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諾獎得主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為推動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也非常偉大,同樣值得被銘記。
撰文 | 郭曉強(河北體育學院)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是當今知名度最高的獎項,其中醫學方向主要獎勵給那些做出重大發現(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人員,但由于受評價規則(強調原創性和不授予去世的人)和人數(不超過3個人)等所限,許多同樣做出重大科學貢獻的科學家就與這一榮譽“擦肩而過”,但他們在推動人類健康方面的貢獻值得公眾熟悉和銘記。在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即將頒發之際,筆者想回顧一下其中對醫學做出貢獻但無緣諾獎的科學家以表紀念。
一
脊髓灰質炎疫苗發明人
1. 科學家:美國病毒學家索爾克(Jonas Edward Salk)和波蘭裔美國病毒學家薩賓(Albert Bruce Sabin Albert Sabin)
![]()
索爾克(左)和薩賓(右)
2. 重大貢獻:索爾克于20世紀50年代開發成功第一種有效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滅活型),薩賓則進一步開發成功更高效的減毒活疫苗,從而為小兒麻痹癥的預防和幾近消除做出了非凡貢獻。這兩位科學家獲得了眾多科學大獎(如先后于1956年和1965年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3. “錯”過原因:195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聯合授予恩德斯(John Enders)羅賓斯(Frederick Robbins)和韋勒(Thomas H. Weller),以表彰“脊髓灰質炎病毒能在各類組織培養中生長的發現”,該成果在1949年完成,為疫苗研發奠定了關鍵基礎。對比之下,索爾克和薩賓的貢獻在“原創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二
乙肝疫苗發明者
1. 科學家:美國醫生克魯格曼 (Saul Krugman)和微生物學家希勒曼(Maurice Ralph Hilleman)
![]()
克魯格曼(左)和希勒曼(右)
2. 重大貢獻:20世紀70年代,二人在乙肝疫苗開發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從而為乙肝和肝癌預防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們也因此榮獲包括拉斯克公共服務獎在內的多種科學大獎。
3. “錯”過原因: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1/2授予布隆伯格(Baruch Blumberg),以表彰他“在乙肝病毒方面的發現”,該成果在20世紀60年代完成,成為后續疫苗研發的基礎,因此克魯格曼和希勒曼在“原創性”方面存在差距。
三
CT和MRI技術發明者
1. 科學家:美國神經科學家奧爾登多夫(William Henry Oldendorf)和美國醫生達馬迪安(Raymond Vahan Damadian)
![]()
奧爾登多夫和達馬迪安
2. 重大貢獻:20世紀60年代初,奧爾登多夫為CT(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的誕生做出奠基性貢獻;1969年,達馬迪安首次提出將MRI(磁共振成像)應用于醫學診斷的設想并于1977年完成世界上首次全身MRI掃描,被譽為“MRI之父”。這些進展極大推動了臨床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
3. “錯”過原因:197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同授予科馬克(Allan Cormack)和豪斯菲爾德(Godfrey Hounsfield),以表彰他們“在CT技術開發方面的貢獻”;20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同授予勞特伯(Paul Lauterbur)和曼斯菲爾德(Peter Mansfield),以表彰他們“在MRI方面的發現”。我們推測奧爾登多夫和達馬迪安未能分享獎項的主要原因是委員會認為二人在原創性或理論方面有所欠缺。
四
他汀藥物發現者
1. 科學家:日本生物化學家遠藤章(Akira Endo)
![]()
遠藤章
2. 重大貢獻:1978年,他開發成功第一種他汀藥物——美伐他汀,這類藥物具有顯著降低LDL膽固醇的特性,徹底改變冠心病預防和治療。
3. “錯”過原因:198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聯合授予布朗(Michael Brown)和戈爾茨坦(Joseph Goldstein),以表彰“他們關于膽固醇代謝調節的發現”。但第一款他汀類藥物于1987年才上市,錯過獲獎時機。
五
器官移植奠基者
1. 科學家:美國外科醫生和肝移植專家斯塔茲爾(Thomas Starzl)
![]()
斯塔茲爾
2. 重大貢獻:20世紀60年代,他在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應用和肝移植實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推動器官移植快速發展的同時還挽救了大量終末期肝病患者。
3. “錯”過原因:199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同授予默里(Joseph Murray)和托馬斯(Donnall Thomas),以表彰他們在“器官和細胞移植治療人類疾病方面的發現”,默里于1954年完成首例同卵雙胞胎間腎移植,而托馬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實施骨髓移植。斯塔茲爾的貢獻在時間上有點滯后。
六
HPV疫苗研發者
1. 科學家:中國病毒學家周健(Jian Zhou)、蘇格蘭裔澳大利亞免疫學家弗雷澤(Ian Hector Frazer)、美國疫苗專家洛伊(Douglas Lowy)和席勒(John Schiller)
![]()
![]()
周健(左上)、弗雷澤(右上)、洛伊(左下)和席勒(右下)
2. 重大貢獻:1991年,周健與弗雷澤共同構建HPV疫苗開發的基本框架,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洛伊和席勒對此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為美國默克公司四價和九價HPV疫苗的研發成功奠定堅實基礎,HPV的推廣應用為宮頸癌及相關疾病預防提供了可靠保證。
3. “錯”過原因: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2授予豪森(Harald zur Hausen),以表彰其 “發現HPV可導致宮頸癌”,該成果在1983年完成,為疫苗研發奠定關鍵基礎,因此后續疫苗研究就在“原創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七
HIV致病作用發現者
1. 科學家:美國微生物學家加洛(Robert Gallo)
![]()
加洛
2. 重大貢獻:1984年,他證明HIV是AIDS病原體,從而為疾病檢測、疫苗開發和藥物研發打開了道路。
3. “錯”過原因: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1/2授予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和巴爾-西諾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以表彰他們 “發現HIV病毒”,該成果在1983年完成,而加洛的發現略顯滯后。
八
試管嬰兒貢獻者
1. 科學家:英國婦產科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
![]()
斯特普托
2. 重大貢獻:他在1978年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及后續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3. “錯”過原因: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以表彰他在“體外受精技術開發方面所做出的貢獻”。遺憾的是,此時斯特普托已去世(1988年)。
九
腫瘤免疫奠基者
1. 科學家:華裔免疫學家陳列平(Lieping Chen)
![]()
陳列平
2. 重大貢獻:20世紀90年代末,他發現了PD-L1,為推動腫瘤免疫治療奠定堅實基礎。
3. “錯”過原因: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聯合授予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通過抑制負性免疫調節進行癌癥治療的發現”,他們的成果在90年代初和中期完成,在時間上有優勢。
十
丙肝神藥發明者
1. 科學家:美國藥物化學家索非亞(Michael Sofia)
![]()
索非亞
2. 重大貢獻:索非亞成功開發出丙肝治療神藥索非布韋(sofosbuvir),從而有望消除這種嚴重傳染病。
3. “錯”過原因: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聯合授予阿爾特(Harvey Alter)、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賴斯(Charles Rice),以表彰“丙肝病毒的發現”,而索非亞成果主要基于此完成,因此“原創性”存在差距。
由于篇幅有限,筆者難以將所有“錯”過諾貝爾醫學獎的偉大科學家一一列出,但以上這些例子足以說明在諾獎得主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為推動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也非常偉大,同樣值得被銘記。
注: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系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