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空軍參謀長阿馬爾·普里特·辛格
印度空軍參謀長阿馬爾·普里特·辛格在第93屆空軍日活動中強調,未來一年內,印度空軍有望服役30到40架戰機,并著手研發名為“妙見神輪”的新型防空系統,同時加快在北部邊境興建新的空軍基地與其他基礎設施。
辛格表示,即便短期內再度引進大批法國的“陣風”戰機,印度空軍也有能力迅速吸收整合,他指出,國防領域的自給自足是印度成功應對未來安全挑戰的關鍵,印度正積極考慮與國際以及國內企業合作,在印度本土生產戰機與機載武器系統,這被視為提升印度空軍戰機數量不足的關鍵措施。
此外,辛格還強調,印度空軍一方面持續推進現代化,另一方面也確保維持隨時投入戰斗的狀態,無論何時國家需要,空軍都將履行責任與義務,辛格重申,印度空軍的作戰準備不會因為采購延遲或技術缺口而受到影響。
不過,辛格所提及的印度空軍發展計劃主要是愿景,現實中很難完全按照計劃實現,尤其是辛格所說的“明年一年內服役30到40架戰機”,這一目標的實現可能性較小。
![]()
印度陣風”戰斗機
印度空軍雖然制定了大規模采購計劃,包括購買114架法制“陣風”戰機、140架俄制蘇-57E隱身戰斗機和97架印度國產LCA“光輝”MK1A戰斗機,但目前“陣風”的采購合同仍在印度國防部審議中,尚未正式獲批,即便在年底前獲得批準,后續仍需印度議會撥款、法國生產、許可證授權等一系列程序,印度空軍明年能夠接收“陣風”的可能性依舊不高。
從法國達索飛機制造公司的產能來看,情況也并不樂觀,該公司2023年僅生產了13架“陣風”戰斗機,2024年產能也不足20架,而從2026年至2033年,達索面臨的交付壓力極大,需要向法國交付42架、向印度尼西亞交付42架、向阿聯酋交付80架、向埃及交付10架,總計174架“陣風”戰斗機,如果再加上印度的訂單,同期交付總數將達到288架。
在這種情況下,達索每年能交付給印度的“陣風”數量極為有限,僅可能是個位數,即便印度獲得生產許可證并自行生產,從建立生產線、培訓人員到正式投產,至少也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
俄制蘇-57E同樣面臨類似問題,無論是由俄羅斯生產還是授權印度生產,每年能夠交付的數量也不會超過個位數,因此,即便印度政府現在同時拍板采購“陣風”和蘇-57E,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明年印度空軍能夠接收的戰機總數也不會超過10架,而這種理想情況顯然難以實現。
![]()
印度“光輝”戰斗機
如此一來,印度空軍明年真正能接收的戰機,恐怕只有國產的“光輝”MK1A,然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產能一直偏低,加之目前美國對印度進行技術與供應限制,極有可能無法順利向印度提供“光輝”MK1A所需的通用電氣M414渦扇發動機。
因此,“光輝”MK1A能否在明年繼續生產,本身就存在很大變數,如果不出現停產,對印度而言已是幸運之事,綜上所述,印度空軍明年服役30到40架戰機的目標極難實現,辛格的愿景大概率會落空。
更嚴重的是,印度空軍可能再次陷入嚴重依賴國外戰機的老路之中,而且“陣風”和蘇-57E屬于兩套完全不同的生產、使用和維護體系,再加上國產“光輝”MK1A又是另一套體系,如此復雜的裝備結構,無疑會讓印度空軍的后勤保障陷入混亂。
這種型號雜亂、體系割裂的戰斗機結構,將成為印度空軍未來發展的最大隱患,也讓其在作戰與維護上面臨巨大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