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嚴六滧
注意!!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清風明月本無價。
![]()
滄浪亭 圖源:白袍慕云
蘇州是中國園林資源最豐富的城市,按照宋元明清時代劃分有四座園林最為有名,排在前列的乃是滄浪亭,其建造者蘇舜欽往往被認為是蘇州文人園林鼻祖級的人物。他所籌建的滄浪亭在蘇州園林史上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滄浪亭的建成,背后還有一段關于清廉的曲折故事。
一 飄跡云霞上:前途無量的蘇子美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蘇舜欽的前半生,前途無量是最恰如其分的。
![]()
蘇舜欽像 圖源:《吳郡名賢圖傳贊》清 顧沅 撰 孔繼堯 繪
蘇舜欽(字子美)的遠大前途肇始于底蘊深厚之家世。祖父蘇易簡于太宗朝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父蘇耆累任工部郎中、河東轉運使。依宋代恩蔭之制,蘇舜欽未經科舉角逐,于天圣六年直接補授太廟齋郎。此職為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常見蔭補之缺,主掌宗廟祭祀事宜,舜欽仕途亦自此開啟。
除家世加持外,蘇舜欽本人頗具才學,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重要推手,聲震文壇;書法造詣亦深,甚至對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的黃庭堅有所啟發。天資卓越的蘇舜欽,不甘被視作憑家族關系入仕之紈绔子弟,故于景祐元年赴京應舉,得中進士。在之后的同年宴中,他于詩作內以“拔身泥滓底,飄跡云霞上”之句,抒心中暢快之情。
在擁有完美家世、超人才華的同時,蘇舜欽還是個一等一的美男子,身材魁偉,據說“與宋中道并立,下視之”,能夠下視別人,可見身材之高大,當遠超常人。他的英俊帥氣不是《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自賣自夸,是得到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認證的。歐陽修在《蘇氏文集序》中說他“其狀貌奇偉,望之昂然,而即之溫溫,久而愈可愛慕”,很受時人的推崇。
![]()
《蘇學士文集》原序 [北宋] 蘇舜欽 撰 四部叢刊景清康熙刊本
在婚姻方面,蘇舜欽也十分幸福美滿。妻子杜氏出身宰相杜衍之家,賢良淑德,丈夫死后,她生活清苦樸素,獨自承擔起撫育子女的責任,同時搜集整理丈夫的遺稿,懇請父親相助,使得《蘇舜欽集》得以編撰成冊。岳父杜衍與范仲淹、富弼等革新派重臣交往密切,通過這場聯姻,蘇舜欽進一步融入北宋頂級仕宦圈層。
《論語》有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蘇舜欽所交往者,亦多為當世杰出人物。
詩歌領域,蘇舜欽與梅堯臣為同道摯友,二人共同被譽為北宋詩歌革新的奠基人。二人皆反對晚唐五代以來浮艷纖巧的詩風,主張詩歌應“反映現實、平淡自然”,并強調“以文為詩”的寫實理念。二人一生留下大量唱和之作,僅就現存文獻所載,蘇舜欽寄贈梅堯臣之詩有《和圣俞庭菊》《答梅圣俞見贈》等,梅堯臣也有《偶書寄蘇子美》《送蘇子美》等詩作回應。
在古文領域,蘇舜欽與前輩穆修志同道合。北宋初年,文壇盛行追求辭藻華麗、用典繁密而內容空洞之風,蘇、穆二人對此深致批判。他們主張古文應“辭達而已”,即語言簡切直白,以傳遞思想為核心,確立古文創作的實用主義導向,堪稱北宋古文運動的先聲。彼時古文革新領袖歐陽修曾坦言:“子美之齒少于予,而予學古文反在其后。”足見蘇舜欽在北宋古文革新運動中的貢獻。
![]()
《歐陽文忠公集》卷第四十一“序七首”
[北宋] 歐陽修 撰 四部叢刊景元本
政治層面,主導“慶歷新政”的范仲淹,既是蘇舜欽的政治導師,亦是其舉薦人。范、蘇二人交往以政治交流為主,雖亦有朋友情誼,然政治層面的聯結更為深厚,從某種意義而言,蘇舜欽堪稱范仲淹的諍友。范仲淹亦深知蘇舜欽的才干,向朝廷舉薦其擔任“監進奏院”一職——該職位負責傳遞地方奏章,是新政派獲取信息的重要崗位。
此等杰出青年,觀其名“舜欽”便含深意。“舜”為古之圣人,“欽”通“卿”,本指輔政之臣,“舜欽”意即當為世間一流人物。其人生前半程,亦大致循此軌跡展開。
二 斯時不見用:小事導致的逆轉人生
慶歷四年,蘇舜欽的人生因為一起貪腐小案,而急轉直下。
彼時杜衍與范仲淹、富弼共掌朝政,三人屢薦當世名士,欲革新庶政,此舉令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人頗感不滿。恰逢進奏院舉行祀神活動,蘇舜欽擅自以售賣舊公文紙之公款,延請歌伎樂工,于夜間設宴款待賓客。王拱辰察知此事后,示意其屬官魚周詢等人上奏彈劾。最終開封府介入審查治罪,以蘇舜欽擅用公款論罪,將其即行革職。當時同赴宴會者皆為名士,因本案獲罪流徙各地者達十余人。自此,蘇舜欽境遇陡轉,離京前往蘇州,修筑滄浪亭定居,此后寄情山水、潛心詩文書畫,終于慶歷八年在當地病逝。
![]()
《姑蘇十景冊》滄浪清夏 明 文伯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次事件即歷史上著名的“進奏院事件”。歷代及當今學界對該事件均有探析,研究視角多集中于黨爭、貪腐及帝王權術層面。
時人多將進奏院事件納入新舊兩黨政治斗爭范疇,歐陽修之見頗具代表性。他為蘇舜欽所撰墓志銘中提及,進奏院事件后,主持慶歷新政的范仲淹、文彥博等人先后自京城被貶至地方,致使中央高層權力為保守派所掌控,一場本可推動大宋革新的政治運動倉促落幕。學界對該觀點多有認同,如顧友澤先生在《進奏院事件的性質與擴大化》一文中指出,進奏院案實為保守派針對新政發起的攻擊。蓋因王拱辰不滿慶歷新政損害其自身利益,遂借打擊蘇舜欽之機,圖謀扳倒他的岳父杜衍及舉薦人范仲淹,進而實現阻礙改革之目的。
除黨爭因素外,貪污公使錢亦是引發進奏院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蘇舜欽在籌辦宴會過程中存在諸多疏漏,最為嚴重的是公私界限不清。他挪用變賣廢舊文書所得公款籌辦宴會,且參會人員中包含大量非本部門人員,屬典型公款私用行為。依據北宋相關法律規定,監主自盜罪,贓值達三十五匹者,可處以絞刑。蘇氏變賣廢舊文書得錢四五十貫,依律本可判處死刑,最終對其作出“減死一等科斷,除名為民”的裁決,量刑尚屬合理。
![]()
明道元寶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除黨爭與貪腐因素外,宋仁宗的權衡之術,實為導致進奏院事件擴大化、嚴重化的深層原因,而蘇舜欽的遭遇,正是宋仁宗廢止慶歷新政的重要環節。究其原因,歐陽修所著《朋黨論》近乎直白地將推行新政的人員稱作“君子之黨”,將反對新政者稱作“小人之黨”,引起朝堂對立,宋仁宗遂以進奏院事件為突破口,通過放逐新政相關人員的方式緩和矛盾,維系朝堂穩定。
作為進奏院事件受害者的蘇舜欽,心中懷著憤懣。他在《與歐陽公書》中辯白道:“賣故紙錢,舊已奏聞,本院自來支使,判署文記,前后甚明。”這種憤懣之情源于他與滕子京之間的同案異罰。慶歷三年,滕子京在涇州支用公使錢十六萬貫,僅被處以降官一級的處分;而蘇舜欽僅挪用四五十貫,卻被處以削籍為民的重罰。二者相較,處罰懸殊,蘇舜欽認為此量刑明顯過重。
無論進奏院事件尚存多少疑義,有兩點事實確鑿無疑:一,蘇舜欽確有變賣公產之舉;二,他所得的錢財并未用于公共事務,反而耗于宴飲享樂。無論此舉為舊有慣例延續,還是蘇舜欽個人所為,其本質都是變賣公產謀取私利。此行為本身即給反對者留下攻擊的把柄與質疑空間。
![]()
《梁溪漫志》卷八“蘇子美與歐陽公書” [宋] 費袞 撰 四庫全書本
在北宋政壇,官吏冗員問題突出,官場競爭尤為激烈殘酷。蘇舜欽這類前途無量之人,自然成為求進者的眾矢之的。身處關鍵崗位、身負重要職責者,更需謹言慎行,注重人生每一處細節,切不可因細故授人以柄,最終釀成禍患。
三 清風明月本無價:算一算蘇舜欽的廉政賬
因進奏院事件獲罪,蘇舜欽被削籍為民,自此脫離仕途,其在經濟、家族、健康及政治層面均蒙受重大損失。
先算一下蘇舜欽的經濟賬,這次事件讓他的收入嚴重下滑。依據宋代典制,文臣年滿七十歲者,除少數勛臣元老可獲留任外,均需主動申請致仕。慶歷四年,蘇舜欽年方三十六歲,若正常履職,尚可任官三十四年。彼時,他的核心職務為監進奏院,同時兼任集賢校理與大理評事,年收入大概在五百貫,若按三十四年任職期推算,累計俸祿可達一萬七千貫。古人以“腰纏萬貫”形容富庶,由此可見這筆經濟損失之慘重。需說明的是,此數值明顯偏低。舜欽兼具才華與資歷,若仕途順遂,斷無長期居于原職之理,俸祿收入亦當隨之增長。
家境優渥的蘇舜欽,經濟基礎堅實,無匱乏之虞。在定居蘇州期間,他不僅能營建園林,更常以吟風弄月為樂,生活格調清雅。由此可見,經濟層面的損失對其影響甚微。
![]()
青花一把蓮盤 清 吳文化博物館藏
再算一下蘇舜欽的家庭賬,這次事件讓他的子弟在門蔭的數量與質量上損失慘重。依制,宰相可蔭補十人,執政大臣可蔭補八人,侍從官可蔭補六人,中散大夫、朝議大夫等散官可蔭補三人。除法定蔭補條款外,皇帝亦常施以額外恩蔭:若大臣身故,朝廷念其生前勤勉王事或清正廉潔,常額外恩蔭其若干親友入仕。宋代大將曹彬身故后,他的親族、門客、親校二十余人即獲蔭補入仕,堪稱典型例證。
蘇舜欽本人即門蔭制度的受益者。他如能官至中散大夫、朝議大夫之階,便可享有保底三人的門蔭名額,足以保障家族兩代興旺;若一生秉持清正廉潔、勤勉王事之操,則身后更能庇佑家人。然此等機會,皆隨進奏院事件而煙消云散。
接著算一下蘇舜欽的健康賬,在這方面的損失過于慘烈。蘇舜欽于慶歷八年病逝,年僅41歲。與蘇舜欽同代的文臣多享高壽,諸如歐陽修享年63歲、范仲淹享年64歲、穆修享年54歲、梅堯臣享年59歲、杜衍享年80歲、王拱辰享年74歲。在上述眾人對照下,舜欽的離世顯見倉促。
蘇舜欽之短壽,源于其內心無法承受之煎熬。蘇舜欽素來對貪贓枉法之行徑嗤之以鼻,且堅決主張嚴懲,為此在《論五事》中曾論及“殺傷之害,不過數人,今貪人在官,民皆受苦”,字里行間皆彰顯嚴懲貪腐之鮮明立場。父親蘇耆以自身言行作表率,恥于言利,更不曾聚斂私產。然此等對財利不屑一顧之人,最終竟以貪污罪名被治罪。不難想見,此事打擊之大,致使他在《與歐陽公書》《上集賢文相公書》《上執政啟》等文中,反復申述所組織之進奏院宴會系依舊例舉辦,并無貪贓之行。然終究背負“監守自盜”的污名,最終郁郁而終。
![]()
![]()
![]()
《蘇學士文集》卷第十三“滄浪亭記”
[北宋] 蘇舜欽 撰 四部叢刊景清康熙刊本
最后算一下蘇舜欽的政治賬,這次事件讓他以一個文學家而非政治家的形象被記載于歷史中,教訓可謂深刻至極。按常理,他本應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擁有諸多施展才略之機——諸如范仲淹、歐陽修、文彥博等人,皆在政治上頗有建樹,然其只能于滄浪亭中傷春悲秋。固然此種隱逸精神不失為人生的另一種體悟,但客觀而言,蘇舜欽確實錯失了一次仕途騰飛、體驗人生多元境遇的契機。雖于慶歷八年,其被復授湖州長史一職,然終因長期抑郁、身體抱恙未能赴任,最終病逝于蘇州。
通觀蘇舜欽廉政相關的得失損益可知,切不可貪圖一時之小利而背離原則底線,亦不可松懈思想防線,對各類宴請須保持高度警惕,否則極易導致因小失大,承擔難以承受之嚴重后果。
結 語
![]()
滄浪亭 圖源:蘇州市旅游咨詢中心
滄浪亭景致清雅秀麗。置身此園,除領略江南獨特審美意趣外,更當從蘇舜欽的人生際遇中,深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哲理。切不可借“舊例”之名搪塞推諉,須知“從來如此”未必合理,須嚴守規章制度,確保時時事事合規守矩。
參考文獻:
1.【宋】蘇舜欽:《蘇舜欽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
3.夏堅勇:《慶歷四年秋》,譯林出版社,2023年版。
4.杜若鴻:《北宋詩歌與政治關系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5.孫望,常國武:《宋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25年版。
6.張程:《天下大政——中國政治制度史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
7.韓少春:《蘇舜欽家世生平與文學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20年博士學位論文。
8.郭艷芳:《進奏院事件與蘇舜欽詩歌創作》,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學位論文。
9.白羽:《蘇舜欽冤不冤?》,《中國紀檢監察報》,2016年9月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