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自駕去北京玩的路上,是特意來這個新開的服務區停一下車的,就是想來感受一下網上說的那種‘景點’氣氛。”“十一”假期首日的京滬高速王慶坨服務區,一位沿京滬高速往北京方向去的旅客說。
被這位旅客稱作景點的京滬高速王慶坨服務區,位于天津武清區王慶坨鎮,眼下正吸引南來北往的不少旅客駐車停歇、游覽。很多旅客直言驚喜——沒想到在一個短暫歇腳的服務區里,能見到舞獅、秧歌表演,能聽到小提琴、薩克斯、琵琶演奏,還能品味富有地方特色的京東大鼓、京劇、快板、評戲等演出。
這個“十一”假期,京滬高速天津段上匆匆旅程中的短暫逗留點,卻成就了來往旅客的一場場不期而遇。
旅客:
“仿佛在高速公路旁逛起了商場和曲藝展”
駕車駛近京滬高速王慶坨服務區,映入眼簾的是高速公路旁龍飛鳳舞的“津沽文韻”幾個大字;駛入服務區,停車場燈桿上的電子屏正實時顯示每一排的剩余車位;走進服務區綜合樓,融入鼓樓文化與運河文化的古典建筑群,與另一側的人造景觀海河及微縮版 “天津之眼” 摩天輪交相輝映——這一切仿佛都在訴說著這里與其他服務區的不同。
![]()
正值“十一”假期旅客密集之時,中午臨近12點,服務區綜合樓內傳來了天津快板的清脆聲響——這8天假期里,從上午10點開始,每隔10—15分鐘不等的時間,服務區綜合樓的戲臺、入口大廳、微縮景觀中的摩天輪和船頭等處,安排了不同的演藝節目,從快板、京劇、京東大鼓、評戲等曲藝戲曲,到變臉、茶藝等民俗藝術,再到薩克斯、揚琴、小提琴等樂器演奏,甚至還有舞獅、秧歌等節目,引得來往旅客紛紛駐足。
更讓旅客驚訝的,還有豐富度遠超一般服務區的商業購物業態。在服務區綜合樓,既匯聚了狗不理包子、溝幫子熏雞等承載記憶的津門老字號,也不乏肯德基、庫迪咖啡、茶百道等熱門連鎖餐飲。此外,助農專區還引入了汊沽港火腿、黃花店狗屁果仁等武清本地特色農副產品。無怪很多旅客一進來便直呼:“仿佛在高速公路旁逛起了商場和曲藝展。”
![]()
匯聚如此“人氣兒”的王慶坨服務區,是天津高速公路服務的一次新嘗試,也是天津2025年20項民心工程之一。
“在過去,說起高速公路服務區,就是停車位、加油站、衛生間、便利店這‘老幾樣’,這次我們選擇在提升改造后的王慶坨服務區豐富服務業態,增加更多元化的文化屬性和商業屬性,是一次新嘗試。一個多月運營下來,我們覺得效果很好,來往旅客和當地居民也很歡迎。”天津市高速公路經營開發有限公司服務區負責人張會說。
去年年底,王慶坨服務區提升改造工程正式開工,今年8月26日,該服務區正式投入運營。一個多月來,在旅客的口口相傳和線上分享后,這里儼然成為一處“建在高速公路旁的景點”。
![]()
張會介紹,很多武清當地乃至距離更遠的居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王慶坨服務區的“探店”圖片和短視頻,隨即紛紛結伴而來一探究竟。也有原本就經常往返于京滬高速的司機,這段時間會特意停下來,在王慶坨服務區看看節目、逛逛商超、找找別的服務區沒有的美食,感受此前沒在高速公路上體驗過的趣味。
“我們在提升改造工程的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從單一的高速‘補給站’到多元享受的‘服務站’的轉變,為此做了很多細節工作。例如,王慶坨服務區是天津第一個開放式服務區,它打破了傳統高速服務區相對封閉的模式,在服務區兩側各設置一個收費站,讓周邊居民不上高速,也能自由進出服務區進行消費休閑。”張會介紹,得益于這樣的創新設計,月余以來,從這些出入口通行的當地乃至周邊鎮、區居民絡繹不絕。
這個“十一”
他們在熱鬧中迎來一次“小考”
“服務區的餐飲選擇多了,匆匆沖個泡面就走的旅客就少了;實時顯示余位的智能化車位和衛生間多了,等候的時間就少了。”在從事高速服務區運營管理工作多年的張會看來,一個有意思的服務區或許不會成為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但它能讓大家的旅途多一份樂趣和驚喜,“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服務,在于一種旅途中的驚喜感。”
![]()
雖然在提升改造時已將游覽體驗納入設計和施工中,正式運營后服務區的“火爆”,還是出乎不少人的預料。天津市高速公路經營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順表示,服務區化身景點的背后,是廣大司機和旅客對體驗感的要求在提升,對“在途”的質量愈發看重,這種需求呈現在人流量本就不小的王慶坨服務區,就是一幅“火爆”景象。
周順介紹,王慶坨服務區所在的位置是京滬高速天津段的重要節點,是整個天津范圍內客流量最大的服務區之一,平均每天入區人數超過了1萬。此外,服務區所在的王慶坨鎮也是武清區工業發達、人口較為密集的區域。二者疊加之下,就是人們對提升交通服務品質的“民生剛需”。
![]()
“我們將這里改造為天津最大的單體綜合樓服務區,正是希望讓服務區不僅成為過往車輛的停歇地,更成為過往旅客的消費休閑地和周邊居民的生活新空間。未來,我們希望能把王慶坨服務區做成天津乃至北方高速服務區的一個標桿。”周順說。
憑借大量的客流基礎以及提升改造的契機,王慶坨服務區實現了多個“首創”——天津首個開放式服務區、天津最大單體綜合服務樓服務區、天津首個智慧化運營服務區、京津冀首個高速服務區自行車騎行文化體驗館、京津冀首個全綠色用能服務區……在周順看來,這些“首個”所反映的思路,是讓服務區不止于“停”,更在于“享”,在于讓來往旅客獲得以往公路出行中沒有的體驗。
重視體驗感的種種努力,在眼下的“十一”假期尤為顯著。“整個‘十一’假期,我們每天都安排了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的不間斷演出,這種嘗試在以往的服務區運營中是沒有過的。”用張會的話來說,當下這個“十一”假期,可以說是王慶坨服務區改造提升后的一次“小考”。
![]()
用文旅商的新形式賦能高速服務,也讓忙碌于其間的演員們感到很新奇。龐佳鴻是王慶坨服務區的揚琴演員,過去一個月,在分列京滬高速公路兩側的服務區東區、西區來回“趕場”表演,成了龐佳鴻的常態。談到一個多月來的經歷,她表示既新鮮,又很有成就感。
“這是我第一次在高速服務區里表演。每天,會有很多南來北往的旅客駐足看我的演出,很多人看起來很匆忙,但當看到服務區里有演出時,他們會露出很有興致的樣子,或是坐下,或是站在我們面前拍照、攝像,這讓我覺得挺有成就感的。”龐佳鴻說,“還有一些王慶坨鎮本地的居民通過新增的出入口過來看演出,有的還來過不止一次,已經和我們這些演員互相‘臉熟’了,有時他們還會和我們打招呼,很有意思。”
周順表示,王慶坨服務區的改造提升,是豐富了旅客“在路上”的價值,“我們希望讓公路旅程不那么千篇一律,希望讓匆匆途經天津的旅客也能感受到津沽文韻的魅力,也希望這種‘高速路上的文化客廳’的嘗試,能讓大家的出行更有‘溫度’。”
來源:美麗武清
審核:劉浩楊
編發:蘇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