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來都來了!”,這就成為了曾經國慶期間無數游人自我安慰的理由以及酒店肆無忌憚漲價的契機!然而在整頓職場之后的00后,再次給國慶期間的酒店上了一課!什么叫做“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
旅游住帳篷:事件的始末與酒店價格暴漲
國慶黃金周本應是全民共享假日福祉的時刻,然而今年的國慶卻出現了一幅令人震驚的景象在熱門景區周邊,游客支起帳篷,席地而眠,旅行徹底放飛自我回歸本源。這一現象并非源于露營風尚的流行,而是對節假日期間酒店價格非理性暴漲的強勢一課。
![]()
據多地游客反饋,國慶期間多個旅游熱點城市的住宿價格普遍飆升。平日售價三百至五百元的經濟型酒店,節日期間動輒漲至千元以上;部分海景房、景觀房更是突破三千元大關,漲幅達日常價格的五倍甚至更高。在供需短期失衡的背景下,部分民宿與酒店借機“趁節打劫”,最關鍵的是這種情況成為了一種“聯盟”,讓游客無從選擇!只能用“來都來了”安慰自己,不了這次的00后給出正解!“騎著自行車去酒吧,該省的省該花的花”,你漲價不是么!我不住了!
![]()
吃相難看:“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句俗語在當下旅游市場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部分民宿與酒店經營者將節假日視為“年度收割期”,在全年多數時間客源稀少的情況下,寄望于黃金周實現全年利潤的“一次性回本”。于是,價格翻倍、臨時加價、捆綁消費等手段層出不窮,儼然將游客視為“一次性提款機”。
![]()
這種“宰客式”經營,雖能帶來短期收益,卻嚴重透支旅游目的地的聲譽與游客信任。當游客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帳篷過夜”的經歷,配以“被酒店逼到露宿”的控訴時,受損的不僅是個別商家的形象,更是整個城市的旅游品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依賴的是口碑積累與重復消費,而非一次性的“割韭菜”。
![]()
監管薄弱:游客投訴無門,酒店態度強硬
面對價格亂象,游客維權之路卻異常艱難。盡管部分游客向12315平臺、旅游監管部門或預訂平臺投訴,但往往得到“價格屬市場調節范疇,未明碼標價不構成違法”的回復。現行《價格法》雖禁止價格欺詐與哄抬物價,但對節假日正常價格波動缺乏明確界定,導致監管存在灰色地帶。
![]()
更令人憤慨的是,部分酒店面對質疑態度傲慢。有游客反映,提出價格過高希望協商時,酒店工作人員竟回應“愛住不住,不住外面多的是人想住”。此類言論雖顯失態,卻反映出在監管缺位、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部分商家的有恃無恐。如今這種情況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在大環境下行的一種強勢掠奪,據有關調查表明,酒店行業平均每月盈利不超6700元,然而新酒店卻陸陸續續的開起來!這樣反常態的背后勢必是一種惡性收割!
![]()
結語
帳篷不應成為節假日的“標配住宿”。當游客被迫以露宿換取旅行權利時,我們應反思:旅游的初衷究竟是什么?是欣賞風景,還是被價格綁架的疲憊奔波?唯有打破“短期暴利”思維,強化監管與服務,才能讓旅游業回歸以人為本的正軌,讓每一次出行,真正成為值得珍藏的記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