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喜迎國慶之際,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航站樓主體工程開工并進入火熱建設階段,施工現場各區域作業面同步鋪開,開工即進入滿負荷施工狀態。
今年以來,金州灣國際機場項目加速推進,多項核心工程提前突破關鍵節點。
截至目前,人工島填海工程累計形成陸域19.64平方公里,占總量97.72%;深層地基處理工程完成200.1萬平方米,占總工程量20.01%;航站樓及樓前高架橋樁基礎工程完成2463根工程樁澆筑,占總量80.18%。
![]()
![]()
50萬平方米T1航站樓啟建
四大區域平行施工推進
金州灣國際機場航站樓主體工程施工單位管理人員董曉光告訴記者,目前正處于航站樓地下室施工的關鍵階段,為高效推進施工,航站樓主體工程采用“分區平行施工+專業穿插作業”模式,將航站樓劃分為A、C、D、E四大區域平行推進。

金州灣國際機場航站區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本期50萬平方米的T1航站樓、22萬平方米交通中心及停車樓、進出場道路工程、航站區道路工程、地面停車場及配套部分市政附屬設施等。航站樓建筑包含地下1層、地上5層,建筑高度最高達47米,單層最大建筑面積18.6萬平方米。工程建設預計消耗混凝土51萬立方米、鋼筋9萬噸、鋼結構6.5萬噸。
![]()
“三港聯動”“空軌零換乘”
打造城市特色服務出行新地標
金州灣國際機場航站樓造型設計以創新的“二級放射構型”,勾勒出令人過目難忘的鯤鵬展翅之勢。
![]()
以運行效率和旅客體驗的綜合考量為整體設計的核心出發點,航站樓三向對稱的布局有效縮短旅客步行距離,近機位比例達74%,未來旅客從值機到登機平均步行時間不超過8分鐘。
功能布局上,航站樓地上設置三層出港層、二層出港及國內混流層、地面到港層3個主層,以及餐飲夾層、國際到港通道夾層2個夾層;地下為軌道站廳換乘層,地鐵1號線、5號線將直接接入,最近地鐵安檢口與航站樓地下防爆檢測區距離僅42米,真正實現“空軌零換乘”。

在交通組織設計方面,出港送站區既保留傳統高架橋車道邊銜接三層國際國內出發層,又新增停車樓頂輔助車道邊服務二層國內快捷出發旅客,無托運行李旅客可實現“平層落客—值機—安檢—候機”一站式體驗;到港接站區在樓前地面分布社會大巴、出租車、機場大巴等站點,車行組織順暢。
未來,將有3條跨海快速通道連接人工島與陸域,20分鐘可直達城市核心區。同時,金州灣國際機場還將與大連高鐵北站、大連灣客運站實現“三港聯動”,構建起立體綜合交通網絡。
![]()
新技術新材料破解施工難題
筑牢海上機場品質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施工過程中,工程團隊集成多項新技術、新材料,破解海上機場施工難題。

創新采用“端承樁基礎+鋼筋混凝土主體+分叉鋼柱支撐鋼桁架屋蓋”結構體系,針對海洋人工島復雜水文地質條件,采用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預應力技術,有效解決約1000米超長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
在防水防腐蝕方面,在混凝土結構中添加鋼筋阻銹劑,從內部阻斷腐蝕路徑;外露鋼結構與構件根據三類、四類環境作用等級,分別采用防腐涂層、耐候鋼等材料,全方位抵御海洋環境侵蝕。屋面系統創新應用TRS系列屋面主系統、防水卷材等材料,防水防腐性能較傳統工藝提升30%。

項目嚴格遵循七度抗震設防烈度要求,合理選用高強度、高耐久性建筑材料,其中,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400兆帕級及以上強度等級鋼筋的應用比例超85%,鋼結構采用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比例達70%,以材料強度提升結構安全冗余。
“項目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數字孿生技術,對施工全過程進行可視化管理,確保每一道工序精準可控。”大連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空港公司總工程師李翔表示,“第四季度,大連國際機場集團將錨定新機場填海工程收官、航站樓主體工程加快建設的目標,全面落實安全、質量、進度、成本、廉潔五大管控。”
信源:大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