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漸凍癥(ALS)患者來說,3 年是一段需要格外用心的時光 —— 隨著病程推進,身體的一些 “關鍵部位” 會慢慢變得脆弱,可能悄悄出現關節僵硬、呼吸費力、吞咽嗆咳這些小狀況。這些看似平常的變化,若沒及時關注,很容易影響生活質量。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漸凍癥 3 年以上患者,哪些部位是保護重點,家屬又該怎么實操護理。
![]()
第一個重點:四肢關節 —— 別讓 “僵硬” 困住活動力。漸凍癥會逐漸影響運動神經,3 年以上患者常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尤其是手腕、膝蓋、腳踝這些小關節,時間久了可能變成 “僵硬”,甚至沒法正常彎曲。比如有的患者想抬手拿杯子,手腕卻掰不開;想下床時,膝蓋彎不下去,只能靠家屬硬扶,既疼又容易受傷。保護關鍵在 “勤活動”:家屬每天可以幫患者做 2-3 次 “被動關節活動”,比如幫手腕順時針轉 5 圈、逆時針轉 5 圈,膝蓋慢慢彎曲到最大程度再伸直,每個動作要輕,以患者不疼為度,每次每個關節做 10 分鐘左右。如果發現關節有點緊,可以先敷個溫毛巾,放松肌肉后再活動,避免硬掰導致關節損傷。
第二個重點:呼吸肌 —— 別忽視 “悄悄變弱” 的呼吸力。呼吸肌是支撐呼吸的 “隱形肌肉”,3 年以上患者可能慢慢感覺 “吸氣費勁”,比如躺下時總覺得胸悶,說話沒兩句就喘,甚至夜里會憋醒。這是因為呼吸肌力量在下降,若沒及時關注,可能增加肺部感染風險。保護要做好 “監測 + 輔助”:平時可以觀察患者呼吸頻率,比如安靜時每分鐘超過 25 次,或者說話時聲音變輕、需要頻繁換氣,就要留意;家里備個血氧儀,每天測 1-2 次,血氧低于 93% 要及時聯系醫生。另外,幫患者排痰很重要 —— 患者自己咳不動時,家屬可以手心空握,從背部下方往上輕輕拍,每次拍 5-10 分鐘,幫痰咳出來,避免痰堵在喉嚨里影響呼吸。
![]()
第三個重點:吞咽功能 —— 別讓 “嗆咳” 變成大麻煩。很多患者 3 年左右會出現吞咽變慢,比如吃米飯時總噎住,喝口水會嗆到咳嗽,甚至偶爾會把食物嗆進氣管,增加肺炎風險。這不是 “吃得急”,而是吞咽肌肉力量下降了。保護關鍵在 “調整飲食 + 慢進食”:把食物做成軟質或泥狀,比如米飯煮成粥,肉類打成肉糜,避免干硬的饅頭、黏性大的湯圓;喝水時可以用帶吸管的杯子,或者加少量增稠劑(遵醫囑),讓水變慢流,減少嗆咳。進食時讓患者坐直,頭稍微前傾,每口飯小口喂,等患者咽下去再喂下一口,別催促,避免著急導致嗆咳。
第四個重點:受壓皮膚 —— 別讓 “小壓瘡” 找上門。患者活動減少,長期躺或坐,臀部、背部、腳踝這些受壓部位的皮膚很容易發紅、破損,也就是 “壓瘡”,一旦出現很難愈合。保護要靠 “勤翻身 + 減壓”:臥床患者每 2 小時翻一次身,左側臥、右側臥、平躺交替,翻身時動作要輕,別拖拽皮膚;在臀部、腳踝下面墊軟海綿墊或氣墊圈,減少壓力;每天幫患者擦身時,檢查這些部位的皮膚,若發現發紅,用溫水輕輕擦,再涂一層溫和的潤膚露,保持皮膚濕潤,別用刺激性的肥皂。
![]()
其實對漸凍癥 3 年以上患者來說,護理的核心不是 “治療”,而是 “守護”—— 這些看似細小的部位保護,背后藏著對生活質量的重視。家屬多一分細心,多一次耐心的活動、多一次認真的監測,就能幫患者少一分痛苦,多一分舒適。慢慢來,每一個用心護理的細節,都是對患者最好的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