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弄。120分鐘不停的賣弄。” 導演王晶的一句話,把國慶檔大片《風林火山》推上了風口浪尖。
![]()
在他看來,這部集結了金城武、梁家輝等影帝的作品,根本不是在創作,而是在消耗演員 ——“王家衛壓榨演員能榨出高度,這部片里所有人都像被合約捆著,只能勉強把戲演完,反正怎么也演不好”。
更誅心的是他那句“沒有富有的父親,估計這片子根本拍不完”。王晶特意點出,不止《風林火山》,連麥浚龍早年的《僵尸》《復仇者之死》,恐怕都難見天日。這番話沒指名道姓,卻把 “富二代任性拍電影” 的質疑擺上了臺面。
![]()
無獨有偶,演員陳百祥的吐槽更直白。他直言自己沒看也看不懂這部片,最羨慕的是麥浚龍手里的4億資金:“要是給我4億,我能拍40多部戲!” 兩位香港影視圈 “老人” 的連番炮轟,讓這部本就票房慘淡的電影,徹底陷入輿論漩渦。
![]()
4億燒出的 “災難”:從史詩夢到票房慘案
誰也沒想到,這部籌備7年、投資4.5億港元的 “港片救市之作”,會變成國慶檔最大的笑話。上映4天票房剛過4000萬,排片占比跌到5.2%,貓眼預測最終票房不足1億,算下來要虧超3億。
麥浚龍的“野心” 早從預算里藏不住。最初計劃1.5億港元,結果越拍越瘋:在惠州搭6萬平方米的景,1:1復刻銅鑼灣街道;為了拍雪夜戲,下雪機每天燒掉一輛奔馳C級的錢,覺得不夠 “悲”,還硬等冬天補拍,直接拖垮了演員檔期。
![]()
演員成本更是夸張,金城武一人拿走三分之一片酬,三年拍攝光酒店套房就花了兩千萬,加上劉青云、古天樂等大咖的酬勞,光演員支出就占了大半預算。
可錢沒花在刀刃上。原本計劃拍四部曲,拍到中途資金鏈斷裂,只能砍成一部,180頁劇本縮到110頁,人物關系亂成 “蜘蛛網”。
金城武在片中出場20分鐘,臺詞不到十句,全程靠眼神 “打醬油”;劉青云的支線被剪得只剩背影,粉絲調侃他演了個 “NPC”。難怪觀眾吐槽:“花4億看了場MV,黑白濾鏡加慢鏡頭,還以為放映機壞了。”
![]()
壓榨不止是“累”:替身上吊1分鐘,影帝集體翻臉
王晶說的“壓榨演員”,遠比 “累” 更可怕。港媒曝光的幕后細節里,最驚悚的是那場 “吊頸戲”:任賢齊的替身在無防護措施下被真吊,原定10秒的鏡頭,麥浚龍硬是不喊停,直到替身掙扎到昏迷才罷手,送醫后保險公司直接拒賠,當天超支七位數。
![]()
這事徹底惹毛了劇組。任賢齊當場要和導演動手,之后拒絕補拍,戲份全被刪,海報上還留著他半張臉;金城武也力挺任賢齊,跟著罷演;古天樂原本答應客串,一聽要補拍連夜飛馬爾代夫,經紀人放話“免談,除非加錢”。
連武術指導熊欣欣都忍不住罵街:“我設計的90%動作被剪,署名都沒有,這戲玩命給誰看?” 最后直接罵麥浚龍 “心理變態”。
![]()
梁家輝的吐槽更扎心。宣傳期被問感受,他翻著白眼說:“等我百年之后,也許才能看見導演剪輯版。” 這話戳破了最尷尬的真相:演員們不過是導演 “自我表達” 的工具,連作品完整性都保障不了。
從“黑馬” 到 “笑柄”:富二代的藝術夢該醒醒了
![]()
誰都記得,2013年麥浚龍憑《僵尸》驚艷影壇,拿金像獎、闖國際電影節,讓大家以為港片出了個 “天才新人”。
可《風林火山》暴露了短板:沒有王家衛的功底,卻學人家玩晦澀;沒有杜琪峰的敘事能力,偏要硬湊史詩格局,被影評人罵 “得了王家衛的病,沒有王家衛的命”。
![]()
更諷刺的是,這部號稱“國際認可” 的電影,戛納首映后海外發行商集體失蹤,Netflix談判代表看完只問:“有沒有90分鐘版本?”
國內觀眾更直接,有人中途退場,有人調侃:“比《掃毒3》差幾萬個《731》,建議導演重看幾百遍爛片學底線。”
如今再看王晶那句“真羨慕導演”,滿是反諷。麥浚龍確實有任性的資本 —— 父親麥紹棠拉來銀都、邵氏等公司接盤,才沒讓項目爛尾。但電影從不是 “富二代的玩具”,陳可辛、許鞍華也出身優渥,卻靠敬畏行業贏得尊重。
![]()
當麥浚龍把替生命當 “道具”,把影帝當 “背景板”,4億燒出的就不是藝術,而是行業的反面教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