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高校之間是互相在挖掘人才,尤其是沿海和發達地區的高校因為資金、地域甚至學術和開放的原因,能夠全國各地挖人才。而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受制于資金和地域的原因,基本都是屬于被挖的對象。譬如蘭州大學近年來可以說被各個高校挖來挖去。
![]()
而這幾天曝出來重慶大學物理學院前常務副院長,973首席科學家劉靂宇教授入職了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也讓人看到并不只有蘭州大學深受其苦,重慶大學也在坊間被傳出了留不住人才的聲音。
![]()
劉靂宇,現在四十五歲,畢業于港科大。后來在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工作,35歲時劉靂宇進入重大物理學院,任擔任物理學院常務副院長(主持工作),2019年卸任,然后在學院內工作,直到現在轉投復旦。
![]()
他在工作期間,榮獲了國家“973”青年項目首席科學家的榮譽。還獲得重慶市十佳科技青年獎……而且我們看劉靂宇雖然在重大物理學院,但是看起研究的方向更偏向于納米材料和新工科方向。不能說跟物理不搭邊,但是偏重并不是理論物理。
![]()
從他進入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的方向來看,劉的方向包含生醫工、人工智能……更偏向于腦機接口納米材料方向,說是新工科方向更為合適。
所以業內猜測劉離開重大的原因不僅僅有待遇和關注度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平臺的問題。重大地處西南,雖然重慶為西南樞紐城市,但是在此類新工科的科研和發展上相比上海,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
雖然學校重視;重慶市重視他,但是對于此類高水平人才而言,看中的并不僅僅是錢和資金了,更多的還是有沒有平臺能夠把自己的靈感點亮。
![]()
這事兒,對于劉本人和復旦來說都是好事,但是對于重慶大學來說則并不開心。也讓中西部高校如何能夠保證自己的人才儲備不被挖走的問題,再次提上日程。您覺得中西部高校有沒有辦法遏制這個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