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的確,養娃路上最讓人揪心的,不是孩子摔個跤、生個病,而是他攥著小拳頭、紅著眼眶跟你說 “有人欺負我” 時,咱們做家長的沒有找對真正保護他的方法:
要么把孩子罵得更委屈,要么教他用拳頭闖禍,最后坑的還是孩子。
那么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該咋做才對。
先說說咱們家長最容易踩的兩個坑,這倆坑踩一次,孩子的安全感就少一分,你可千萬別不當回事。
01
第一個坑就是那句扎心的: “為什么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這會讓孩子覺得 “我被欺負是活該” 。
時間長了,他遇到事兒就不敢說了,別人推他、搶他東西,他也只會忍著,慢慢就成了別人隨便捏的 “軟柿子”。
要知道,我們總是盼著孩子們開開心心的,不是讓他受了委屈還得自我反省!
![]()
第二個坑更常見,就是一聽說孩子被欺負,立馬拍桌子:“你咋不打回去?咱不能吃虧!”
要是孩子們只是鬧著玩,他這一打回去,不就把小事鬧大了?
要是遇到比他壯的孩子,他打不過,不還得自己受更重的傷?所以“打回去” 這招看著解氣,其實很容易讓孩子養成 “用拳頭說話” 的習慣,將來遇到點矛盾就沖動,這可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02
其實護著孩子的法子,根本不用那么復雜,就兩句話,學會這2句話,比啥都管用。
第一句、“被欺負了沒事,你身后永遠有我”
我從兒子上幼兒園大班開始,每天睡前都會跟他說這句話。
那天他在小區玩水槍,被一個大他兩歲的孩子把水槍搶了,還被推了一下。換以前他肯定哭著跑來找我,可那次他居然沒哭,先跟那孩子說“這是我的水槍,你得還給我”,見對方不給,他直接跑到小區保安亭,跟保安叔叔說明了情況,最后把水槍要了回來。
晚上他跟我講這件事的時候,眼睛亮晶晶的:“媽媽,我知道你會幫我,所以我沒怕,我覺得我自己能解決。” 你知道我當時多感動嗎?
這句話其實就是給孩子裝了顆 “定心丸”,不是孩子仗著父母撐腰耍橫,而是讓他知道,不管遇到啥麻煩,都有個人能給他兜底,他才有勇氣自己去獨自面對問題,而不是一遇事就躲或者靠拳頭。
孩子的勇氣,從來不是天生的,是咱一句句 “有我在” 給積攢出來的啊!
![]()
第二句、教孩子 “大聲說NO”
別覺得孩子小,說 “不” 沒底氣,其實霸凌的孩子都 “欺軟怕硬”。
你越慫,他越得寸進尺;
你越堅定,他越不敢招惹。
有時候孩子缺的不是勇氣,是 “怎么拒絕” 的方法。我們可以跟孩子多練練,比如模擬場景:“要是有人讓你把作業給他抄,你怎么說?”“要是有人故意踩你的鞋子,你怎么說?”
讓孩子把 “你不可以搶我的東西”“別碰我”“你再這樣我就告訴老師了” 這些話記在心里,真遇到事了,才能脫口而出。
![]()
這不是讓孩子跟人對著干,是讓他學會保護自己的邊界,知道“我的東西、我的身體,別人不能隨便碰、隨意侵犯”。
03
其實咱做家長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孩子 “不被欺負”,而是讓他長出能應對風雨的能力。就像給小樹苗纏上保護帶,不是不讓風碰它,是讓它自己能扛住風。
首先得幫孩子長出一層 “軟盔甲”:
能護著自己,也能容得下別人的小失誤。
有了這 “軟盔甲”,他才能既不變成 “小刺猬”,誰碰都炸毛,也不變成 “火藥桶”,憋到最后爆發。
幫孩子長出一份 “智慧底氣”:
能分清啥是惡意,啥是誤會;
知道啥時候該堅持,啥時候該轉身。
不是所有沖突都得 “贏”,有時候轉身走開,比硬剛更聰明。只要咱教他找對方法,他就能用智慧解決問題,而不是靠沖動。
![]()
辣媽語錄:
咱們養孩子,不是盼著他變成 “小霸王”,也不是盼著他變成 “受氣包”,是盼著他不管遇到啥事兒,都能平平安安、開開心心、坦坦蕩蕩。
你說,這是不是咱們每個家長最樸素的心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