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中,有許多脆弱的國民黨守軍,一打就跑,所以被稱為“爛葡萄”。
不過在這些“爛葡萄”中,還真夾雜著一些難啃的“硬核桃”。此人就是胡璉、李彌。
胡璉何許人也?他原名從祿,又名俊儒,字伯玉,陜西華縣人氏。1907年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生得濃眉大眼,鼻高口方,身材高大。他從小資質聰慧,又勤奮好學,人稱“胡子奇”。
只可惜跟的是蔣介石,在淮海戰役中偏偏與書呆子黃維在一起,被我軍圍困在雙堆集。
在最后突圍時,原本計劃夜間突圍,但是蔣介石竟然不同意,要求堅持到第二天白天,用飛機掩護他們進行突圍,正當各位將領舉棋不定時。
胡璉看了一眼不停踱步的黃維說:“
既然大家都主張迅速突圍,我也沒什么意見。如果能為黨國保存一批中堅干部,就是不幸中之大幸了!至于突圍的方向嘛,合肥是白崇禧的地盤,不能去。我們只有向西南突圍,到鳳臺會合后,再與李延年取得聯系。”
胡璉的意見得到其他人的贊同,決定提前突圍。
我軍也覺察到了黃維兵團的異常狀況,判斷是黃維要逃跑,于是下令一旦發現黃維突圍,大膽出擊不必請示。
外圍第二、三線部隊做好圍追準備,絕不能讓黃維兵團殘部跑掉!
命令下達不久,雙堆集方向數以百計的各種火炮就怒吼起來,將成噸的炮彈不斷傾瀉到黃維兵團占據的村子和以汽車組成的野戰集團工事里。
黃維還在做最后掙扎,命令所有火炮還擊,但也無法阻擋解放軍排山倒海般的攻擊。
陳賡和陳錫聯分別指揮東、西兩個作戰集團,突破了黃維的汽車防線,同南集團勝利會合。
3個作戰集團密切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黃維的指揮中心。
被分割的國軍頓時大亂,不待突圍命令到達,便棄陣逃跑。在解放軍強大的攻勢下,黃維的突圍計劃完全被打亂。
大突圍變成了大潰逃。解放軍像趕鴨子似的把蔣軍分割成十幾堆。在震天撼地的“繳槍不殺”的口號聲中,成批的蔣軍紛紛丟下武器,坐在地上,等待解放軍來俘虜。
黃維還沒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兩支沖鋒槍就頂住了他的脊梁,做了中野第3縱隊第7旅兩個通信員的俘虜。
吳紹周也在兵團部附近被中野第1縱隊捉住。第10軍軍長覃道善、第18軍軍長楊伯濤亦被活捉。
胡璉卻能全身而退。胡璉逃上公路不久,遇上一支千多人的隊伍,其中還夾雜著不少騎兵。胡璉爬出坦克,正納悶之際,隊伍里跑來一人,報告說:
“副司令官,我是第18師副師長尹俊,收容了千多人,正向南轉移!”
胡璉贊賞了他一番后,帶著殘部繼續向蚌埠方向逃去。
胡璉的坦克駛上公路,向南疾走。從潛望鏡中,看到一批一批的解放軍迎面而來,還為坦克讓道。在渦河北岸坦克油料耗盡。
胡璉等下車步行時,被解放軍發現,槍聲大起,胡璉的背上中了流彈,幸好在前面發現一只木船,他在駕駛員的扶持下,終于上了船,急急如漏網之魚。
途中胡璉等人在李延年兵團的接應下,突出重圍,在混亂的戰場中竟得逃生。
不久,胡璉到了南京,蔣介石任命他為第12兵團副司令,負責收容從長江以北逃到江南的官兵,并補充新兵,繼續與解放軍為敵。
后來,我軍在金門一戰失利,就是出自胡璉之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