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 本文共2971字,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前言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杜牧這句詩寫盡了古代青樓的旖旎與虛幻。紅燭高燒里的琵琶聲、檀木案上的溫酒盞、歌伎裙裾的香風,仿佛都是溫柔的陷阱,讓人忘了這銷金窟里藏著多少暗礁。
![]()
其實,青樓從來不是只靠軟玉溫香就能撐起來的買賣。往來的客人魚龍混雜,自然少不了守在樓梯口、站在柜臺旁的壯漢,他們是青樓的定海神針。但他們不是只會揮拳頭的粗人,而是支撐起整個場子臺面下秩序的關鍵角色。
今天老達子就扒一扒古代青樓養壯漢的兩個門道:表面是保安,實則藏著更現實的用處~
要鎮得住鬧事的客
古代青樓的客群魚龍混雜:有一擲千金的鹽商,有附庸風雅的文人,也有光著膀子、拎著酒壇的地痞,甚至還有官宦家的惡仆。這些人湊在一起,矛盾就像濕柴堆里的火星,一點就能著。
比如宋代汴梁的瓦子勾欄(娛樂場所,含青樓),《東京夢華錄》里說“車馬駢闐,人不得顧”,熱鬧歸熱鬧,麻煩也多:有喝高了的客人爭風吃醋,拍著桌子罵這歌伎是老子先點的,順手摔了茶盞。
還有的窮酸文人寫了首歪詩,硬說這詩值十兩銀,想白嫖。還有惡仆跟著主人來,主人沒發話,他倒先掀了酒席。這種時候,老鴇的巧舌如簧沒用,歌伎的撒嬌賣癡也沒用,必須有壯漢站出來鎮場。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里,玉堂春所在的怡春院就有護院的王二:有次一個客人耍潑賴賬,王二抄起一根棗木棍往地上一戳,喝一聲你是想走著出去,還是爬著出去?那客人立馬軟了。
雖說是小說,但這種護院壯漢鎮住鬧事者的情節,恰恰是古代青樓的日常操作,很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
![]()
看得住想逃的伎
古代青樓的女伎,絕大多數不是自愿入行的:要么是家貧被賣(《北里志》記長安平康里女伎:“家貧,母以嫁不良人,為其凌虐,乃私奔至此”),要么是被人販子拐騙(《唐律疏議》里略人略賣人的條文,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甚至有典押為奴的(比如父母欠了債,把女兒典給青樓,到期沒錢贖,就成了終身伎)。
這些女伎哪會甘心一輩子被困在青樓呢?逃跑是常有的事。《北里志》里就提到,有的女伎趁夜靜人稀翻后墻,有的跟客人私訂終身想私奔。
對青樓來說,女伎是核心資產,跑一個就少一筆財源,甚至可能被同行挖墻腳,所以必須用壯漢看管。
比如唐代長安的青樓,“每院有壯夫數人,謂之看院”,半夜要巡院,后門要把著,連女伎的房間都要鎖門,不是防賊,是防人跑。要是真有女伎逃了,壯漢還要去追:要么抓回來,要么跟對方交涉(比如給點錢把人要回來),不然青樓就虧大了。
扛得住敲竹杠的人
古代青樓想開門做生意,得應付兩撥惹不起的人:
一撥是當地的惡霸,比如《水滸傳》里的西門慶,手底下有一幫莊客,要是不給保護費,就會來砸場子。
另一撥是官府的差役,美其名曰查夜緝盜,其實就是要錢。《陶庵夢憶》寫南京秦淮河的青樓:“每夜有邏卒敲梆子,謂之打更,實則索錢”。你要是不給,第二天就說你這有盜匪,把客人都嚇走。
![]()
這時候壯漢的用處就來了:要么跟差役講道理(其實是亮肌肉,讓對方知道我這兒不好惹),要么跟惡霸談條件(比如分點好處,換個平安)。要是真鬧起來,壯漢也能扛幾下。比如差役想砸場子,壯漢堵在門口說我家主人跟縣太爺是舊識,或者直接抄起家伙奉陪到底,對方往往就軟了。
你以為壯漢只是站在門口當門神?其實他們是青樓里藏得最深的操盤手,既要把女伎的反抗苗頭掐死在搖籃里,還要替青樓擦凈臺面上的臟屁股。這些事,老鴇的脂粉臉做不了,歌伎的軟腰肢扛不住,只能靠壯漢的硬拳頭和厚臉皮兜底。
古代青樓為啥要養壯漢呢?
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企業遇麻煩可以找法律、找安保公司,但古代青樓沒這個福氣。它身處合法與非法的邊緣,官方不承認、社會不保護,所有風險都得自己扛。它靠人口買賣賺利潤,核心資產是會跑的人,必須用最直接的武力把資產鎖住。說白了,養壯漢不是多此一舉,是古代青樓活下來的唯一選項。
1、青樓是沒娘的孩子,只能自己找靠山
古代中國是禮治社會,官方只保護良民(士農工商)的權益,而青樓屬于賤業,女伎是賤籍,《唐律疏議?戶婚律》明確“良賤殊科”,賤民包括娼優、奴婢,連打官司都沒資格(賤民不得告良民)。對官方來說,青樓是傷風敗俗的存在,不取締就算開恩,根本不會幫它維護治安。
比如唐代長安平康里的青樓,晚上要偷偷開后門接客(違反坊門夜閉的規定),要是有地痞砸場子,你找官府?縣太爺只會說誰讓你半夜開門;要是女伎跑了,你報官?差役會說賤民逃跑,關我屁事。
在這種社會秩序真空里,青樓只能自己找武力靠山。壯漢就是它的私人保安隊,代替官府行使保護權。就像今天的小攤販怕城管,只能找街頭大哥罩著,古代青樓怕地痞、怕差役,只能找壯漢扛著。
![]()
2.高利潤必須配高武力,不然錢留不住
青樓是古代利潤天花板級別的行業,《北里志》里說,“長安名伎一宴之費,動逾萬錢“,比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還高。但高利潤必然帶高風險:
你賺得多,地痞會來搶保護費(《水滸傳》里西門慶的莊客就是干這個的);你靠女伎賺錢,同行會來挖墻腳(搶你的頭牌);你收了錢,客人會耍無賴(《警世通言》里賴賬客的情節比比皆是)。
對付這些風險,只能用武力威懾。就像今天的珠寶店要裝防盜窗、雇保安,古代青樓要養壯漢,本質是一樣的:用武力把想搶錢的人擋在門外,把想跑的資產鎖在門里。
比如宋代汴梁的樊樓(有名的青樓),“每夜有壯夫十數人,繞樓巡邏”。不是防賊,是防地痞砸場子、防女伎逃跑、防客人賴賬。要是沒有這些壯漢,樊樓早被搶得精光了。
3.女伎是商品,必須有安保維護產權
古代青樓的核心資產不是房子、不是家具,是女伎。她們是能生錢的商品(《清稗類鈔?娼妓類》說“妓者,計利之徒也”)。而古代的人口買賣是半合法的:
你可以和賣(雙方自愿買賣,比如家貧賣女,《北里志》里母以嫁不良人,乃私奔至此的女伎,本質就是和賣);你可以典押(把女兒典給青樓,到期贖不回就歸青樓,《清稗類鈔》里典妓的案例很多);甚至可以略賣(拐賣,《唐律》雖禁止,但實際中比比皆是,《太平廣記》里略人略賣人的案例占了盜賊類的三分之一)。
![]()
不管是買還是典,青樓對女伎有所有權,就像你買了一頭牛,要拴住它不讓跑,不然就虧了。壯漢就是拴牛的繩子:你跑,我抓你;你鬧,我打你;別人想搶,我跟他拼命。
《太平廣記?玉堂閑話》里有個例子:長安某青樓花百金買了個女伎,結果女伎跑了,壯漢追了三十里把人抓回來,打了五十棍。不是殘忍,是百金在當時能買十畝地,跑了就是血虧,必須用壯漢把損失追回來。
4.應付黑白兩道,只能用硬實力說話
古代青樓要活下來,得打通三道關:
黑道:當地惡霸要保護費,你不給,他砸場子(《水滸傳》里的蔣門神就是典型);
白道:官府差役要孝敬,你不給,他找借口封店(《陶庵夢憶》寫南京秦淮河的青樓,每夜邏卒索錢,謂之打更,不給就說有盜匪);
同行:其他青樓搶你的客人,你不反抗,就沒生意(《北里志》里同行相輕,互相拆臺的情節很多)。
這三道關,都得用壯漢才能破。
老達子說
古代青樓養壯漢,不是老板喜歡暴力,是社會沒給它別的選擇。
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不是想長刺,是不長刺就會被吃掉。古代青樓的壯漢,就是它的刺:扎退想欺負它的人,也扎著那些想逃跑的女伎,用最原始的暴力,撐著青樓在灰色地帶里活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