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來得太快!據外媒報道,擁有60年歷史的加拿大國民羽絨服品牌Canada Goose(加拿大鵝),可能將被中資收購。收購方為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博裕資本”,報價高達13.5億美元(約合96億元人民幣)。
還記得這張照片嗎?
![]()
八年前,被譽為“羽絨界愛馬仕”的Canada Goose在北京、上海開出首店,瞬間引爆市場。“京爺”“滬爺”們頂著零下十幾度的寒風在商場外大排長龍,只為搶購一件象征中產身份的“大鵝”。
要知道,“加拿大鵝”價格不菲,隨便一件羽絨服售價都在萬元以上,卻屢屢秒光,熱門款式在二手市場甚至被炒到兩三萬。
相比之下,國產品牌就沒這般待遇了。前兩年波司登推出一款售價7000元的羽絨服,立刻被網友“罵”上熱搜,成了“國籍一換,罵聲過萬”的典型。
中國市場的瘋狂,讓加拿大總部既驚喜又忐忑。其實在上市后不久,Canada Goose就陷入經營困境,市值一年內蒸發超11億美元,華爾街毫不留情地給出“賣出”評級,公司被迫啟動大裁員。
是中國消費者的“鈔能力”,在2022年讓它起死回生——業績猛漲30%,CEO也公開表示:未來中國市場對盈利至關重要。
![]()
可惜,“加拿大鵝”并未珍惜這次翻盤機會。同年,它被曝出所售羽絨服中80%填充的是鴨絨——而眾所周知,高端羽絨服普遍采用更保暖、也更昂貴的鵝絨。
更迷惑的是,品牌在宣傳中始終模糊材料來源,僅強調使用“產自哈特萊特的羽絨”,隱隱傳遞地域優越感。
更讓中國消費者憤怒的是,Canada Goose在中國大陸實行“一經出柜,概不退換”的霸王條款,拒絕執行全球通用的“30天無憂退換”政策,區別對待明目張膽。
這些爭議起初并未引起品牌高層的重視。他們更執著于維持奢侈品調性,在北京三里屯、SKP,上海IAPM、IFC等高端商場持續布局,2024年還新進武漢SKP。
但高投入并未換來高增長。2023年起,“大鵝”在華的銷量增長基本停滯。壓力之下,品牌不得不放下身段,將門店開進奧特萊斯折扣店,最終導致調性與銷量雙輸。
很少有人知道,所謂“奢侈品牌”加拿大鵝,在二十年前還只是個小眾專業羽絨服廠牌,主要客戶是登山愛好極地科考人員。因產量稀少、品控嚴格,積累了不錯口碑。
![]()
轉機發生在2013年,美國貝恩資本以2.5億美元將其收購,隨即啟動全球化品牌改造:一邊加大媒體曝光、邀請明星代言、植入好萊塢大片,瘋狂炒作奢華概念;一邊將產品從20個拓展到200個,設計更潮流、更貼近大眾審美,成功將其包裝成全球頂流。
只可惜流量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中國消費者逐漸理性,加上波司登、始祖鳥等國產競品憑借更合理定價和產品力強勢崛起,“加拿大鵝”的光環正在快速褪色。
說實話,若真被中資收購,對Canada Goose未必是壞事。其一,它近一半門店位于中國;其二,如今中國公司完全具備運營國際品牌的能力,沃爾沃、始祖鳥已是成功先例。
Canada Goose的衰落像是一面鏡子,照見國際品牌對待中國市場的態度變遷,也映出中國消費市場的成熟與自有品牌的崛起。收購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能否真正放下傲慢、讀懂中國,將是“大鵝”未來能否繼續飛翔的關鍵。
作者:9527
參考資料:
《羽絨服“貴”上熱搜:是成本所迫還是噱頭炒作》正觀新聞
《7000元羽絨服“貴”上熱搜!網友吵翻》光明網
《“加拿大鵝”虛假宣傳被罰:賣上萬元卻用普通鴨絨,有人排隊兩小時一件難求》時代周刊
《現場! 加拿大鵝遭大批華人瘋搶 排隊3小時只為砸錢 門店全脫銷!》
《巨頭大規模裁員!上海曾一度排隊賣斷貨,價格動輒上萬元》
《中產搶著買的加拿大鵝,要被東家甩賣了?》華爾街見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