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前,年輕人熱衷于用藏在衣角處的小小logo,展示出云淡風輕的靜奢風。
如今他們悟了,靜奢風的重點是有錢而不自知的人設。
消費思路再次轉變,批發市場竟然又成了當下年輕人的淘貨基地。
盡管一些中年人覺得批發市場古老又土氣,是被時尚的潮水推到破舊商場負一層的地下組織,實際上,批發市場的服裝檔口,正在成為無數年輕人接受時尚教育的朝圣地。
稍有感知的職場人都知道,上半年生活的關鍵詞是「降本增效」,當公司的廁紙從Tempo變成雜牌貨,洗手液兌的水越來越多,這場無孔不入的社會教學,也讓各位學會了捂緊自己的錢包。
每個周末,北京三環附近的服裝批發市場就人頭攢動。它就如一個消費黑洞,將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吸進這個脫離北京物價的懸空宇宙。
在這里,衣服是十幾元二十元封頂的,首飾是幾塊錢隨便拿的。有人來到這里,才知道100塊錢居然能買這么多東西。
![]()
![]()
還有人在這里重塑的消費觀——一旦消費降級,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
批發市場成了全年折扣季的奧萊。但這里只有貨沒有牌子,人們不必在承擔品牌溢價的同時,還誤以為自己撿了便宜。
變的是消費,而不是時尚——在批發市場買衣服,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淘金樂」。

當有人發現,頻出的某寶爆款可能都來自同一個批發市場,他們就決定用主動的探索,抵消網店日益高漲的流量推廣帶來的溢價。
網購帶來的便利,也可以是一種賽博繭房。人們憑借幾張圖片下單,網紅店模特扭出的姿勢只為了拍照,展示的是氛圍而不是衣服。
![]()
但在批發市場,一切都是所見即所得。95后北漂姑娘Vicky,已經混跡于北京各大批發市場兩年有余。
衣服的材質和面料,在網上只是一串數字,但在批發市場,我用手捏一下就知道棉的含量。
線上買衣服就和網戀無異,但批發市場的貨看得見摸得著,最重要的是有講價的余地。
剛畢業的Vicky每月到手小一萬,除了必要的吃住和交通,買衣服的預算就占了大頭。
每月買衣服的預算有兩千塊,但牌子的衣服哪怕打了折也要小幾百,咬咬牙才能狠心拿下。
![]()
第一次去批發市場的Vicky,花了200塊就滿載而歸
當Vicky從牌子貨降級到批發市場,才知道消費也可以不用掰著手指精打細算。
批發市場價格虛高,這意味著你不需要看到價格就倒吸一口涼氣原地放回,而是和老板閃轉騰挪,享受砍價帶來的極致推拉。
只要你愿意,這種博弈當然可以說是一種消遣。
此外,比起發上九張照片,再擠出100字評價才能獲得的買家秀返現,批發市場里現場就有優惠。無論是砍價還是兩件打折,比起賽博世界里永遠找不到的人工客服,批發市場里的一切都透露出「可以商量」的氣息。
![]()
標價已經很便宜了,其實還可以講
在Vicky把一件標價340元的裙子以60元的價格從百榮世貿帶走后,她徹底迷上了在批發市場里砍價的快感。
看到老板賣給我后不樂意的表情,我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在省自己的錢,而是在賺老板的錢。當然,不排除是老板裝的。
為了以低價購入好貨,Vicky還經常偽裝成行家來探商家的底。
據說,早年間的動批(曾經北京最大的批發市場)因為太過火爆,散客大概率連試穿的機會都沒有。為了不受到冷遇,年輕人都遵守著一條心照不宣的定律,那就是要拿著大黑塑料袋裝成來拿貨。
我就也裝作是來進貨的商家,探出老板的最低價,或者假裝知道老板是在哪進的貨,帽子就說是廣州貨,鞋就說是從浙江進的。說得無論對錯,老板在砍價時就會讓著幾分。
比起早年批發市場因太火而帶來的痛點,如今的老板已經沒了當年的心氣,不僅價格好商量,還能隨便試穿。
日壇地下一層是動批縮小版,有很大的講價余地;
大柳樹的衣服有復古港風的時髦感,就算貴些也很值得;
至于百榮世貿,有些檔口因為太過便宜,你根本舍不得殺價。

曾經,在使館區旁邊的秀水街由于聚集了大量慕名而來的老外,被譽為「中國最時尚的地方」。
在這個全球貨物最全的批發市場,你能用幾十上百實現「奢侈品自由」,秀水街就這樣成了外國人眼里來自古老東方的文明福報。
如今,當外國人終于在中國學會了網購,年輕人卻紛紛反向跑去批發市場了。
有些批發市場由于大量潮人聚集,還成了city walk的打卡地。
批發市場掌控著時尚圈瞬息萬變的風向,無論是美式復古風、多巴胺穿搭、廢土風還是Y2K,再花哨的時尚單品在這里有統一的名字,外貿貨。
但和上一個時代不一樣的是,如今的批發市場老板們不做假外貿、只玩真時尚。為了研究當下最流行的時尚趨勢,老板們人在批發市場,心和日韓同步,他們研究小某書和instagram的時間甚至比年輕人還要多。
![]()
今年火爆的多巴胺小背心,在批發市場只要十塊一件
不會穿的人在小某書怎么學都無濟于事,但批發市場有著海量貨源,它就像是服裝界的山姆超市,你不愁找不到合適的。這里沒有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天壤之別,你苦惱的梨形身材在老板眼里只是小菜一碟。
生活在北京的90后時尚博主Melody,曾經最看重衣服的質感和剪裁,「買貴貨的時候安慰自己能穿10年,但大概率穿了兩季就壓箱底。」
在批發市場里,Melody對衣服的要求降到最低,那就是只穿一季。
最近,Melody每周都要去東四環的大柳樹批發市場「淘金」。
便宜不一定沒好貨,批發市場表面上亂糟糟,但在衣服堆里翻出好看的便宜貨時,就會有滿滿的成就感。更何況,商場里還有免費冷氣,就當消磨時間了。
大柳樹批發市場成了Melody的古著店。
二三十塊的開衫背心,在古著店里價格可能要翻十倍,還不如批發市場的貨樣式多。而且,如果在古著店砍價,老板會覺得你冒犯到他了,對這個圈子沒有基本的尊重。
![]()
批發市場也能淘出古著的感覺

80后北京土著潘潘,上學最美好的記憶是和同學逃學去逛動批。
每次去都得抓緊時間,淘夠了在天樂后身吃一碗十塊的麻辣燙填飽肚子,在門禁前趕回去。
逛動批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便宜。
趕上換季的時候100塊能買一大塑料袋。有些好貨甚至要搶,稍微猶豫就會被別人掏錢買下。
動批拆遷后,潘潘再也找不到可以花幾十塊就能消磨一整天的商場了。她也曾去過固安的動批新址,到了才發現有不少檔口都升級成了單品大幾百的精品高端貨,失去了動批便宜的精髓。
如今,她把東二環日壇中心的地下批發市場當動批平替,有事沒事總去逛逛。
用一兩百就能置辦全身行頭,潘潘說自己不是圖便宜,而是一種情懷的延續。
![]()
雖然環境破舊,但潘潘在這里找到了當年動批的感覺
即使現在有了能拿下奢侈品的能力,潘潘對批發市場仍然有情感的保留。
奢侈品店大排長隊,每次只能進一位,貿然問價還會遭受白眼。但在批發市場,你隨便翻隨便試也沒人管你,在檔口找認識的老板拿貨,聽到的還全是稱贊。
SKP商場連走進去都有壓力,但在批發市場哪怕真買了也輕輕松松。批發市場成了中年人的情懷打卡地, 無論有錢沒錢,都能在這里毫無負擔地逛上一天。

在批發市場「淘金」的年輕人,既在這里重塑了價值觀,又明白了時尚的話語權,其實全在自己。
網絡上的穿搭博主用各種展示面來定義時尚,目之所及的廣告總是在試圖指導你的消費。與此同時,來批發市場進貨的年輕人卻有在剝離氛圍濾鏡后,主動摸索時尚的意愿。
互聯網上的穿搭風格瞬息萬變,有些人看到潮流,有些人看到成本。當其他年輕人還在占領網紅店,把自己塞進小碼的某寶爆款時,他們用外貿貨撐起了時尚的底氣。
比起那些刻意抬高定價、讓自己躋身高端消費和中產標配的品牌,批發市場讓消費回歸到了貨本身。
有錢的時候不用擔心被割韭菜,沒錢時也總能淘到消費得起的東西。
無論預算高低,批發市場都讓人們松弛下來了。
本文轉載自三聯生活實驗室(ID:LIFELAB2020)。作者:Lily;編輯:vasta、WEIFAN;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網友授權。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