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與華為的合作,正從技術深水區挺進渠道無人區。一封致經銷商的內部信披露,雙方將首次在猛士品牌進行建店探索,這不僅是簡單的渠道疊加,更可能重塑傳統汽車銷售的邏輯。
![]()
九月底,猛士科技新任總經理萬良渝與副總經理趙安在致信經銷商的《致猛士家人們的一封信》中,拋出了一個令經銷商們眼前一亮的規劃:“基于東風汽車與華為的全面合作,目前東風汽車正攜手華為,首次在猛士品牌進行建店探索。”
![]()
這短短一句話,標志著一個關鍵的轉變:猛士與華為的合作,已從幕后技術的“軟硬融合”,走向了前臺渠道的“形體合一”。
一、 超越“技術賦能”:一次“渠道再造”的聯合實驗過去,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種:零部件模式、HI模式、以及智選車模式。其中,鴻蒙智行作為智選車的深化,華為會深度參與產品定義、設計和渠道銷售。而此次猛士與華為的“建店探索”,走出了新的可能——它或許不是簡單的“鴻蒙智行”店,也并非傳統的猛士4S店,而是一個融合了東風制造底蘊、猛士越野文化與華為科技零售經驗的“新物種”。信中提及,“我們將在產品定義開發、營銷推廣、生態服務等環節與華為開展更緊密的深度合作”。
![]()
這意味著,這次探索不是誰替代誰,而是一次基因重組:用華為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洞察、高效的數字化運營和場景化體驗打造能力,重塑猛士的品牌觸點。未來的猛士展廳,可能不再是單一的賣車空間,而是一個集硬派越野車展示、華為智能生態體驗、越野路書分享、戶外生活社群運營于一體的“探險者(參數丨圖片)基地”。
二、 為何是猛士?先鋒的“試驗田”價值東風體系內品牌眾多,為何選擇猛士作為首個與華為進行渠道共創的品牌?答案在于品牌的“先鋒”定位。猛士品牌本身就是一個面向高端、探索未知的豪華電動越野品牌,其用戶群體追求的不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身份認同。
這與華為在打造高端品牌體驗和用戶社群運營上的核心能力高度契合。
選擇猛士進行這場渠道實驗,試錯成本相對可控,而一旦成功,其示范效應和品牌提升價值將是巨大的。這不僅是做強猛士品牌的關鍵落子,更可能成為未來東風旗下其他品牌與華為深化合作的“樣板間”。
三、 棋局深遠:從“產品共創”到“生態共榮”將“建店探索”置于近期的系列動作中,能看到一幅更清晰的戰略圖景:
1. 頂層設計:9月17日,東風集團股份發布公告,聯合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襄陽控股及襄高投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打造頂尖產品,解決了“造什么”的問題。
2. 戰略互信:9月22日,東風董事長與華為創始人會談,新任猛士總經理同行,解決了“怎么推”的資源和支持問題。
3. 渠道落地:9月24日,致全體經銷商的信,首次明確與華為的“建店探索”,解決了“怎么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
這三步棋,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個從研發制造到品牌營銷的完整閉環。猛士品牌,正被打造為東風集團轉型中一把銳利的“尖刀”,而華為,正是為這把尖刀開刃的“磨刀石”。
結語:
一場“渠道戰爭”的序幕當業界還在熱議猛士M817的“含華量”時,猛士與華為已經將戰火引到了渠道端。這場“建店探索”的背后,是對未來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新定義:未來的競爭,不僅是產品與技術的競爭,更是用戶體驗與生態運營的競爭。
一旦這種融合了“硬派越野”與“智慧科技”的新渠道模式跑通,它不僅是猛士對抗傳統豪華品牌與新勢力的利器,更將為整個行業提供一個全新的范本——關于如何將一個硬核的汽車品牌,轉化為一個觸手可及的、充滿魅力的生活方式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