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小長假計劃帶患有抑郁伴焦慮的家人去旅游,可行嗎?要注意什么呢?
后臺收到的這條留言,道出了很多家庭的心聲。長假在即,這份期待與擔憂,我們深深理解。
別擔心,好心情為您解惑。精神疾病患者出游,關鍵在于科學的評估和充分的準備。
為此,小編梳理了一份精神疾病患者「旅游指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
精神疾病患者能出門旅游嗎?
當然能啊!
事實上,在做好準備的前提下,大多數病情穩定的精神疾病患者不僅可以出門旅游,還能從中獲益。
![]()
醫生之所以有時會謹慎建議,主要是出于對病情波動的擔心。旅途中陌生的環境、行程的疲憊和潛在的壓力,確實可能成為癥狀加重的誘因。
然而,換一個角度看,旅行也是一劑“良藥”。 許多患者長期居家,容易產生與社會脫節的孤獨感、自卑感,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恐懼與焦慮。而一次規劃得當的旅行,能幫助他們:放松心情,打破沉悶的生活節奏。
接觸社會,在輕松的氛圍中重建與人交往的信心。
獲得成就感,對康復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因此,我們不應因噎廢食,而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積極而謹慎地規劃。
那么,什么情況下才能外出旅游?又要注意什么呢?
1.病情控制穩定的患者
外出旅游會面對不同環境、不同人群及可能的突發事件,只有在病情控制穩定時,才能好好的應對這些情況。
2.認知功能受損的患者不宜出遠門
精神疾病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如果患者處在不能正確辨別方向、不能與他人正常溝通、不能正確說出家人的聯系方式等的狀態時,是不太適合出遠門旅游的。
但并不是說要把患者一直關在家里,可以帶他們到離家近的公園散散心,同時家人注意全方位看護。
3.不建議精神障礙患者單獨出門旅游
至少同行一人陪同旅游,親人也好朋友也好,一來可以幫助處理一些事情,尤其是有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二來他人的陪伴對于患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4.必須經過醫生允許
無論如何,都需要提前過問醫生,得到醫生許可。即使是病情控制穩定的患者,在出行前也需要過問自己的醫生,一來請醫生評估比自行判斷更為穩妥,二來醫生也能根據劇情情況提出建議,在外游玩也需要遵從醫囑。
精神疾病患者出門游玩需要注意什么?
1.藥物備齊,并按時服用
這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點,計算旅游天數,帶上足夠的藥品,記得藥盒、說明書也一起帶上,不能只帶個藥丸。
![]()
定好每日服藥的鬧鐘,隨身帶著溫水,到點了吃藥。同行的人也要記患者服藥的時間,監督他們吃藥,防止忘記。
2.保持規律作息、良好睡眠
出門在外,務必保證充足睡眠與規律作息,因為生活節奏的突然改變可能會造成病情波動。 應盡量保持與平日相近的起床、入睡時間,并優先入住旅館、酒店,避免在野外或車內等不安全環境露宿。
此外,像觀看日出這類需要犧牲睡眠時間的活動,還是等疾病康復再嘗試吧。
3.刺激性項目最好不要參與
玻璃棧道、蹦極、沖浪、鬼屋等刺激性項目,精神障礙患者也需要避免,同時這些項目也會要求參與者身體健康、沒有心血管與精神疾病。
出門游玩上,可以選擇更為溫和一點的項目,如爬山、騎行、參觀博物館等。
4.不要駕車
此處指的是不要讓患者開車,同行的人可以駕車自駕游。
精神疾病會影響人的大腦,一些抗精神疾病藥物也會影響人的判斷力,對于駕車、高空作業等需要全神貫注的高風險事情,精神障礙患者是不能參與的。
5.注意各個場合的逃生通道、安全標識等
人流量大的公眾場合,提前做好準備,觀察逃生通道,最好記下安保人員方位、聯系方式等,以防意外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請求支援。
綜上所述,對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出門旅游絕非易事,但絕非不可行。通過充分的準備、科學的規劃以及在行程中保持自我覺察,完全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從容應對旅途挑戰,從而享受一段安全、愉快的假期。
提前祝大家雙節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