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6日,蔣介石撕開“假合作、真反共”的面具,悍然發動“皖南事變”,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由于我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政績卓著,蔣介石將桂林“八辦”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因此,中共中央和在重慶的南方局十分關注桂林“八辦”及其負責人李克農的安危,周恩來連發數電,向李克農通報了嚴峻的時局,指示他們迅速離開桂林,撤回重慶。
![]()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處長李克農和兒子李倫在路莫村
為了討好自己的主子蔣介石,時任軍統局局長的戴笠發出命令,務必截獲從桂林撤退到重慶的共產黨特工組織負責人李克農。就這樣,作為國共兩黨的特工組織首腦,戴笠和李克農之間將展開一場激烈的交鋒。
![]()
軍統頭子戴笠
1941年1月21日,李克農帶著一部小汽車和一輛卡車,滿載著物資和撤離人員,離開桂林前往重慶。李克農一行小心謹慎、晝伏夜出,有驚無險的通過了一個又一個關卡,終于來到了距離重慶僅有70公里的一品場檢查站。
一品場檢查站,是貴州到重慶的最后一道檢查站,只要沖過這道關卡進入重慶,李克農就能安全返回延安。戴笠把這個最后的關卡,交給了他的心腹干將、軍統特務頭子韋賢。這天夜里,李克農他們的兩輛車一到達檢查站,特務們就立刻圍了上去。李克農從容不迫地從車里走出來,韋賢一看到他,竟然“啪”的一聲,敬了個標準的軍禮。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李克農身上穿著的,是一套國民黨少將軍裝。
![]()
身在桂林的李克農即身著國民黨少將軍裝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1937年7月,第二次國共合作拉開序幕。8月,在陜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份,又按照國民革命軍戰時序列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李克農自然也就穿上了國民黨少將的軍裝。可是,單憑這一套少將軍裝,李克農能順利過關嗎?隨后,李克農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徹底打消了韋賢心中的防備。這簡單的一問一答之間,究竟暗藏了怎樣的玄機呢?多年之后,李克農將軍的兒子李力先生,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團。
![]()
李克農之子 李力
原來,韋賢問他是哪支部隊的,李克農就回答,自己是18路軍的。那么,這18集團軍跟18路軍,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區別呢?18路軍是蔣委員長的“御林軍”,國民黨五虎上將陳誠的嫡系部隊,可謂是大名鼎鼎。而當時,陳誠正是蔣介石身邊紅得發紫的人物,國民黨內部甚至稱他是“蔣介石的替身”、“第二號人物”。就算是軍統頭子戴笠見了陳誠,也得畢恭畢敬,不敢大意。因此,韋賢只掃了一眼李克農臂章上的“18”,就深信不疑了。
![]()
18集團軍臂章
就這樣,李克農順利通過一品場檢查站。軍統局長戴笠處心積慮想把李克農抓住。但他做夢也沒想到,李克農一個小小的文字游戲,就讓他精心策劃的抓捕計劃流產了。
![]()
延安時期的李克農
到達重慶之后,李克農順利回到延安,得到消息的戴笠氣得是直跳腳,但也無可奈何。
![]()
李克農在延安與家人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