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羅的海的沿岸,有個不同尋常的地方,那就是——拉脫維亞。這個地方的面積達到了6.4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大約在188萬。
拉脫維亞它東邊挨著俄羅斯,西邊傍著大海,南北連著歐洲內陸,平坦的地形地貌看著好像有些許普通,可是里面卻大有不同。那究竟不同的地方在哪兒呢?我們接下來好好說說。
![]()
首先就是拉脫維亞所處的地理位置,讓它看著就像一座橋梁,又仿佛一道邊界。這般定位直接決定了族群流動,有著不一樣的特色。在過去的30年時間里,俄羅斯族的人口,始終處于減少態勢,而最關鍵的原因點,就藏于這片土地的天然格局與歷史變遷之中。
最先從中世紀談起,拉脫維亞以平原和河網作為主要地貌,交通便捷,但不利于防守,歐洲勢力經常進入此處。條頓騎士團、日耳曼人、瑞典人,依次的征服這片土地,可是并沒有留下很深的單一族群印記。這種地理上“門戶大開”的情形,也讓早期的俄羅斯族處于邊緣位置,河流與港口招引了各類商人,又因為沒有天然屏障,這就讓本地族群常因外來勢力的變動而更改自身的分布。
![]()
到了十九世紀,拉脫維亞成為了俄羅斯帝國西部的邊防地帶。它地理上的走廊特征,隨之也變為“權力通道”,為鞏固邊疆,在鐵路沿線和港口地區,大量安置俄羅斯族人口,尤其在里加、陶格夫皮爾斯等交通樞紐,俄羅斯族社群由此逐漸形成。地理條件不但給族群遷入帶來了便利,還促使俄羅斯族,迅速成為當地有重要影響力的少數族群。
到了蘇聯時代,地理因素作用進一步被放大。蘇聯打算在邊境打造一個“緩沖區”,而且要大力發展工業。那么這個時候,移民政策也讓俄羅斯族加快了擴展的步伐。
![]()
拉脫維亞面積不大,又平坦易達,蘇聯對人口流動的調配異常便利。此時地理竟成為統治工具:一方面大量俄羅斯族進入,另一方面,當地拉脫維亞族原有人口比例被稀釋。港口、鐵路和礦區,成了集聚俄羅斯族的重要節點,這樣的空間布局,制造了長久的不均衡。
蘇聯解體之后,地理格局變得趨于開放,不過這卻成為俄羅斯族的一種阻礙。剛成立的拉脫維亞,急切地需要凸顯本民族的認同感,邊界政策也嚴格了起來。俄羅斯族在拉脫維亞,忽然之間從“中央政權移民”變成“外來者”。
![]()
東邊與俄羅斯接壤之處,曾有不少俄羅斯族人聚居,不過國家政策、經濟重心,向西邊的里加方向偏移,這也讓俄羅斯族的傳統社區,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交通便利變成了外流通道,越來越多的俄羅斯族選擇退出。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拉脫維亞開展了人口普查,結果呈現出,俄羅斯族大約占總人口的34%。到今天這一比例降至不到25%,還在持續滑落。年輕一代俄羅斯族移民,此類情況更為明顯,留在當地的大多為老年人和一些低收入人群。
![]()
因為語言不通等問題,靠近俄羅斯的那些地方受到的影響比較大,有不少人甚至搬回俄羅斯,或是搬到其他歐盟國家去了。政治變化之后,地理的“開放性”就轉變成為了排斥力。
近些年來,拉脫維亞加大拉脫維亞語的運用,“國民化政策”致使俄羅斯族更快地處于邊緣地位。像一些首都和大城市這樣的地方,因為可通往歐洲,在國際之間流動性強,融合情形較為顯著。不過東部與鄉村,缺乏資源,俄羅斯族面臨了語言與身份問題。
地理上的地域問題,也讓政策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因東部邊境地區經濟衰退,而且社會服務也欠缺,俄羅斯族流失的更快了。空間不再是優勢了,反倒成了一種隔閡。
![]()
靈動的交通網絡和開放的地理,為人口流動這些,提供了許多便捷,卻也讓族群遷移與分散更加厲害。要是拉脫維亞有山脈阻隔,或者地形更分散些。這樣俄羅斯族或許能更長久地在這里扎根。正是地理的“貫穿”特性,把政治變遷演變成了遷徙潮,每當社會環境產生大變化,都會經由空間網絡快速傳播開去。
再深入探究,經濟布局也是地理影響歷史的例證。拉脫維亞東部與俄羅斯交界,按常規本應是俄羅斯族穩固的地方。可是因離經濟中心甚遠,失業狀況嚴重,使得人口流失較多。西部沿海及首都因為地理條件優良,經濟更富生機,本地族群占據主體地位,俄羅斯族便慢慢處于被邊緣化的地步。這般區域分化,從根本上來說是地理條件,決定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地方的人口減少,不單單是因為政策與語言引發的,更根本的推動力量,來自地理因素。拉脫維亞所處的波羅的海走廊,沒有明顯自然障礙,并且十分國際化,本地社會的變化、和外部的影響,常常能快速傳遞。
俄羅斯族人數減少,是政治與地理長期博弈的成果,并非短時間政策變動所造成的。放眼世界,脫維亞的事例,給咱們呈現出了一個別樣視角:地理并非是固定死的,而是在歷史的變化里,不斷重新劃定族群邊界。在開放的空間之中,歷史歸屬感比較傳統邊界,更易遭受挑戰。
![]()
地理不只是決定誰來了,更在乎的是誰留下。拉脫維亞沒有高山屏障,無論是融入,還是遷出,速度都很快。俄羅斯族的減少,是地理基礎上,社會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更是波羅的海區域,空間流動性的生動體現。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地理歷史結構”的特殊互動,將會持續存在。新一代拉脫維亞人更具國際化,俄羅斯族未來走向也充滿了很多變數。
我們能察覺到,大地不是冷冰冰的背景,也是歷史里的某種推動力量。拉脫維亞的發展,在向我們呈現出:地理是怎樣塑造文明、改變人生軌跡的。族群的興衰,可不是隨隨便便就發生的,也不是簡單弄弄,就能搞定的事兒,而是空間跟時間長時間博弈的結果。這才是我們每個人理解世界歷史、人口遷移的關鍵邏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