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時代都有不同的感慨和印象,由于年齡的差異和認知的不同,如果非要定義哪個年代更好,往往需要參照某個年齡段人士的共識。這種共識是要以親歷者為基礎,否則你問一個零零后八十年代,或者問一個八零后六十年代,得到的大多是道聽途說,難免受到講述者個人因素影響。對于像我這樣的七零后而言,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感觸極深,至少在談及故鄉吉林市時,那個年代可謂是吉林市在國內影響力走巔峰的時代。
反映一個時代風貌的表現手法很多,老照片無疑是其中比較直觀的方式之一。然而我總覺得對某一條街道、某一座建筑、某一個人群的細致記錄,很難反映整個時代風貌的全部,進而容易產生盲人摸象式的局限。故而對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吉林市,用一些大視角的照片去展示,往往會產生更好的效果,于是準備了如下的若干俯瞰照片,希望現代人或感受,或重溫那個漸漸遙遠的時代。
俯瞰視角是從拍攝者高于被攝主體的位置向下取景,將立體場景轉化為平面化視覺符號,同時賦予觀者“掌控全局”的視覺體驗。其優點在于強化畫面秩序感,可將雜亂的場景(如人群、街道、建筑物)梳理成規律的線條或色塊,突出主體定位,進而通過獨特視角,打破人眼常規平視習慣,呈現出日常難以見到的畫面。
應該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吉林市的城建發展水平是無法與新世紀相提并論的,但當時吉林城傳統文化遺存還大量存在,許多新建筑也兼顧傳統美感和時代風尚。當然那個時代對工業發展格外的重視,鮮明的印記在照片中比比皆是——如工廠的煙囪就是一道特殊的城市風景,仔細想來,那噴薄而出的灰煙,何嘗不是轉化為人間煙火氣息的前提。
![]()
![]()
![]()
所選吉林市的船營區的照片分別是在北山、銀河大廈、郵電大樓上拍攝。
![]()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吉林大街還不是昌邑區和船營區的分界線,而是徹頭徹尾的昌邑區地界。
![]()
![]()
從江城廣場邊開始,松花江進入了昌邑區境內。進而這一區域的昌邑主城區大地,被如彎弓般的滔滔江水而擁繞。
![]()
從龍潭山上向下眺望,如今通潭大路兩側還是一派靜謐的田園風光,而江對岸的龍潭區則是一派活力蓬勃的景象。
![]()
從五十年代初開始,一五計劃的4個大項目落戶如今的龍潭區境內,以這四個大型國企為基礎(熱電廠起到配套功能),為吉林市贏得化工城名號的化工區由此誕生。
![]()
在土城子廣場,行政、商業、文化、餐飲住宿各據一角,讓這個廣場成為當之無愧的區域核心。
![]()
![]()
上世紀八十年代,吉林市還沒有豐滿區,如今江南一帶分屬船營區和郊區管轄。但江南大街(今吉林大街南段)和華山路無疑是江南地區最為繁華的地帶。
![]()
隨著吉林市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去城市周邊旅游逐步形成風潮,一些單位甚至將其作為特殊的職工福利,一直熱熱鬧鬧的延續到世紀之交。在當時,松花湖往往是旅游的首選。
不知在這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照片中,您看到了什么?是一座蒸蒸日上的城市,還是意氣風發、充滿遐想的自己,若心中暗自生出各式感慨,那么文末的留言區就是您一抒胸意的原地,歡迎留言分享,講一講您對上世紀八十年代吉林市的印象。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聞焱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