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天庭有四個天門,分別是東天門、西天門、南天門和北天門。
關于這四個天門,網上長期流傳一個說法,說是鎮守北天門的是北方真武大帝,鎮守西天門的是如來佛祖,鎮守東天門的是太乙救苦天尊;而鎮守南天門的是李靖和反骨仔哪吒。孫悟空不敢招惹東、西、北天門的大佬,所以只敢走兵力最弱的南天門。
![]()
![]()
當然,只要是了解我國神話或者《西游記》故事的讀者都會知道,這個說法完全是錯誤的,且不說真武大帝、如來佛祖和太乙救苦天尊都不是看門大爺,李靖哪吒的地位也不會低于真武大帝。
《西游記》里天庭共有東西南北四大天門,由四大天王和三十六雷將看守,他們是輪班制,四大天王輪流值守四個天門。
其實《西游記》當中關于其他門的敘述都有,只不過沒有南天門這么頻繁!
東天門
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孫悟空去請「昴日星官」的時候出現過,因為昴日星官的光明宮在東天門里;第二次是走東天門去妙巖宮找太乙天尊。
南天門
這應該是天庭的正門,一共出現了十六次,提到了四次。
西天門
出現過五次:第一次孫悟空偷吃仙道之后使個隱身法從西天門走了;第二次如來把孫悟空推出了西天門,壓在五行山下;第三次鳳仙郡求雨,從西天門進的天庭;第四次青龍山大戰犀牛精,去天庭求援,走的西天門;第五次悟空和玉兔大戰一路打到了西天門。
北天門
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哪吒去北天門找真武借旗;第二次孫悟空走北天門到烏浩宮找水德星君;除此之外,還提到猴子在北天門與護國天王打賭贏了瞌睡蟲兒。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南天門”就是有些特別的,不同于其他門!
這個說法主要來自佛教。
其實佛教經典本身并沒有“南天門”三個字,但把須彌山南面稱為“南大洲之門”或“南閻浮提之門”——這一概念在唐宋以后被中國民間吸收,轉譯為“南天門”。
那什么是須彌山呢?
![]()
![]()
須彌山,梵語 Sumeru,音譯又作“須彌樓、蘇迷盧”,意譯“妙高山、善積山”。
“須彌山”在佛教經典里不是地理山峰,而是一套以“山—海—洲—天”為坐標、其定量尺寸(以《長阿含經》《俱舍論》為據)
- 高度:出水面 84 000 由旬,水下亦深 84 000 由旬,總高 168 000 由旬。
- 寬度:頂端平面直徑 80 000 由旬,山腳直徑 120 000 由旬。
- 1 由旬≈13 km(古今折算有爭議),則整座山體高約 110 萬 km,為地球直徑 8~9 倍。
佛教宇宙觀以須彌山為中心,其四周咸海中分布著四大部洲:
- 東勝神洲(東):形如半月,人壽250歲。(東方持國天王守護
- 南瞻部洲(南,即地球):形如車廂,人壽百歲,苦樂參半,是佛陀降生之地。(南方增長天王守護
- 西牛賀洲(西):形如滿月,人壽500歲,多牛馬珠寶。(西方廣目天王守護
- 北俱蘆洲(北):正方形,人壽千歲,純享樂無佛法。(北方多聞天王守護
總之,四大天王統領鬼神部眾(如夜叉、龍族),監察人間善惡,守護佛法。
而南瞻部洲眾生具“勇猛、憶念、梵行”三特質,需經“南天”之路超越欲界,暗合修行者突破無明的象征。
這樣解讀或許也就能解釋孫悟空為什么總喜歡去南天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