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204篇原創筆記
前言
你發現沒?
單位里,很多中年人的身體看似自由,精神卻仿佛被無形的繩索禁錮。
即使工作不忙,家里瑣事不多,難以名狀的疲憊感仍會不時來襲,偷走生活的熱情與活力。
然而,也有另一類人:他們職位或許不高,收入也未必豐厚,但總是云淡風輕,遇事從容不驚。
在我看來,他們“過得好”的秘訣,關鍵在于這3種生活智慧。
01 規則需要尊重,無需過于敬畏
《孟子》有言: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本意是提醒我們,小到個人言行,大到組織運營,都需要遵循規則,才能形成秩序,拿到結果。
但在單位里,規則往往分為3層:
表層是白紙黑字的制度;中層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底層是沒人會明說,卻擁有最終解釋權的根本邏輯。
更殘酷的是,制定規則的人,對于破壞者永遠只有一種做法:把他驅逐出這個環境。
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會尊重表層規則,理解中層規則,悟透底層規則,但又不過度敬畏規則,從而做出取舍。
他們知道什么時候遵守,什么時候可以變通,什么時候甚至可以稍有越界。正是經過歲月的沉淀,他們才歷練到能隨時提煉事物的關鍵。
02 利他與利己,從來不矛盾
曾讀過一位知名自媒體作者的觀點:“利他,是最高明的利己。”
深以為然,卻又深知實現之難。
無論身處何方,身居何職,“自私”是烙印在人性最深處,且焊接最牢固的本能。
單位里,大部分無私的利他行為,“人走茶涼”的結局都無法避免,你以為“人未走,茶已涼”更能道盡世態炎涼?
錯,真正的事實是,茶還未涼,就會連杯子一起被丟進垃圾桶。
當你真正悟透這一點,你就自然會明白:
說利他話,行利己事,才能既為單位創造價值,又能保護自己切身權益。
這種哲學絕非自私自利,而是不會無原則付出,無條件退讓,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中,找準最合適的距離。
03 外表越溫和,內心越要堅定
與人接觸多了,你一定能感受到,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擁有“氣場”。
我覺得,40歲后,一個人最迷人的“氣場”,莫過于:
外表看起來溫和可親,內核又如中流砥柱般堅定。
單位里,這類人從不會因為一時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會為了一時挫折而垂頭喪氣。
他們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行為風格溫文爾雅,但涉及原則、立場等關鍵因素時,又能瞬間切換成雷厲風行,不容置疑。
所以,溫和并不能和軟弱打上等號,它更像是一種姿態:
我可以保持強勢,我只是不想這么做。
畢竟,情緒穩定的卡皮巴拉雖然呆萌可愛,卻完全人畜無害。唯有懂得偶爾展示“反差”,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信賴。
寫在最后
我向來堅信,40歲后的中年人,最好的狀態不是被領導信賴,也不是擁有豐富人脈。
因為,外在的繁華,永遠比不上時間描繪的書畫。
那些“過得好”的人,正印證了這個道理:
人生的智慧,來自于身處江湖卻不世故的純粹。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