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起來像個荒唐的問題,卻值得一份嚴肅的觀察報告。
畢竟在這個體面至上的時代,無論四條腿還是兩條腿,“狗”都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角色,其“修養”深淺,直接關系到主仆關系的和諧,甚至決定了自身的“狗生”或“人生”結局。
![]()
第一層修養:喉舌的藝術
一條好狗,首要修養并非撕咬,而是“吠叫”。這絕非簡單的噪音,而是一門精妙的修辭藝術。
它需懂得何時該吠——主人一個眼神,一次不經意的停頓,都是開嗓的指令。
它更需懂得如何吠——是虛張聲勢的短促警告,還是不依不饒的持續騷擾,是諂媚討好的搖尾歡鳴,還是指桑罵槐的狂吠不休。
高明的狗,能將吠聲練成主人的延伸喉舌,做到“聲”隨心動,卻又“與我無干”。
每每見那狗兒對路人齜牙,而主人立于一旁,面露無奈卻眼底含笑的場景,你便知,這種修養已然爐火純青。
![]()
第二層修養:時機的把握
比“會叫”更進一步的,是“會咬”。但修養在于,絕不輕易下口,而是精準制造“意外”。
精髓全在于那“不慎”一松的狗繩。時機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在目標最孤立無援、而旁觀者又最為模糊的時刻。
一旦利齒觸及皮肉,下一種修養便即刻上演——主人需以驚人的速度換上一副驚慌面孔,痛心疾首:“這孽畜!瘋了!實在管教不住!”
隨后的事便順理成章:或當眾責打以示公正,或“忍痛處置”以息眾怒。
狗的修養,在于甘心扮演這個失控的瘋癲角色,為主人干凈地完成撕咬,并坦然接受一切后果。畢竟,狗市上最不缺的,就是有修養的候選者。
![]()
第三層修養(也是最難的):身份的錯覺
若前兩者是技藝,這第三重便是心法。最高段的狗,會培養一種關鍵的錯覺:忘記自己是狗。
它們披上主人賞賜的“人衣”——或許是幾件定制時裝,或許是一個虛銜,便真以為自己脫離了犬籍,躋身“人”列。
它們開始對真正的“人”吠叫,甚至覺得自己的吠聲蘊含著某種真理與權威。
這種修養是危險的,卻也是主人樂見的。一條沉浸在身份幻覺中的狗,咬起來會更加賣力,因為它是在為“自己的”體面而戰。
殊不知,這幻覺本身就是修養的一部分。主人今日能賞你骨頭,明日就能將你下鍋。清醒的狗或許還能自保,而入了戲的狗,至死都以為自己是悲劇英雄。
![]()
兩條腿的“狗”,需要更多修養
行文至此,若您只想到那些毛茸茸的四足動物,便小瞧了“狗”的普適性。兩條腿的“貴賓犬”們,才將這套修養體系發揚光大。
他們的吠叫,是會議室里的掌聲,是社交媒體上的詆毀;他們的撕咬,是精心設計的陷阱,是笑里藏刀的排擠。
他們穿著名牌,出入廳堂,比真狗更虔誠地模仿著“人”的舉止,并對自己能睡在主人腳邊而感激涕零。
他們的可悲之處在于,擁有選擇做人的能力,卻主動選擇了做狗。并且,他們需要更深的修養來維持一個幻覺:自己的結局會不同。
他們看不到歷史長河里,那些被烹掉的“走狗”前輩,總以為自己是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那一個。
![]()
結語:修養的盡頭
所以,當狗需要多少修養?答案或許是:越多越好,也越可悲。
修養決定了你是一條好用的狗,還是一條即將被處理的狗。它將“犬生”的利用價值最大化,也將自身的悲劇性推至頂點。
每見街邊惡犬狂吠,或見網絡上“貴賓犬”狺狺,我總思忖:它們需要修煉多少“修養”,才能換來今日這般“風光”?
而它們可曾想過,這身精心磨礪的“修養”,最終會將自己引向何方?
狗的悲劇,不在于它是狗,而在于它用盡了全部修養,只為當好一條狗。而這,或許正是某些主人最樂見其成的。
2022年5月21日寫于西安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