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AIGC)技術融入創意產業,如何利用其賦能文化知識產權(IP)的擴展,并重新審視設計師的角色,已成為重要議題。本文聚焦兩大核心問題:如何利用AI高效提供初始創作靈感擴展一個已初具雛形的文化品牌IP?在此過程中,設計師的角色將發生何種轉變?為探討這些問題,本研究以原創桌游《斑斕啟示錄》為核心案例,提出了一個人機協同“靈感涌現”工作流并將之與多個成功AI賦能案例進行對比分析,論證了該范式的有效性。該工作流包含“AI靈感探索”與“人類敘事建構”兩個階段:基于IP概念駕馭通用AI圖像模型進行廣域的靈感生成與“抽卡”,并在海量結果中精準捕獲啟發點;隨后設計師作為“敘事建構者”對這些靈感素材進行篩選精煉與整合,將其融入IP的宏大世界觀。這套工作流展示了“靈感涌現”在生成新角色、新場景等方面的效率與可行性,也強調創作者的核心價值愈發體現在審美判斷、文化理解與敘事構建等高階創造性思維上。
關鍵詞:人工智能;品牌IP;桌游;人機協同;工作流;敘事建構
1 引言
1.1桌游的復興與敘事化浪潮
桌游,顧名思義泛指在桌面或任何平面上進行的各類游戲活動。從廣義上看,傳統的撲克、麻將乃至圍棋均可歸入其范疇。但現代語境下的桌游,其核心特征更側重于在預設的游戲圖景上移動或放置代表性的實體道具,根據玩法規則獲得勝利的娛樂模式[1]。這一娛樂形式在西方國家經歷了長期的發展與流行。例如風靡全球的《大富翁》,其英文原名monopoly意為“壟斷”,因為最終只有一個勝出者,其他的玩家均宣告破產。其玩法便是讓玩家憑借擲骰子與交易策略,在圖版上買賣地產、賺取租金,直至最后只有一位勝利者。有趣的是,這款游戲最初旨在揭示資本主義的內在缺陷,卻意外地因其簡單直接的競爭樂趣而廣受歡迎。
進入21世紀,桌游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文藝復興。商業市場涌現出大量以宏大世界觀、深度角色扮演和沉浸式敘事為核心的體驗型桌游。從《權力的游戲:版圖游戲》的權謀博弈,到《狼人殺》的策略推理,玩家對內容豐富度、藝術獨特性與情感代入感的需求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從游玩機制到體驗敘事文化故事的轉變,構成了當代桌游發展的核心浪潮。
1.2文化創新的時代語境與《斑斕啟示錄》
在國家大力倡導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融入我們日常的生產生活,包括城市建設、企業精神培育、中華老字號保護和傳統節日振興等[2],許多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品牌IP也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選取筆者原創教育型桌游設計《斑斕啟示錄》作為核心案例。該項目設計的初衷源于對當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傳統文化傳承雙重議題的關切,其核心是將苗族、畬族、傣族、彝族、黎族、土家族等多個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動物紋樣進行提取與再設計。采樣物品分為蠟染衣物上的紋樣提取、包帕上的紋樣提取、背扇上的紋樣提取以及刺繡背帶上的紋樣提取。對原紋樣進行再設計,還原動物跳躍神態的同時符合現代設計需求。(見表1)
表1 動物紋樣圖樣與提取
![]()
整體桌游文化設計包括游戲板、生態幣、玩家代表物、紋樣卡牌背板花紋(對應每個動物的文字版)、知識挑戰卡牌圖案(對應文字版)與游戲說明書等完整的IP世界觀,構建了一套旨在向青少年傳遞“寓教于樂”理念的互動游戲桌游。
![]()
圖1 桌游游戲地圖
游戲板: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代表一個生態環境,如“農田”“森林”“水域”等,每個生態環境都有其對應的動物紋樣。
![]()
圖2 玩家代表物
![]()
圖3 玩家代表物實物
生態幣:游戲的貨幣單位,開局每個玩家有500個生態幣作為啟動資金。
![]()
圖4 生態幣
1.3 規模化瓶頸與AIGC帶來的新議題
IP在創立之初,往往依賴設計師個人的精湛技藝與巨大心血,保證了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核。然而,當一個IP成功邁出第一步后,一個嚴峻的挑戰隨之而來:如何持續、高效地豐富其內容、擴展其世界觀,從而保持生命力并探索更多商業可能?傳統的手工創作模式在此面臨“規模化瓶頸”。例如筆者計劃為《斑斕啟示錄》增添一個新角色或一套新卡牌,這意味著將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與繪制。這種高昂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極大地限制了IP宇宙的擴展速度。AIGC技術的出現,為此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AI強大的圖像生成能力,使其有望成為一個不知疲倦的靈感源泉和創意助手。
然而,技術的引入也帶來了新的疑問。將AI應用于文化IP創作,我們應如何確保其生成內容既新穎又能忠于原作的文化精神?當AI能夠完成大量繪圖工作時,人類設計師的價值又體現在何處?為回答這些問題,本研究將以《斑斕啟示錄》為貫穿始終的案例,提出一個實踐出的人機協同工作流,并詳細推演其應用過程,旨在為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及廣大青少年,提供一條在AI時代進行IP擴展具有實踐價值參考的清晰路徑。
2 AI時代文化IP擴展的機遇與設計師的角色嬗變
AI技術為文化IP的打造與重構帶來了核心機遇,在新技術浪潮的拍打下,設計師的角色定位也必定要同步演變。
2.1 從靜態保護到“生成性活化”的機遇
傳統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產的應用,多側重于記錄與存檔,是一種靜態的保護范式。而AIGC則開啟了一種動態的 “生成性活化”新可能,使非遺的傳承主體多元化、傳播方式多樣化[3-4]。在這場革命中,AI不再僅僅被視為一個被動的存檔工具,而是轉變為一個能夠深度學習文化遺產美學范式,并在此基礎上生成全新內容的創意伙伴,我們可以發現AI也在進行所謂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已有研究表明,無論是昆曲藝術借助動作捕捉等技術探索“未來戲曲”樣態[5]還是蘇繡工藝利用拓撲學與人工智能生成新針法[6],都能在AI的輔助下獲得創新性的表達。這意味著AI為《斑斕啟示錄》這類系列文化IP提供的最大機遇,是將其從一個有限的、固定的作品集,轉變為一個能夠持續自我衍生、不斷豐富的“活”的生態系統。
2.2 設計師角色的升維:從“執行者”到“建構者”
關于“AI是否會取代設計師”的討論不絕于耳。其實從一個更具建設性的視角來看,AI并非取代而是“升維”了這一角色。在傳統工作流中,設計師很大一部分精力消耗在具體的“技藝執行”層面,即一筆一畫的繪制[7-8]。現如今AIGC能夠高效地完成這部分工作,將設計師解放出來大大減少其重復性工作的耗時,大家也就得以專注于更高維度的創造性任務。
學者們普遍認為面對AI,設計教育的核心應從工具訓練轉向設計方法和思辨思維的塑造,設計對技術的理解與運用應從“為技術創造一個使用狀態”轉向“從生活問題與社會場景出發,為技術尋找恰當的形式與表達方式”,更注重從人的視角調動技術資源[9]。所以現如今設計師的價值不再僅僅體現在“畫得有多好”,而是體現在“想得有多深”或者“構建得有多妙”。這意味著設計師的角色正從 “物質制造者”,轉變為“意義賦予者”。他們需要利用自身的文化理解、審美判斷和敘事能力,去引導AI篩選其輸出,并最終將這些零散的元素整合成一個邏輯自洽、情感飽滿的IP世界[10]。這正是本文后續將詳細論述的——設計師作為“敘事建構者”的未來。
3 研究方法:人機協同的“靈感涌現”工作流
為具體解答本文提出的核心問題,現構建一個簡單實用的兩階段人機協同工作流,并將其命名為“靈感涌現”工作流。該流程清晰地展示了設計師如何駕馭通用AI工具以完成文化IP的創意擴展。
3.1 第一階段:AI輔助的廣域靈感探索
此階段的核心目標是利用通用AI模型作為靈感激發器,通過海量的“靈感抽卡”,從中捕獲具有價值的創意火花。此時屏幕前的我們扮演的角色是創意導演與精準篩選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將IP的精髓和腦中的初步想法轉化為有效的文本提示(Prompts)。
對于《斑斕啟示錄》的卡牌設計,筆者就需要用自然語言描述出“少數民族傳統紋樣”(或更加具體到苗族、畬族等特定民族)與“現代像素藝術”結合的風格特征。隨后利用這些提示詞進行大量迭代式的圖像生成,即“抽卡”。最關鍵的創造性活動在于設計師需要從AI生成的海量甚至充滿隨機性的結果中,憑借其專業審美和對IP的深刻理解,精準地發現和捕獲那稍縱即逝的啟發點。
此時AIGC扮演的角色就相當于一個廣域靈感生成器,通用AI圖像模型(如Midjourney、即夢、DALL-E、Ai Studio等)根據設計師的提示詞,利用其龐大且預訓練好的知識庫生成風格多樣、充滿可能性的圖像。如果在設置中將溫度參數調高,興許我們會驚奇地發現AI不再局限于某種特定風格,拓寬了一個廣闊且充滿意外驚喜的創意探索空間。
工作結束,我們最終產出了一個混雜但同時充滿意外驚喜的靈感素材庫。它包含了設計師僅靠個人想象難以企及的視覺組合,為IP的下一步擴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3.2 第二階段:人類設計師的敘事建構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廣域探索”,那么此階段的核心就是聚焦故事的核心并賦予意義,即將AI提供的靈感碎片整合成IP世界中有意義的組成部分。這是完全由人類主導的、體現設計師核心價值的階段。設計師需要執行三項關鍵任務:
篩選與決策——憑借專業的審美與對IP世界觀的理解,從AI生成的海量素材中,挑選出最優秀、最合適的候選方案或啟發點。
精煉與再創作——幾乎沒有任何AI生成圖能直接使用。設計師需要利用專業軟件(如Photoshop、Procreate)對選出的圖像或靈感元素進行重組、調整細節、統一主題色,或者直接重繪并注入人類創作者獨有的藝術筆觸。
整合與賦義——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設計師需要為這個新形象命名,構思它的背景故事,設計其在游戲中的具體功能或技能(以桌游為例,作為一張新卡牌的能力或者新的知識挑戰配圖),并確保它能無縫地融入《斑斕啟示錄》已有的世界觀與規則體系中。
經過設計師的建構,最終產出的是一個或多個邏輯自洽、設計精良,并被賦予了生命與故事的“IP新資產”,例如一張可以直接加入游戲的新卡牌、一塊新的地圖板塊或一個可用于文創衍生品的新形象。
4 案例研究:AI賦能《斑斕啟示錄》的創意擴展
本節將以前述的、更貼近實際的“抽卡”工作流為框架,具體推演如何將其應用于《斑斕啟示錄》的IP擴展實踐中。已知本體卡牌風格如下:
動物紋樣卡:每張卡片上有動物圖片和其紋樣信息,獲得卡牌的玩家會獲得特定技能。
![]()
圖5 動物紋樣卡卡背紋樣
![]()
圖6 動物紋樣卡卡面文字
知識挑戰卡:含有與動物紋樣相關的問題,成功回答可以獲得獎勵。
![]()
圖7 知識挑戰卡卡背圖案
![]()
圖8 知識挑戰卡卡面文字
4.1 實踐第一階段:在AI的廣闊創意中“抽卡”
以寫出一些簡單的提示詞開始邁出第一步,在進度推進時可以逐步地對提示詞工程進行增刪和豐富,同時關注圖片效果并進行海量篩選。
場景一:擴展IP動物角色庫
在《斑斕啟示錄》現有的十種動物之外,引入新的、同樣具有中國文化代表性的動物“雪豹”,以增加游戲的多樣性。
可參考提示詞: A snow leopard, in the style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patterns,modern pixel art, game asset, side view, standing on a rock. (一只雪豹,具有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紋樣與現代像素藝術相結合的風格,游戲資產,側視圖,站立在巖石上。)
![]()
圖9 |圖10 Google Ai Studio根據同一組提示詞生成不同的畫面
應用Ai Studio生成大量雪豹參考的圖像,許多圖像可能無法準確融合兩種看似矛盾的風格。設計師此時的核心工作,是憑借其藝術判斷力,在數百張圖像中進行“視覺考古”。我們不會找到一張完美的成品,但通過觀察會發現圖9遵循了“像素風格”(pixel art)這一關鍵詞,圖中的雪豹斑紋被巧妙地像素化成了類似云雷紋的圖案。而圖10中的雪豹不僅身處完善的場景中,同時AI還自動提供了可參考的配色與爪子特寫等豐富的細節。但是細看又會發現它沒有遵守像素風格的prompt。畢竟對于廣域隨機性的“抽卡”這種情況也在所難免,所以針對圖10我們只需專注于其提供的其他要素即可。
這兩個 “啟發點”便是此階段最有價值的收獲。這個“精準選擇”的動作本身就是一種核心的創造性勞動。
場景二:豐富游戲世界觀與場景
為游戲棋盤設計更多具有獨特文化和生態特征的地點,以深化世界觀。
可參考提示詞:Snowy mountains and ice lak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hite space”. Rocks and snow, pixel art, tranquil and majestic, game world map (雪山冰湖,中國傳統“留白”。巖石和積雪,像素藝術,寧靜而雄偉,游戲世界地圖)
A snow leopard walks on the top of a snowy mountain, surrounded by an icy lake, traditional Chinese “white space”, pixel art, full body(一只雪豹在雪山之巔踱步,周圍有冰湖環繞,中國傳統的“留白”,像素藝術,全身)
![]()
圖11 場景圖生成探索
根據prompt目前生成大量風格化的場景概念圖,包括雪山冰湖的場景以及加入雪豹的呈現效果。在“抽卡”時就可以篩選出較為符合《斑斕啟示錄》奇幻而又植根于文化氛圍的視覺元素,可能是一片湖水的色彩、積雪的像素化表現技巧或一種山巒的輪廓。這些元素將共同構成新地圖板塊的視覺基礎。
通過這種方式,設計師利用AI的廣域生成能力,高效地完成了IP擴展的素材準備工作,其核心產出不再是風格統一的圖像,而是一個充滿多樣性和可能性的靈感池。
4.2 實踐第二階段:建構新世界的敘事
面對AI提供的靈感火花,設計師的“敘事建構”工作正式開始,我們以新增角色“雪豹”為例推進工作流。
再設計的靈感來源并非一張特定的圖,而是圖9中像素化的紋樣斑點和圖10中給出的一些細節特寫設計,隨后將這兩個最核心的“啟發點”確定為新角色的設計基石。結合對《斑斕啟示錄》原本風格的把控,進行有條理的再設計。筆者手繪了一只全新的雪豹形象,將豹紋斑點和裝飾紋樣有機地融入其身體結構,并調整其姿態(如尾部擺動弧度)以適應卡牌的尺寸和構圖。確保新角色的像素精度、色彩飽和度均與游戲中現有的十種動物保持高度一致,人為的介入在確保IP視覺統一性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進而可以將視覺形象升華為IP資產,例如我們為這個新角色構思背景故事:它是游戲世界中最高山脈的守護者、行蹤神秘,對應全新的游戲技能卡“豹頭環眼”,賦予其“潛行”(降低被其他玩家發現的概率)和“突襲”(在特定地形獲得攻擊加成)兩種動物紋樣技能,同時新的地圖板塊也被賦予了特殊規則,如“在‘高山冰湖’停留可以恢復生命值”。至此,這張包含精美圖像、名稱、故事和技能的全新卡牌被正式納入《斑斕啟示錄》的“雪域奇峰”桌游擴展包中。
![]()
圖12 “豹頭環眼”擴展卡片效果呈現
通過這一流程,一個由AI激發的模糊靈感,最終被人類設計師通過專業系統的流程,轉化為一個有血有肉、邏輯自洽的IP新成員。這個案例也通過實操系統展示了“靈感涌現”工作流高效解決IP內容擴展難題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更加凸顯了設計師在海量信息中進行審美判斷和高階整合的核心價值。
![]()
圖13 《斑斕啟示錄》擴展IP流程總結
4.3 對比分析:AI應對成本與效率困境實例對比
《斑斕啟示錄》的案例實踐,初步展示了AI在加速創意過程方面的潛力。若將其與大型商業項目進行對比,AI在破解IP擴展的成本與效率困境方面的巨大價值將更加凸顯。傳統游戲開發,尤其是游戲小部件的生產是公認的勞動密集環節,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長,現今AIGC的介入正在顛覆這一模式。以亞馬遜云科技(AWS)的客戶案例為例,游戲公司成都四月科技利用AIGC進行填色素材的自動化創作,根據玩家喜好生成更多資源同時幫助了企業節約了超過60%的素材外包設計成本,并將從模型部署到產品發布的周期縮短至僅4周[11]。另一家公司武漢多比特,則通過AIGC將應用研發周期從6個月縮短至2~3個月,游戲原畫的生成時間更是從一周銳減至半天 。
在更宏大的項目尺度上AI的效率優勢愈發驚人。谷歌為I/O大會開發的卡牌游戲I/O FLIP,更是利用AI預生成了數千個自定義角色圖像[12],其規模是傳統手工方法難以想象的。下表直觀地對比了不同案例中AI對內容生產效率的提升效果。
表3 AI賦能內容生產效率
![]()
通過上表可見,《斑斕啟示錄》所采用的“靈感涌現”工作流,其核心邏輯與這些大規模商業實踐高度一致。即將AI作為強大的生產力工具,將設計師從繁重且重復性的底層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大幅降低成本、壓縮時間,系統性地破解了困擾獨立IP發展的“成本與效率困境”。
5 結論
5.1 作為“敘事建構者”的設計師
本文通過聚焦于“如何利用AI高效擴展文化IP”以及“設計師角色如何轉變”這兩個核心問題,以《斑斕啟示錄》為例進行案例分析和對比分析,構建并論證了一個更貼近當前實踐、簡化的“靈感涌現”人機協同工作流。將AI的應用從單一的圖像生成,擴展至一個覆蓋靈感探索、敘事深化乃至游戲開發的完整閉環,突破傳統手工創作的規模化瓶頸,旨在為文化IP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此過程中,當AIGC技術將設計師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其價值核心不再是畫筆本身,而是手握畫筆的頭腦與心靈。設計師的能力將更多地體現在那些無法被算法量化的方面:深刻的文化同理心、敏銳的審美判斷力、復雜的倫理思辨力以及構建宏大敘事的能力[13],反之也可以利用這些核心的人類智慧去引導并校準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成為連接文化、技術與市場的關鍵樞紐。
5.2 綜述與展望:倫理考量、普適性與未來研究
綜上所述,通過這種全新的共生關系,未來青少年能夠解鎖更加廣闊的創造潛能,不僅能為品牌市場帶來更豐富、更動人的IP產品,更是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數字世界中找到一條可持續的且充滿活力的重生之路。
在AI技術快速迭代的技術爆炸年代,倫理考量是不可回避的核心議題,使用AI處理和再創文化遺產必須建立在嚴格的倫理框架之上。其次AIGC圖像生成創制方式肯定也會由于技術進步而和之前有所不同,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對于文化IP的內容創新與市場拓展已經顯現出了很大的潛力。AI賦能創意涌現源源不斷,可以幫助每一個有想法有“腦洞”的人拓展出屬于自己的遼闊宇宙。本研究基于《斑斕啟示錄》案例的推演,其普適性仍有待更多不同類型的文化IP實踐來檢驗,也是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拓展的方向。
作者信息
劉佩瑾 北京林業大學 設計學裝飾與公共藝術(學碩)研究生
參考文獻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