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頻繁發生洪澇災害的歷史原因主要與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及歷史治理缺失有關聯:武漢位于長江與漢江交匯處,因為歷史上受長江與漢江的沖擊,造成了武漢市的地勢低平(海拔多在10-30米),加上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洼,夏季易形成“江湖頂托”的現象,這就導致了洪水難以快速的排泄,而因此形成大面積沼澤濕地,每年汛期江河水位暴漲時,低洼區域易積水成災。武漢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很容易產生持續性的強降雨。1931年長江流域遭遇歷史罕見的持續強降雨天氣,使得長江干流水位暴漲,更加劇了洪災風險。 ?
特別是在1931年漢口(武漢三鎮之一)張公堤潰口事件中,官員們貪污防汛物資導致堤防失效,洪水肆虐長達2個月,造成數十萬人受災。此外,歷史上對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重視不足,這進一步加重了洪澇災害影響。作為1931年的武漢大水災是20世紀中國破壞性最強的一次自然災害,對武漢城市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洪水持續133天,武漢三鎮平地水深超3米,街道成河,商業停頓,城市基礎設施癱瘓,百業俱廢。長江、漢江水位暴漲,荊江大堤下段潰口后,18處決堤導致洪水橫溢數百里,淹沒16個省份。武漢有16.3萬戶家庭受災,78萬人受災,22萬人無家可歸。
![]()
漢口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直接損失約22億元(1931年幣值),還倒塌了房屋5848間,農作物絕收3.2萬公頃。洪水還導致交通癱瘓、食品短缺、物價飛漲,加劇了戰亂年代的民生困境。而且,災后疫情蔓延,霍亂、傷寒等疫病肆虐,這進一步地加劇了社會動蕩。 那個年代的堤壩失修與腐敗也是直接導致災害加劇的原因之一:湖北省政府挪用堤防。經費用于鴉片貿易,導致張公堤等關鍵工程延誤 ?,1935年漢江洪水再次驗證了防洪體系的脆弱性。武漢市是從解放后(1949年)就立即著手治理洪澇災害,而治理洪澇災害的重點從?是長江荊江河段?入手的。 ?
1949年武漢解放后,長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為應對持續肆虐的洪澇災害,中共中央和中南水利委員會將治理重心放在荊江河段。該河段因泥沙淤積導致河床抬高,傳統堤壩加固已無法滿足防洪需求,必須采取分洪措施。1950年代初,荊江分洪工程啟動,通過修建分洪區、進洪閘和節制閘,將超額洪水引入分洪區以減輕長江干流壓力。這一工程有效緩解了荊江河段的洪水威脅,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長江治理的重要開端。武漢市早期治理洪澇災害是從1954年開始的1954年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水期間,武漢采取荊江分洪區蓄洪等措施,成功抵御此次特大洪水。
![]()
毛澤東主席為此次成功抵御特大洪水曾題詞:“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1954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后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 ?1998年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水期間,武漢遭遇超警戒水位持續時間長達73天,16名共產黨員在龍王廟險段立下“誓與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牌”,展現了武漢這座城市偉大的“抗洪精神”。而且災后迅速啟動龍王廟險段的綜合整治工程,通過退岸削坡、鋼筋混凝土駁岸等措施,將險段改造為濱江景觀公園。在2016年又建成了江南、后湖等泵站,抽排能力達1873立方米/秒;建設巡司河二通道等主干排水通道,構建了“外排為主、內澇為輔”的現代防澇體系。 ?
武漢市在防洪治理的過程中,還將防洪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制定了《東沙湖水系調度方案》等,通過科學調度湖泊實現“人水和諧”。在長江龍王廟險段的治理過程中,通過了“削皮術”與“正骨術”的治理,從崩岸險段變為市民休閑公園,使得曾經的倒口湖、月亮灣等歷史洪澇險段經綜合整治后變成為城市的綠洲。武漢市治理洪澇災害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汛責任體系,建立“區包街、街包村、村包組、干部包戶”的包保責任體系,明確全市16個山洪溝防治責任街鎮、143個重點村的322名責任人,實現責任到人。其主要措施包括隱患排查與整改;工程設施升級;系統治理方案等。
![]()
在應急處置機制方面,特別制定了城區內澇、山洪防御等專項預案,定期開展桌面推演和實案演練,以確保應急指揮體系能夠協調聯動。在群眾教育與演練方面,通過培訓、演練和發放手冊提升群眾自救能力,在重點區域設置警示標識和避險路線指引。武漢市已經在治理洪澇災害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這些成效主要體現在下面這幾個方面:防洪能力顯著提升;通過搭建智慧水務平臺,實現國家、省、市、區四級網絡貫通,監控視頻、地理信息等數據共享,形成全覆蓋的防洪指揮系統。建立全市聯動的洪澇防御體系,雨前預排、雨中聯調、雨后檢修,有效應對強降雨。 ?
在應急響應體系方面:組建專業搶險隊伍,建成排澇應急基地,可支援其他地區抗災,形成覆蓋全市的應急救援網絡。?1998年抗洪?:32名守閘人面對29.43米洪峰堅守“生死牌”,以竹竿探洞等壯舉守護城市安全,形成“抗洪精神”。 ?2020年汛期?:漢口江灘首次全面行洪,實現“洪峰過境、市民閑庭信步”的從容,得益于系統治水能力提升。在生態治理成效方面:?長江生態廊道?:82.89公里江灘全線貫通,南岸嘴、漢口江灘等特色段展現防洪與生態融合,連續4年劣Ⅴ類湖泊“清零”。 ?截至2025年9月,武漢市已連續?19年?未發生洪澇災害,曾經的洪澇災害區已經變身為風景秀美的江灘公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