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閑日,把幾份體制內的招聘名單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簡直冰火兩重天。
先說河南公安廳,真是大手筆,他們近日一次性公開遴選了30人!這規模,看得出來省廳求賢若渴,是真想從基層選拔干才。
可仔細一看名單,好家伙,30個人里,女警只有4位。這比例,差不多是學校一個班級里的零星幾朵“警花”。
![]()
而在今年8月:上海第二中級法院也公布了新遴選的14名法官名單。你猜怎么著?情況完全反了過來:14個人里,有12位是女性!南京中院也差不多,新增17名法官,11名是女性。
依我看,這肯定不是河南、上海、南京的特有現象。你去看全國各地,公安系統普遍是“男兒國”,而法院系統,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的法院,都快成了“女兒國”了。
這體制內同一口鍋吃飯,怎么公安和法院的“性別生態”就差這么多呢?
![]()
![]()
從這次河南公安選拔看到體制內性別的鴻溝:一邊“兄弟”鐵軍,一邊“娘子”紅妝。
說到底,還是工作性質決定的。此外還有點其它因素。
公安偏向“武”。雖然坐辦公室也需要高智商,但它的選拔源頭和晉升邏輯,極度看重“基層一線實戰經歷”。這意味著你得先在派出所、刑警隊這些地方摸爬滾打,工作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對體能的高要求。在社會傳統觀念里,這更像是“男人的戰場”,無形中就讓很多女性在起點上就被分流了。
法院偏向“文”。法官的工作核心是坐堂問案、研究法律、寫判決書,是標準的“腦力活”。它的入口非常統一:通過國家統一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和公務員考試。這兩場考試,拼的是記憶力、理解力和筆頭功夫,完全是一個“知識為王”的公平擂臺。
而在當今的法學院里,女生們早就是“學霸”的代名詞了,在這種賽道上勝出,自然順理成章。
有人開玩笑說,這下找對象,體制內都內部消化不了了——公安的男同志和法院的女同志,工作圈子差別太大了。
當然,玩笑歸玩笑,這種現象背后值得我們思考。公安系統女性太少,會不會在處理家暴、未成年人案件時,缺少一些獨特的視角和關懷?而法院系統男性太少,會不會也讓司法隊伍少了一些力量的多元性?
說到底,我們該不該拋開性別的標簽,真正回歸人才本身?
一支理想的政法隊伍,既需要雷霆萬鈞的力量,也離不開春風化雨的細膩。當我們不再用“兄弟連”或“娘子軍”定義崗位,而是讓每個人都站在最適合的位置上,這樣的正義,才既有鋒芒,又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