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弗洛2德 編輯:阿冊
來源:壹點靈心理
ID:yidianling0
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常常只需要一句話:“你看,你還是沒長大。”
可是真相是,很多人之所以“沒長大”,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小時候背負了太多“不該背的東西”。
心理學研究發現,原生家庭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中更深。
父母一個無心的眼神、一句隨口的否定,甚至一次疏忽的照料,可能就像一粒沙子掉進貝殼里,慢慢打磨出一道刺痛一生的陰影。
有人成了“容易暈車、沒方向感”的感統失調者;
有人在父母的打罵下,學會了凍結與沉默;
有人習慣把未來想得特別糟,形成了災難化思維;
還有人則在討好和迎合中失去了自我......
當這些陰影在成年后浮現時,我們往往以為這是“性格”,其實,它們可能只是當年父母疏忽留下的印記。
心理學上,這些問題不但影響個人幸福,還會悄悄滲透到親密關系、職場溝通,甚至婚姻中。
因此,很多人在面對感情困境時,走進心理咨詢的場所,才第一次看見自己心底的裂縫。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父母疏忽造成的4個常見心理陰影,看看你身上有沒有它們的影子。
![]()
圖源:pexels
01
感統失調
身體的迷路感
還記得小學體育課上,有人繞場一圈就暈頭轉向,甚至坐車十分鐘就臉色蒼白?
很多時候,這并不是單純“身體差”,而是感統失調的信號。
心理學研究指出,孩子早期的爬行、觸覺刺激、平衡訓練,對大腦神經網絡的建立至關重要。
如果父母過于追求“早走路”“早開竅”,跳過了爬行階段,孩子的大腦前庭覺和本體覺發育就可能不足。
結果是:
小時候容易暈車,長大后常常找不到方向;
學習上,閱讀寫字容易出錯,注意力不集中;
社交中,容易手足無措,缺乏穩定感。
更深層次的影響在于:感統失調的人容易對外界環境缺乏掌控感,潛意識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種感覺延伸到親密關系里,就可能變成過度依賴伴侶,或者總是懷疑對方會離開。
在心理咨詢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案例:有的人表面強勢,其實內心非常沒安全感,遇到爭吵就會立刻慌亂,甚至身體出現頭暈、心慌等應激反應。
追根溯源,這背后往往就是童年的“身體迷路感”在作祟。
![]()
圖源:pexels
02
凍結創傷反應
被大喊大叫后的沉默
還記得小時候父母發火的場景嗎?有些孩子一聽到大聲吼,就立刻僵在原地,說不出話,甚至手腳發涼。
這不是“慫”,而是凍結創傷反應。
心理學上把創傷后的應激分為三類:逃跑、反擊、凍結。
凍結,是最隱蔽的一種。
孩子在長期的打罵教育下,學會了“裝死”來避免更嚴重的傷害。
長大后的他們:
開會被領導點名,突然大腦一片空白;
伴侶質問時,嘴巴張了張,卻一句話也說不出;
明明心里委屈萬分,外表卻是一副“沒事”的樣子。
這些“沉默的瞬間”,就是童年凍結反應的再現。
在心理咨詢的場景里,這類來訪者很常見。比如,一對夫妻來咨詢,妻子控訴丈夫“每次吵架都不說話,像塊木頭”。
丈夫很委屈,他不是不想溝通,而是那一刻真的無法開口。
因為在潛意識深處,他的大腦已經回到了小時候父親吼叫的場景,只能用“沉默”保護自己。
這類凍結創傷,如果不被理解,就會被伴侶誤解為冷漠、逃避,從而讓婚姻關系雪上加霜。
![]()
圖源:pexels
03
災難化思維
習慣性“放大焦慮”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孩子沒接電話,立刻聯想到“是不是出事了”;
戀人沒秒回消息,心里已經開始“寫分手劇本”;
工作中出了一點差錯,直接腦補“要被開除了”。
這就是典型的災難化思維。
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傳遞焦慮,比如:“小心點摔著”、“你這樣以后沒出息”、“世道太難,隨時會出問題”,孩子會內化這種“不安全感”,逐漸學會用最糟糕的假設來“預防危險”。
然而,災難化思維最大的代價是,它讓人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
即便眼前風平浪靜,心里也會自動“制造風暴”。
在婚姻里,這種思維常常表現為過度敏感、猜忌、控制。
很多夫妻來到心理咨詢時,問題并不是出軌、冷暴力,而是其中一方總是陷在“最壞的想象”里,把伴侶的沉默解讀為“嫌棄”,把晚回家解讀為“變心”。
咨詢師常說:不是婚姻問題,而是童年的焦慮模式在作怪。
只有把內心深處的“災難眼鏡”摘掉,關系才有可能恢復輕松。
![]()
圖源:pexels
04
討好型人格
在迎合中丟掉自己
“沒事,你說了算。”
“我隨便。”
“只要你高興就好。”
表面上,這樣的人溫柔、懂事、善解人意,可實際上,他們往往壓抑了真實的需求,把自己變成了“取悅機器”。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
其根源,往往在童年父母的否認與忽視。
孩子本能地想要愛,卻屢屢被打擊,只能學會察言觀色,用迎合來換取一絲認可。
成年后的討好型人格:
在職場里,不敢拒絕,容易過勞;
在友情里,總是付出過度,卻得不到同等回應;
在婚姻里,把伴侶當成“神”,自己卻一點點消失。
在心理咨詢中,我們常見這樣的故事:一方總是“百依百順”,另一方卻越來越不耐煩,甚至覺得對方“沒有存在感”。
而當咨詢師引導他們看見時,才發現這背后隱藏的,是“我不值得被愛”的深層信念。
如果你也有童年的心理創傷,歡迎大家添 加大表姐, 預約壹點靈心理咨詢:
![]()
圖源:pexels
破局的可能 —— 從自覺到修復。
也許你在這四個陰影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可能是容易迷路的感統失調,可能是吵架時的凍結沉默,可能是總把未來想得太壞的災難化思維,可能是永遠把別人放在第一位的討好人格。
但請記住:這些并不是你性格的全部,它們是童年陰影的印記,是父母疏忽的副產品。
心理學告訴我們,創傷不是宿命。
通過自我覺察、心理成長和專業幫助,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走出陰影。
越來越多的人,正是通過婚姻咨詢,在伴侶關系的鏡像中,看見了自己童年的傷口,并學會了療愈。
真正的成長,不是否認過去,而是帶著過去活出新的可能。
所以,別再責怪自己“不夠好”。
你要知道,那些陰影并不是你造成的,但走出陰影的力量,卻一定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當你愿意停下腳步,去理解那些被忽略的部分,你會發現,愛與自由,本就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
心理愛好者考證/副業推薦
可從事心理行業,可增加額外收入
可成為有執業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人才
↓戳圖,添加老師咨詢↓
含1對1指導規劃 + 課程體驗
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服務,可以考慮壹點靈的心理服務,這里有5000萬客戶咨詢,嚴選2%頂尖咨詢師服務,可進行線上或線下咨詢服務,他們專業、真誠,且已經準備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預約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