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超強臺風“樺加沙”持續(xù)逼近深圳。為保障市民安全,全市共開放了865處室內應急避難場所。當日下午,記者走訪了福田體育公園、皇崗創(chuàng)新實驗學校等多處應急安置點發(fā)現(xiàn),這些場所物資儲備充足,現(xiàn)場秩序井然,已成為轉移群眾臨時而溫暖的“避風港”。據(jù)深圳市三防辦統(tǒng)計,截至23日21時,全市已累計疏散轉移305507人,避難場所集中安置54680人。
折疊床礦泉水全都安排上
9月23日15時,臺風“樺加沙”來臨前的深圳格外寧靜,記者來到福田體育公園體育館內,這里作為應急避難場所,成了470余名群眾臨時的家。
體育館內干燥涼爽,地面上整齊鋪著墊被,人們或躺或坐:有的已進入夢鄉(xiāng),發(fā)出均勻的呼吸聲;還有的獨自靠在墻邊,專注地看著手機。
場館門口,成箱的礦泉水和八寶粥堆成小山。一輛貨拉拉剛剛駛離,工作人員正忙著將新到的物資搬進室內。“物資都很充足,后續(xù)補給也會及時跟上,請大家放心。”一位現(xiàn)場工作人員說。
墻邊的插座區(qū)域,不少人正在為電子設備充電。不遠處,來自中建三局的王叔(化名)在場館內走走停停,作為領隊,他不僅組織工友安全轉移,還主動協(xié)助現(xiàn)場工作人員維持秩序。
除了體育場館,全市許多學校也開放為室內避難場所。記者走進皇崗創(chuàng)新實驗學校的室內避難場,入口處,工作人員正有序核對并記錄前來避險人員的信息,一旁的桌上擺放著礦泉水、面包等即時取用的物資。另有工作人員穿梭在人群中,為有需要的人發(fā)放折疊床、被子等物品,并貼心詢問是否需要熱水。
![]()
“這里安排得很好,我心里很踏實。”一位來自湖南的工友老張說,“我們工地提前通知要轉移,我就跟著大部隊來了。你看,水、吃的都有,晚上還有被子蓋,比在工棚里安全多了,心里也踏實。”
i深圳可查就近避難場所
深圳市三防辦表示,像福田體育公園和皇崗創(chuàng)新實驗學校這樣的室內應急避難場所,全市已開放865處。這些場所儲備了速食類食品40萬份、飲用水100萬瓶,并備有折疊床、被子、衣服等充足的生活物資。
市民如需尋找就近的應急避難場所,可通過i深圳App、市應急管理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或主流地圖應用查詢。有關部門也提醒市民,請積極配合轉移安置工作,確保人身安全。
福田
“在這里安安心心等臺風過去”
“來來來,請大家有序排隊領取飯菜,熱湯和水請到后方領取。”9月23日中午,在全城備戰(zhàn)臺風“樺加沙”的關鍵時刻,福田交通樞紐變身大型“庇護所”,近500名來深建設者在這里休息,安心避險。這一暖心時刻被網(wǎng)友拍下,獲贊無數(shù),深圳人紛紛表示被暖到!
![]()
23日13時許,記者來到福田樞紐站內,看到這一超大型地下交通樞紐,已經(jīng)化身無數(shù)建設者的“臨時小家”。站內燈光明亮,空調溫度適宜,不少工友打上地鋪在里面安心休息,有人用餐、有人小憩、還有人在納鞋底。
深圳地鐵福田樞紐項目物業(yè)經(jīng)理趙瓊帶著同事們提前一天對“風”“水”“電”做好準備,檢查完備。“風”即空調,排風系統(tǒng),“水”即飲水和生活用水,“電”指的是照明用電,以及墻面上的充電插座,保證每位工友的手機都能充上電。
在應急點,記者看到,除了泡面、面包、礦泉水等方便食品被整齊地碼在墻邊之外,一旁的桌子上還有熱騰騰的飯菜。土豆排骨、干煸豆角、清炒時蔬……深鐵物業(yè)主動聯(lián)系了地鐵站周邊的10多個商家一起制作免費午餐,給避險的近500名人員提供溫暖,讓人員能夠安心避險休息。
來自四川的趙大姐在皇崗口岸聯(lián)檢大樓的工地上已經(jīng)工作大半年了。這次她和表弟妹一起被安置到福田樞紐應急點,“上次我們就是來這兒,一點兒也不陌生,前一天工地通知我們要轉移安置,我就收拾好了睡覺的鋪蓋,就在這里安安心心等待臺風過去。”
羅湖
她們在避難場所繡圍裙繡鞋墊
截至9月23日18時,羅湖區(qū)已轉移安置人員10453人,其中集中安置3469人,自行安置6984人。
![]()
梧桐山風景區(qū)、108個公園、8個碧道、5條綠道等已關閉,所有122個工地均已停工;6座區(qū)管水庫提前科學預泄,15條河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34個室內避難場所均已開放。
9月23日16時,在翠園文錦中學安置點,來自貴州瑤族的李女士正專心在一塊藍色布上繡花,花紋整齊劃一,她說繡好了就可以用來做圍裙。旁邊的教室里,四川人王太林在繡鞋墊,一針一線嫻熟認真。
58歲的工友嚴健平說,他是四川資陽人,上午和老鄉(xiāng)們一起,帶著被子和簡單生活用品來了這里,覺得條件不錯,教室里有風扇和空調,工作人員給每人發(fā)了5桶泡面,也有熱開水和礦泉水供應。來自附近社康的醫(yī)生護士也帶著相關設備和藥物在現(xiàn)場,工友有不舒服可以找他們。
18時多,濱河實驗中學里排起了長龍,來自濱河實驗中學新建工程、春風隧道工程和船步街改造工程等共計339名避險人員每人都領到了礦泉水、八寶粥、泡面和香腸。濱河實驗中學啟用了多功能報告廳及17間教室作為休息區(qū),并保障飲用水等基本物資供應。
在翠園初級中學安置點,35名工友有序或躺或臥,這里有熱水和空調,還配備了管夠的方便面、礦泉水和八寶粥。23日晚上,智水大廈工程負責人還送來專門定制的外賣,讓工友們吃了個熱乎飯。
另外,樓上樓下3000多平方米的羅湖區(qū)體育中心羽毛球館也開放作為避難場所,這里配備了400張軟墊,熱水飲用水和食物等應急物資,將陸續(xù)接待避險人員。
南山
“女士專區(qū)有帳篷,很安心”
為全力做好超強臺風“樺加沙”防御工作,確保轄區(qū)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南山區(qū)各單位按照市、防汛防旱防風指揮部統(tǒng)一部署,迅速啟動人員轉移安置工作,已完成應轉盡轉工作,共轉移 36178人,其中自行安置21910人,避難場所安置14268人。
![]()
在深圳灣體育中心等安置點,泡面、面包、礦泉水等食品及被褥、墊子、熱水等生活物資一應俱全,確保轉移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休息”。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灣體育中心安置點特別設置了女士專區(qū),提供獨立的帳篷、女士更衣室和專用洗手間,切實提升女性工友的舒適度與安全感。“這次轉移安置更貼心了,來到安置點,馬上就有工作人員指引我們進女士專區(qū),環(huán)境很好,很安心。”一位工友表示。
在深圳灣體育中心安置點,來自蔚藍海岸社區(qū)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安置點此次預計轉移安置1000余人,當天15時30分左右已經(jīng)有近800人陸續(xù)到場內進行安置。為了讓工友在安置期間放松身心,現(xiàn)場還準備了觀影幕布和文娛項目。
23日12時,深圳大學開放粵海校區(qū)南區(qū)運動廣場的羽毛球館作為避難場所,當天已接納590人進入休息,多為校內外在建工程的施工人員,以及個別臨時避險人員。餐食方面,場地可為避險人員提供3天的基本餐食保障。該場地還為避險人員提供各類人性化服務保障,如在場館內設置應急電源、插線板等充電設施;針對女性、年長者及身體不適者等安排帳篷休息居住。
深圳晚報記者 林咪玲 林濤 董玉含 易芬 王宇 通訊員 童婧 李少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