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閑居》中如此寫道:“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
人生在世,心安之處即是家,又何必非要回到長安。
這就告訴我們,做人做事可不能舍近求遠,近在眼前的東西你不珍惜,非要搞那些高難度的。
那么,這種“望梅止渴”的心態,會讓你總是被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吸收精力,吞噬心力。
人生如行路,繃得太緊的弦總是易斷,而走得太急的人更快疲倦。
凡事淡一點,放開一下,給生活一點留白的智慧,反而日子走得松弛而淡然。
![]()
物質淡一點,身心更輕盈
一個人的追求越多,則負擔越重。
宋代詩人林逋隱居在孤山時,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梅妻鶴子。
哪怕面對朝廷屢次征召,他都婉拒道:“榮華如浮云,吾志在青山。”
物質如此淡然,對于名利那更是放得下,所以他才會在山間小徑漫步時常說:
“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如此,物欲少了,身心輕盈,日子過得舒坦自在。
《道德經》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過分喜愛的一些東西,反而必然造成巨大耗費。
就像一個人但凡過多收藏物欲,最終也必定會導致慘重損失。
人啊,在這輩子里就應該少些物質羈絆,多些心靈空間。
情緒淡一點,生活更從容
一個人若總是把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的話,那這樣最是消耗元氣。
元氣弱了,情緒就弱,說白了就是當你的能量都被負能量吸收了,怎么能擁有好心情?
武則天在位時,婁師德教導即將上任的弟弟說:
“遇人唾面,待其自干。”
弟弟如此說:“這也未免把自己搞得太過委屈。”
他如此回答:“讓怒氣如朝露般消散,你才能看清前路。”
許多時候,別人對你的態度如何,我們也不該配合。
就好像當對方對你無端端地刁難和惹毛你,你又何必因為這樣的小人和爛人表現而生氣?
斯多葛學派有這樣一個認知,真正的力量,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非被情緒控制。
人情世故,學會情緒淡一點,再淡一點,這樣不是說自己冷漠,而是給自己留出了一些回旋的余地。
慢,有時候是最快的速度;淡,往往是最濃的滋味。
要知道,唯有那些平和的心境,在現實里最能滋養智慧。
節奏淡一點,前行更久遠
其實,看什么都極端,還著急想要快速達成目的地的人,日子過得累。
人呀,一旦在沿途里跑得太快,反而會錯過更多的沿途風景。
俗話說得好,停一停,讓靈魂跟上你的腳步。
很多時候,節奏慢一點,看淡一點,反而能走得更遠了。
就像一個人懂得適度留白的話,其實是為了走得更遠。
那些懂得暫停的人,才知道如何讓自己加速。
淡,其實是人生至味,松,則是前行姿態。
就像中國畫其實一直以來都有講究留白的智慧,就好像好的音樂都需要休止符。
余生,給生活留些余地,給心靈留點空間。
然后在這個急急忙忙的世界里,能夠淡一點、松弛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