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眾號:一覽扶桑(ID:sjcff2016),作者:張石,日本通經(jīng)授權轉載。
2024年5月2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布的2024年版《世界衛(wèi)生統(tǒng)計》顯示,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為84.5歲,連續(xù)兩年在世界奪冠。
日本的經(jīng)濟發(fā)展、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醫(yī)療技術的進步、醫(y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高度的機械化和IT化對勞動條件的改善等,使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從明治時代的40多歲出頭翻了一番,那么,在長壽大國日本,日本人最怕得什么病呢?
“認知癥”是日本人最怕得的病。
認知癥原來稱為“癡呆癥”,由于老年人患病者多,也稱為“老年性癡呆癥”,自2006年,日本修改《護理保險法》后,將“癡呆癥”一詞更改為“認知癥”,“老年性認知癥”,學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或“阿爾茨海默癥”。
![]()
經(jīng)合組織各國每千人中的認知癥患者人數(shù)
在中國,“老年癡呆癥”仍被不少人習慣使用,但學界和媒體正逐漸避免使用,而是推動使用更中性、科學的術語,因此,“阿爾茨海默病”和“認知障礙”正在逐漸取代“老年癡呆癥”這一名稱。
日本太陽生命保險株式會社的子公司太陽生命少子高齡社會研究所,配合2024年9月21日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實施了一項“關于認知癥的調(diào)查”。
該調(diào)查于2024年7月30日至8月2日間進行,面向全國30歲到70歲的18,110名男女進行有關“最不想患上的疾病”相關調(diào)查。
結果顯示,“認知癥”以絕對多數(shù)排在第1位,遠超第2位的“癌癥”,2021年實施的同樣問卷調(diào)查中,“認知癥”同樣位居第一,占比42.8%。三年過去,這個結果沒有發(fā)生變化,認知癥依舊占第一位,癌癥占比第二,為21.7%;腦血管疾病第三,為8.8%;糖尿病第四,為3.4%;心臟病第五,為2.2%。
那么,認知癥是一種什么樣的病?
認知癥是指原本正常發(fā)育的認知功能因后天腦部損傷而持續(xù)下降,導致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受到妨礙的狀態(tài)。
也就是說,因各種原因導致腦細胞受損,進而影響記憶力、判斷力等認知功能,并持續(xù)出現(xiàn)生活障礙的狀態(tài),被稱為“認知癥”。
認知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包括:
記憶障礙(反復說同樣的話、常找不到東西)
語言障礙(記不起人或物的名稱)
視覺認知障礙(在熟悉的地方迷路)
執(zhí)行功能障礙(無法制定或執(zhí)行計劃)
社會認知障礙(難以對他人產(chǎn)生共情或同理心)
等等……
認知癥的癥狀不僅僅是記憶力衰退、無法完成過去能完成的事情等認知功能下降的問題,還包括變得易怒、具攻擊性,或毫無緣由地徘徊等行為和心理癥狀(稱為“BPSD”)。
日本是個長壽大國,平均壽命最長84.5歲,據(jù)統(tǒng)計,日本總人口(截至2024年9月15日的估算)比前一年減少了59萬人,另一方面,65歲以上人口為3625萬人,比前一年(3623萬人)增加了2萬人,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9.3%,較前一年的29.1%上升了0.2個百分點,也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
![]()
《京都新聞》一個關于認知癥老年人的攝影報道(圖|庫索)
2024年5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班重新估算了認知癥患者的人數(shù)和患病率,同時,也首次公布了輕度認知障礙(MCI)的預測數(shù)據(jù)。
根據(jù)該結果,2022年認知癥患者人數(shù)約為443.2萬人,在65歲的高齡者中患病率為12.3%,相當于每8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如果將輕度認知障礙者也計算在內(nèi),患者總數(shù)超過1000萬人,相當于每3~4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此類疾病。
從未來的推算來看,到了2040年,日本認知癥患者人數(shù)預計將增至約584.2萬人,較2022年增加141萬人,如果加上輕度認知障礙者,患者總數(shù)預計將達到1,197萬人,增加接近200萬人。
認知癥雖然不是威脅生命的病,但是對周圍人和家庭可能造成過重的負擔。
1972年由新潮社出版的著名作家有吉佐和子的長篇小說《恍惚之人》是日本最早描寫認知癥問題的文學作品之一。該書的出版使得老年認知癥患者的護理問題首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引起了廣泛關注。“恍惚之人”一詞一度成為當時日本的流行語。
![]()
中文版《恍惚之人》,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小說中描繪了主人公病情惡化的過程,包括徘徊、深夜小便、幻覺等癥狀給家人帶來的困擾,表現(xiàn)了護理過程的艱辛。在書的封底,寫著此書“預告了文明的發(fā)達和醫(yī)學的進步帶來的人口的老齡化,不久就會帶來一個令人恐懼的老人國。”
在日本,人們把“給他人添麻煩”視為“最惡劣的行為”,即便是子女親屬,日本人也會把給他們添麻煩視為最大的禁忌。在我來日本不久時,在日本的各個地方,都可以看到張貼著“注意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之類的標語。比如我在電車上常看到這樣的畫,一只大白熊,背一個比自己還大的背包,一只小企鵝,在大背包下面被壓成了羅圈腿,意為:拿大行李上車會給別人添麻煩,要注意!還有的畫著一個人把一張報紙全部展開,旁邊的兩位女士被擠成了“肉干”狀,意為:在電車上把報紙展開得過大會給別人添麻煩,要注意!電視新聞曾經(jīng)報道:一個老人和生病的兒子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活活餓死在房間里;一對知識分子夫婦,兒子是小流氓,經(jīng)常給左鄰右舍“添麻煩”,于是夫婦殺了兒子;2019年,還發(fā)生了日本前政府高官親手殺死兒子的事——作為“繭居族”兒子經(jīng)常騷擾四鄰,還存在著重大治安事件的隱患,這位高官說自己聽說了上月川崎市發(fā)生的男子刺死刺傷20人的兇案,認為自己的兒子也可能效仿兇手進行“無差別殺人”,因此決定“懲治”他,以避免造成社會危害。
由此可見,日本人把“給人添麻煩”看成最大的禁忌。日本的老人們常常擔心,自己一旦得了認知癥,不僅會給子女和家人添麻煩,而且自己究竟做出什么事,自己都無法預料,因此他們最怕得認知癥。
日本有一種寺廟叫“ぽっくり寺”(突然往生寺),據(jù)說是能保佑人們無病無災、不患癡呆,以“猝死”的方式安然壽終正寢的寺廟。在日本全國各地都這種寺廟,還有被稱為“ぽっくり觀音”、“ころり地藏”等的類似的信仰設施。而“ぽっくり死”是日本的一種俗語,一般是指不經(jīng)歷長期病痛,較為安詳、突然地去世的方式。在高齡者中,這種死法被視為理想,因此他們有很多人都去參拜這種廟。“ぽっくり寺”這一名稱廣為流傳,據(jù)說也是始于有吉佐和子的《恍惚之人》。小說中一位老年角色在去美容院后,于家中突然去世,被周圍的人認為是“理想的死”。
![]()
奈良縣吉田寺,因俗稱“ぽっくり寺”而廣為人知,深受老年參拜者喜愛
有吉佐和子有關認知癥的描寫引起了人們強烈的遠離認知癥的愿望,這一段描寫也引起了人們對在老后還很健康的人們對“猝死”的向往,于是“ぽっくり寺”引發(fā)了廣泛關注,香火不斷。
而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和社會福祉的不斷發(fā)展,在日本,認知癥已經(jīng)遠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了,雖然現(xiàn)在還不能根治,但是通過新開發(fā)的藥物和復康運動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日本正在積極促進為能夠工作的認知癥患者提供工作崗位的活動,厚生勞動省等也在積極推進認知癥患者參加具有復康意義的工作和正式雇用,有許多患者活躍在日本的各個領域,攻克認知癥的新成果不斷登場,正為高齡化的日本展示新的光明前景。
※ 本內(nèi)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日本通立場。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點亮底下的大拇指和小心心??~您的喜歡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 完 -
本文來自公眾號:一覽扶桑(ID:sjcff2016),作者:張石,日本通經(jīng)授權轉載。
轉載原創(chuàng)請聯(lián)系我們,獲得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