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7名同伙組成一個跨國電信詐騙犯罪團伙,該團伙長期活動在埃及。
文 | 李思尋
近日,一起發生在埃及的跨國電詐案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一名年僅21歲的中國女子在埃及旅行期間突然失聯,家人和朋友一度心急如焚,尋人信息在社交網絡持續擴散。六天后,隨著埃及內政部通報的發布,事件真相浮出水面:這名失聯的中國女子并非單純的“被困異國”,而是因涉嫌參與一個跨國電信詐騙團伙而被捕。目前,當地警方已依法控制包括她在內的8名嫌疑人,并解救了一名被綁架的中國同胞。
這名中國女子姓池,今年21歲,幾個月前以“旅居、考察工作機會”為名離開中國,前往埃及開羅。根據家屬披露,她原本向閨蜜提及要在埃及從事一些“電商工作”,并曾希望有人陪伴。出國后,她依舊與國內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系,甚至常常共享定位,表明自己在當地的生活動向。
![]()
池姓女子照片(圖源:小紅書博主截圖)
9月21日早上7點11分,北京時間,她最后一次與家人聯系。隨后,她的手機陷入關機狀態,微信消息無人回復。家人多方打聽未果,最終在社交媒體發布尋人啟事,引發輿論廣泛轉發與關注。
一時間,“中國女孩在埃及失聯”的話題成為網絡熱點,公眾們普遍擔心她遭遇意外或卷入治安事件。就在外界紛紛猜測之際,六天后的官方通報徹底顛覆了人們的預想。
![]()
相關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9月29日,埃及內政部通過官方社交賬號發布聲明,確認該女子已被警方依法控制。警方的調查顯示,她與7名同伙組成一個跨國電信詐騙犯罪團伙。該團伙長期活動在埃及,當地警方在行動中繳獲槍支、白刃武器、電擊槍及多部涉案手機,相關證據指向其涉嫌從事電信詐騙及綁架活動。
![]()
埃及內政部官方通報
警方通報的細節令人震驚。該團伙慣用的手法,是以“高薪電商工作”為誘餌,專門鎖定在海外尋找機會的中國公民。一旦受害者被引誘至埃及,就會被迫與國內家人聯系,并通過電子平臺支付贖金。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以“虛假工作機會”為幌子、以“綁架勒索”為核心的詐騙模式。
在抓捕行動中,警方不僅逮捕了包括池某某在內的8名犯罪嫌疑人,還成功解救了一名被綁架的中國同胞。該受害者的安全獲救,印證了警方此前對團伙作案模式的判斷。事件發展出乎意料,公眾最初將池某某視為可能的受害者,然而最終的通報卻顯示她是團伙成員之一。
在女子失聯期間,她的家人一度情緒焦急,持續通過社交平臺與媒體尋求幫助。有媒體報道稱,她的母親曾試圖聯系當地的華人社群與機構,希望能夠找到線索。如今隨著警方的正式通報,家人和公眾得知真相,心情更為復雜。
目前,中國駐埃及使館尚未對案件細節發布公開聲明。但從以往案例來看,涉及中國公民的跨國刑事案件,中國外交機構通常會依法提供領事保護,確保相關人員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是否會介入調查、是否提供法律援助,仍有待進一步的消息披露。目前尚未公布她在埃及面臨的具體指控條款。若最終被確認參與綁架或電信詐騙,依據埃及法律,她可能面臨數年至十余年的刑期,甚至更為嚴厲的處罰。
![]()
池姓女子照片(圖源:小紅書博主截圖)
近年來,跨國電詐類似案件在東南亞地區屢有發生。例如柬埔寨、緬北等地的詐騙園區早已被多次曝光。從過去的電話詐騙、網絡誘導,逐漸轉向“誘騙出境—限制人身自由—勒索贖金”的鏈條模式。相比之下,埃及此類案件披露較少,但此次事件表明,電詐犯罪已在不同國家“落地”。
從尋人啟事到警方通報,池某某的故事在短短一周內發生了戲劇性反轉。這起案件提醒人們:跨國電詐并非遙遠的故事,它可能通過一次“海外工作邀請”就進入現實。對于年輕人而言,誘惑與陷阱往往并存,謹慎辨別至關重要。目前池某已被警方拘禁,案件仍在埃及警方進一步調查中。
資料來源:紅星新聞,新京報,上海新聞廣播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