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貓姐
圖片 |網絡
本文字數 |1454
這是老陸不老為你寫的第269個故事
01
我寫文章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人留言,十條留言里有五六條都是敵意滿滿,無論我寫什么類型的話題、題材,都有人抬杠,他們覺得不如意的點就隨意指責、升級為謾罵。
所以我不愛精選留言,索性眼不見為凈。
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會有部分人天生就自帶“習慣性抬杠”的說話方式,比如你說買到某某某的演唱會門票,他就會在旁邊說,看什么演唱會,一點營養都沒有,而且開始對那個歌星聊起自己的評價,還是一些負面評價。
這對于追星人來說,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不喜歡就算了,還任意抨擊自己的偶像,時間長了會發現,對方是那種無論什么事,開口的第一句話都會反駁、抬杠,久而久之就不想跟這個人再來往了。
突然想到一句話:真正的貧窮,不是物質匱乏,而是言語帶刺、思維固化的自我消耗。
以前上班的時候有個年紀大的同事,她總是板著一張臉,別人聊天的時候她又喜歡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倒不要緊,關鍵是每次發表的第一句就是:不是的。
比如別人說去山西大同旅游了,感覺那邊的文化很有底蘊什么的,她率先開口:不是的,一點都不好玩,景區又貴又沒看頭,吃的東西也沒什么特色,下次再也不會去了,勸你們也別去。
再比如說,別人說打算培養一個愛好,報了個樂器培訓班,她就開始說,報什么班,太浪費錢了,而且在培訓班根本學不到什么東西,到頭來花了錢卻又學不到東西,沒必要。
每次在別人說完之后,她都會發表自己不同觀點的一面,好幾次下來,幾個同事都對她有了看法,其實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會為了爭對錯計較,而是會認真聽。
那種抬杠式發言,看似占了口頭便宜,實則在不斷消耗自己的精力與人際關系,越抬杠,圈子越窄,越較勁,生活越擰巴。
莎士比亞有句話:愚人自以慧,智者自以愚。
就像蘇格拉底坦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急于抬杠,他們懂得把我不信換成我聽聽,把你不對變成為什么。
02
以前讀書的時候,有個同學特別喜歡抬杠,別人說喜歡吃甜豆花,他就會在旁邊說,咸豆花才是人間美味,并且用很長的時間一直證實咸豆花的稀缺性。
別人說吃面的時候不喜歡花生米,他就會反駁說,加了花生米的面條才有了味道,好幾次這樣的小事,同學們私底下給他起了個外號:杠精男。
我有點想笑,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他卻會為了這些小事爭個面紅耳赤的,贏了爭論又如何呢,輸的可能是關系、機會,甚至是整個人生的節奏。
我后來試圖去理解習慣性抬杠的這類人,或許他們覺得,同意別人,尤其是默認別人的觀點,仿佛就“輸了”。
在他們的內心中,可能缺乏真正的養分和多元視角。
習慣性反駁就像是一個自動防御程序,跳過了深度思考,理解和共情的環節,不反駁,就不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些什么了。
你們有沒有發現,那種在生活中、職場中越愛爭辯的人,越容易丟失機會,因為一開口就否定別人,貴人都被你“杠”走了,低認知陷進里待久了,只會錯過機會和成長。
說的好聽點,叫習慣性抬杠,說的難聽點,就是情商點,沒眼力見。
語言是財富管道,愚者用它來爭論、吵架,而智者用它來鏈接機會,少用嘴證明自己,多用心聽世界,放下抬杠,才能撿起財富。
一個人的財運,都藏在他說話方式里,習慣性抬杠的人,消耗的是自己的福氣,每一句無意義的反駁,都在透支未來的機會,真正聰明的人,不爭口舌之快,而是字字反思,句句斟酌。
你說的話,決定了你過的生活,抬杠是內耗,接納是成長。
關于我
這是一個小號(老陸是我老公)
我現在是文字職業者
也是個剛懷孕的孕媽媽
寫作、閱讀、情感體會及成長感悟
我的另一個賬號:愛吃糖的貓cat
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你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