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工業安全史上,高速爆胎始終是一道懸而未決的致命難題。數據顯示,當時速達到120公里,爆胎事故的死亡率接近100%——這不僅是冷冰冰的數字,更是無數家庭難以愈合的創傷。而令人振奮的是,這道困擾全球汽車行業多年的技術壁壘,正在被中國工程師以顛覆性思維攻破。
![]()
![]()
![]()
從“失控”到“可控”:一場思維范式的革命
傳統安全技術往往致力于如何避免爆胎,而吉利工程師團隊卻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既然爆胎難以完全避免,那么能否在爆胎發生的瞬間,將車輛從失控狀態轉化為可控狀態?這一思考角度的轉變,標志著汽車安全技術從“被動防護”到“主動控制”的范式革命。
頗具戲劇性的是,技術突破的靈感來源于看似與安全背道而馳的“漂移”技術。吉利工程師Hunter與笑語團隊敏銳地發現,車輛漂移時的動態姿態與高速爆胎失控狀態存在高度相似性。這一洞察讓團隊大膽假設:如果能夠精準控制無人駕駛狀態下的漂移,或許就能破解爆胎穩定控制的世界級難題。
AI數字底盤:汽車安全的“最強大腦”
吉利的解決方案核心在于AI數字底盤——這不僅是硬件升級,更是整個車輛控制系統的智能化革命。通過感知技術、算法優化和車輛控制系統的深度融合,AI系統能夠在爆胎發生的數毫秒內快速響應,實現車輛動態的極速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技術的研發過程充滿挑戰。2024年3月,在黑河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環境中,工程師團隊經歷了14天極限測試,最終成功完成全球首次無人駕駛漂移。正如吉利工程師笑語所言:“我們就像是汽車領域的試飛員”,每一次測試都是在未知領域的勇敢探索。
突破壟斷:中國技術的“供應鏈自立”
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量產落地才是真正的考驗。當國外供應商開出4000萬天價并拒絕深度配合時,吉利選擇了聯合國內供應商突圍自救。這一決定不僅實現了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更彰顯了中國汽車產業在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的決心。
最終誕生的GVMC整車動態控制系統,能夠在半冰半瀝青、雪地彎道等極端路面上實現全場景穩定控制,甚至實現了一鍵沙漠脫困和超級蠕行技術等行業首發功能。這些成果表明,中國汽車技術創新正在從“跟跑”向“并跑”甚至“領跑”轉變。
吉利AI數字底盤技術的意義,遠不止于解決了一個具體的安全難題。它展現了中國工程師勇闖技術“無人區”的魄力,證明了在自主創新道路上“沒有攻不破的堡壘”的信念。
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突破預示著汽車安全技術正在進入一個全新時代。當AI能夠比人類駕駛員更快速地應對極端情況,汽車安全的定義將被重新書寫。這不僅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高光時刻,更是對全球汽車安全技術發展的重大貢獻。
從跟跑到領跑,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在技術創新這條賽道上,敢于直面最棘手難題、敢于突破傳統思維邊界的勇氣,才是推動行業進步的最強動力。吉利AI數字底盤的故事,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但它已經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更加安全的智能出行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