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體里,有一個精細的血糖調控系統。對健康人來說,這個系統能夠靈敏地感知血糖變化并做出及時反應。但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這個系統的核心環節——血糖自我調控的能力出現了問題。
失去對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
正常情況下,人體在進食后會快速感受到血糖上升,進而釋放胰島素來應對血糖的升高,特別是在餐后30分鐘左右出現一個胰島素分泌高峰,這被稱為早相胰島素分泌1-2。這個快速的胰島素釋放對于控制餐后血糖至關重要1-2。
然而,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會出現早相胰島素分泌的延后或消失3-4,由于無法及時產生足量的胰島素來抑制餐后血糖升高,導致餐后高血糖和血糖波動增大3-4。研究表明,與持續性高血糖相比,血糖波動對血管的損害更大,會加速胰島β細胞功能衰退4。在中國人群中,餐后高血糖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尤為密切4。
![]()
GK是什么,它如何影響早相分泌
葡萄糖激酶(GK)是人體內負責感知葡萄糖濃度變化,并啟動后續血糖調節步驟的關鍵酶,分布在胰島β細胞、肝臟和腸道等多個核心調糖器官5。在血糖升高時,GK活性上升,促進胰島素分泌、促進肝糖原合成、抑制胰高血糖素釋放,從而將血糖維持在生理區間5,我們可以把GK看作啟動血糖調控的重要傳感器。
在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GK的表達與活性顯著下降——研究報道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和肝臟中GK表達可下降約40%,肝細胞中GK活性可下降約50%6。當GK功能受損時,人體對葡萄糖的感知能力減弱,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GSIS)隨之下降,就會出現早相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延后6,繼而導致餐后高血糖和血糖異常波動增大。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體重、胰島素抵抗、遺傳因素等,同樣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早相胰島素分泌。
GKA:修復葡萄糖感知從而控制血糖的治療新手段
近年來,一類新型藥物——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的獲批為2型糖尿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7。多格列艾汀作為這類藥物的代表,通過激活分布在胰島、肝臟和腸道中的GK,改善患者的葡萄糖感知能力6,從而恢復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早相分泌、調節肝糖原的合成與分解、促進腸促胰素的分泌,最終降低人體血糖。
臨床研究顯示,使用多格列艾汀治療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早相分泌功能顯著改善,胰島素生成指數(IGI30min,反映胰島素早相分泌功能)提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下降8。
通過恢復GK功能,提高身體對血糖變化的感知能力,新的治療方法有助于改善整體血糖穩定性,為臨床醫生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方案提供了新的方向。這種以恢復生理功能為目標的治療策略,代表糖尿病治療正在向更加精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可能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治療方案。
*本文僅用于疾病教育,任何疑問請咨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請謹遵醫囑用藥。
參考文獻:
1. 王琛,洪天配.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7, 15(8):2.
2. 高妍.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1. 19(5): 384-386.
3. Pang C, Bao YQ, Wang C,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08, 121(21):2119-23.
4. 母義明, 紀立農, 楊文英, 等.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6, 24(05):385-392.
5. 趙紫楠, 史琛, 胡欣, 等.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24, 44(03):245-250.
6. 朱大龍,等.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3, 15(8): 703-706.
7.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批準多格列艾汀片上市.2022,10,08.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yaowen/ypjgyw/20221008202210081.html
8. Feng L, Chen C, Guo Q,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4, 26(2):745-753.
9. Zeng J, Gan S, Mi N,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25(10):2878-288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