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近日在接受采訪,她指出新冠疫情才是俄烏沖突爆發的“蝴蝶效應”。
她透露,2021年她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試圖推動歐盟與俄羅斯新的談判模式,但這一和平努力因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反對而流產。
默克爾強調,疫情導致的線下會談中斷使得各方“無法找到新的妥協方案”,最終使局勢滑向戰爭邊緣。
![]()
當全球仍在用“北約東擴”的單一視角解讀俄烏沖突時,默克爾拋出了一套截然不同的解釋框架。
她認為,新冠疫情才是打亂一切的關鍵變量。
在她看來,這場全球大流行不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更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轉折點。
默克爾回憶道,2021年她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精心構思了歐盟與俄羅斯談判的新模式,試圖為俄烏之間潛在的矛盾沖突尋求和平解決之道。
然而,這一計劃遭到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強烈抵制。
與此同時,疫情導致的全球封鎖使得領導人面對面交流變得困難重重。
默克爾對此感到遺憾:“如果不能見面,不能面對面交換意見,就無法找到新的妥協方案。視頻會議不足以解決這一問題。”
她直言不諱地表示,“新冠是俄羅斯政治極端化并最終攻擊烏克蘭的主要原因”。
![]()
默克爾透露的細節描繪了一幅悲劇性的畫面:歐洲曾差點避免這場戰爭。
2021年6月,默克爾試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重啟對話。
當時,她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了歐盟與俄羅斯之間新的談判模式。
這個計劃旨在通過對話協商,把戰爭“掐死在搖籃里”。
然而,這片和平的曙光稍縱即逝。
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聯手搞黃了這次談判。
這些國家認為俄羅斯是“天生的侵略者”,與普京談判簡直是“與虎謀皮”。
默克爾的話中帶有明顯的遺憾:“歐洲缺乏團結是俄羅斯與西方關系進一步惡化的一個因素——與莫斯科政治對話的破裂為2022年2月俄烏沖突的武裝階段埋下了伏筆。”
![]()
盡管默克爾試圖將分析重點轉向疫情和歐洲內部分歧,但她并未完全否定北約東擴與沖突的關聯。
默克爾用一種“繞著說”的方式提醒大家:“北約這些年的擴張,也不是毫無代價的,只是現在大家都把鍋扣在俄羅斯頭上,忽略了前面幾十年的一步步積累。”
俄羅斯一直明確將北約東擴視為其最核心的安全威脅。
2025年6月,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再次強調:“北約東擴是其中第一大原因。不解決這一根本和尖銳的問題,就根本不可能解決歐洲-大西洋地區目前的沖突。”
俄羅斯還要求美國撤出自1997年以來駐扎在北約新成員國的軍隊,并指出從東歐撤出約1萬名美軍可能“有利于整個大陸的安全”。
![]()
俄羅斯國防部近期通報稱,過去一天,俄軍控制了扎波羅熱地區一處居民點,完成了對頓涅茨克地區克列班-貝克水庫以南被封鎖烏軍部隊的清剿。
烏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則表示,在俄方擁有顯著人員數量優勢的情況下,無人操作系統是烏克蘭威懾和作戰的有力武器。
俄烏沖突早已超越傳統戰場的界限,演變為一場全方位的混合戰爭。
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有形之戰”外,還發動了一場 “廉價、可否認”的無形之戰,目的是動搖整個歐洲的穩定。
![]()
從波羅的海的海上對峙,到太空中的衛星干擾,再到德國機場的無人機騷擾,俄羅斯通過這些手段不斷削弱西方的團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