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英國工程師約翰·羅杰·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首次對公眾展示電視。2025年,電視誕生百年之際,英國電視雜志推出了紀念文章,西蒙·巴克斯(Simon Bucks)在文中大膽想象了100年后的電視會是什么樣子。影視產業觀察特別編譯了這篇富有啟發性的文章。
![]()
請做這樣一個思想實驗:穿越到2125年,想象你正在觀看電視。那將會是什么樣子?準備好迎接一場腦洞大開的未來圖景吧——谷歌新興業務總監法茲·阿夫塔布(Faz Aftab)說:“神經接口可能將完全繞過屏幕,敘事內容將直接通過神經植入裝置傳送到你的大腦。”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瘋狂?“如果是100年后的事,我不會排除任何可能。埃隆·馬斯克已經在用 Neuralink 做這樣的事了。”阿夫塔布說。
預測電視的遠期未來無疑是危險的。電視之父貝爾德當年試圖說服《每日快報》認真對待他時,新聞編輯據說怒吼道:“把那個瘋子趕走!他說他發明了個無線傳圖的機器。小心點,他可能還帶了剃刀。”
但貝爾德并未氣餒。100年前,他在倫敦牛津街的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展示了他發明的“電視機”——一個用茶箱、紙板和自行車零件拼湊起來的“赫斯特·羅賓遜”(英國漫畫家,善于繪制奇思妙想、精巧復雜的機器,后被用來形容任何不必要的復雜且難以置信的發明)式裝置。最初它只能顯示模糊的人影,但很快貝爾德便完善出了一套30線系統,能夠同步傳輸清晰的圖像和聲音。
隨后,在1927年,貝爾德成為英國皇家電視學會(Royal Television Society)創立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能想象得出2025年的電視嗎?比如壁掛超薄、墻面大小的16K屏幕;通過互聯網提供無限頻道;由AI生成的內容;能夠同時為數十億人提供娛樂和傳遞信息?他的孫子、電視史學家伊恩·貝爾德(Iain Baird)認為他可能做到了。“他用Telechrome系統幾乎達到了今天彩色電視的水平。他展示過雙彩版本,如果他活到1946年之后,就會推出三彩版本。他會把數字壓縮看作是他追求更真實圖像過程中自然的技術演進。他甚至設想過3D。”
![]()
約翰·洛杰·貝爾德的工作坊
今天,谷歌的阿夫塔布認為技術變化的速度如此之快,真正沉浸式的虛擬現實電視已近在眼前。“比如你正在看《背叛者》(The Traitors),屏幕上突然出現‘I’這個字母,你戴上頭顯眼鏡,就能像節目里的主持人克勞迪婭·溫克爾曼(Claudia Winkleman)一樣在桌子周圍走動。而我女兒戴上眼鏡之后,也許體驗完全不同。”
如果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不妨回憶一下資深科幻先驅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的遠見卓識。“電影通過無線播放!為什么不可能?”他在1925年曾這樣質問。他主編的《無線電新聞》雜志設想了未來的電視機像愛德華時代的梳妝臺。他甚至還展示了頭戴式的原型眼鏡。
![]()
遠見者:雨果·根斯巴克與他的‘電視眼鏡’”
貝爾德的孫子說,科幻小說確實啟發了貝爾德本人。“他讀過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也讀過科幻雜志。他一定會喜歡《神秘博士》(Doctor Who)和《星際迷航》(Star Trek)這種一切與技術相關的節目。”
那么,當代的“根斯巴克們”怎么看2125年的電視?英國科幻協會主席、考文垂大學學者、曾為英國國防部參與超長期預測工作的艾倫·斯特勞德(Allen Stroud)認為,一切的核心都在于物理。“問題不在于我們能傳輸多少數據,而在于我們能傳得多快——即延遲。我們無法突破光速的限制。”
不過,斯特勞德也承認,物理定律或許已經開始“彎曲”。“最近有項研究發現,在某些量子態中,光粒子還沒接觸另一個粒子就產生了影響——好像是‘負時間’,這太不可思議了。”
“量子理論讓我腦袋打結,但這是真實存在的。”英國數字電視集團首席執行官、政府電視基礎設施工作組主席理查德·林賽-戴維斯(Richard Lindsay-Davies)也表示贊同。“有位學者告訴我:你可以在這邊啟動一個量子態,在1000英里之外沒有連接的情況下,那個狀態也會自動同步。”
對于電視技術人員來說,關鍵是“形態因數”(form factor)——即組件的容量、大小和形狀。而對普通人來說,只需要知道這些設備正在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快、越來越高效。
“我不認為技術進步會放緩,”英國ITV電視臺內容供應與分發技術總監保羅·凱恩(Paul Kane)說,“我記得過去與半導體公司 Arm 開會時,他們預測芯片將做到7納米、5納米。現在我們在談論3、2甚至1納米,也就是十億分之一米,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挑戰了物理定律。”
“到了2125年,電視將幾乎‘隱形’。”伊恩·貝爾德這樣預測。“你的衣服可能就是電視。電視在便攜性、可記錄性和可見性方面的所有障礙都將消失。”
那么,哪怕我們顛覆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造出了肉眼無法察覺的半導體,這一切對觀眾到底意味著什么?林賽-戴維斯認為,將意味著更深層次的“沉浸”。借助更快的計算速度和更少的技術限制,這將是自然的進化。“我想我們甚至可以發展出讓人們體驗圖像與聲音之外感官的技術,比如溫度和氣味。”
斯特勞德表示,觸覺技術——即遠程重現物理感官體驗——將在虛擬現實電視中實現,而AI的解釋能力也將幫助緩解延遲。“烹飪節目,例如,可能變成觀眾參與式的體驗。只要找到某種方式,通過化學手段刺激人的味覺受體。”
谷歌的阿夫塔布則認為,觸覺技術將非常適用于體育賽事和演唱會。“如果你能感受到周圍人群的氣味和味道,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無比真實。”
更多個性化也將到來,英國國家科學與媒體博物館電視與廣播策展人路易斯·波拉德(Lewis Pollard)表示。他提到 BBC 的“對象化媒體”(Object-Based Media)研究項目,該項目在理論上可以為每位觀眾提供不同版本的同一節目。“一個節目可以被拆解為所有組成部分,然后重新組合。某些片段可以加長,某些縮短,以迎合你的個人偏好。”
![]()
BBC的“對象化媒體”原理示意圖
該項目始于十多年前,但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這并不讓德勤技術、媒體與電信研究主管保羅·李(Paul Lee)感到驚訝。“我不認為電視屏幕本身會有太大變化。100年后,人們仍會與他人一起觀看電視。我不認為它會變得更加沉浸式。”
“技術經常被寫成自主發展的事物,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技術只有在人類因其應用而受益時才會發展。它的普及程度永遠受限于人類改變行為的意愿。”
李并不是唯一一個對“沉浸式體驗”持懷疑態度的人。ITV 的保羅·凱恩也表示:“多路徑體驗的概念很有趣,但你必須是體驗中的主動參與者。我不確定人們是否真的想要那樣——他們想要的是放松和娛樂。”
“我不喜歡像goggle那樣的眼鏡。它們讓我惡心。”資深美國媒體學者、電視評論人杰夫·賈維斯(Jeff Jarvis)表示。“我不認為它們會像馬克·扎克伯格想象中那么受歡迎。”
![]()
谷歌的阿夫塔布承認,相關技術還不成熟,但它會不斷改進。放眼未來百年,她認為答案是“全息圖像”或“立體式顯示”(volumetric display)——無需眼鏡甚至屏幕就能投射出三維圖像。“你可能在看一場橄欖球比賽,而比賽就在你周圍展開,你就沉浸其中。這完全是可以實現的。所謂沉浸,我指的不只是視覺,而是全方位的體驗。”
林賽-戴維斯表示贊同:“我們將擁有更深層次沉浸內容的技術,不需要真正的3D、全虛擬體驗或佩戴眼鏡。這些體驗會更加個性化,也更加無縫。你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正在獲得一場高度個性化的體驗。”
![]()
“或許吧。”ITV 的凱恩說,他十多年前在天空電視臺時就嘗試過“全息圖像”。“但對我來說,核心依然是內容和講故事的能力,依然是圍坐一起、共享體驗的過程。”
德勤的李補充說:“與他人一起娛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人們通過 FaceTime 一起看搞笑視頻,還會刻意同步播放時間來一起大笑。這就是人性,這在100年后也不會改變。”
不過賈維斯并不完全同意:“‘全民共享的觀影體驗’其實是個神話。我小時候只有三個頻道,你可能覺得大家一起看《吉利根島》(Gilligan’s Island)很有趣。其實一點也不,它簡直是地獄——但那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未來會是協作、互動和交流的。看看 TikTok 的協作特性,即使它100年后不復存在,其精髓也會延續下去。”
同樣來自美國的視頻新聞專家、電視創新者邁克爾·羅森布盧姆(Michael Rosenblum)則認為現有的電視模式已經崩塌,急需重塑。“每個人都將擁有制作視頻的工具。這種大規模的民主化將和印刷機對社會的影響類似。當年它終結了天主教會的至高地位和封建制度,開啟了啟蒙時代。”
如果你覺得這一切聽起來有些嚇人甚至“反烏托邦”,不妨放心。林賽-戴維斯確信:到了2125年,我們的后代依然會看“電視”,無論它被叫什么名字。“人們仍會需要娛樂、體育和新聞。只不過,‘電視’這個詞,聽起來可能已經過時。”
編譯文章來源:
Simon Bucks. What will TV look like in 2125? https://rts.org.uk/article/what-will-tv-look-2125
— THE END —
編譯 | 尼德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