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通過門店升級、場景煥新、服務補位、數字賦能等多維度創新舉措,正在實現面料從原先“堆著賣”“掛著賣”到如今制成成衣“穿著賣”的場景升級,為柯橋的輕紡市場注入了持續動能,并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
門店升級引客來
在輕紡城的迭代進程中,門店作為直面客戶的“第一窗口”,率先開啟升級變革,以個性化場景設計打破傳統面料銷售的刻板印象,成為商戶引流增收的關鍵抓手。
![]()
走進輕紡城聯合市場四樓,“劍橋紡織”門店在樓層里非常吸睛:嵌在墻面上的“劍橋紡織”發光招牌,十分醒目;店門口,超過半身高的銀色太空兔和宇航員擺件自帶潮玩屬性和科技感,錯落有致的綠植點綴其中,令人忍不住駐足停留。
走入店里,軟裝搭配和燈光設計格調滿滿,既彰顯面料展示的專業性,又傳遞出輕松愜意的交流氛圍:展架上的羽絨服色彩鮮活、款式多樣,面料質感在柔和的燈光下清晰可見;展廳中間,墨綠色沙發搭配簡約茶幾,構成一處舒適的休憩洽談區;展廳后方的專業攝影設備擺放整齊,隨時可記錄面料與成衣的細節之美。
“我們店做的是羽絨服面料。從2019年開始,我關注起面料展陳,將羽絨服面料制成各類羽絨服后,掛在店內。這個門店是2023年新打造的,店內外所有布局都是我設計的,就是想讓客戶看了就有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沖動。有了這個場景,我還嘗試著在‘小紅書’上做自家面料的推廣。”“劍橋紡織”負責人陳賢文告訴記者,精心的策劃改造實現了成功“引流”,如今客戶群已覆蓋廣東、湖北、江蘇等多省,銷售額逐年增長。
“劍橋紡織”的轉型并非個例。中國輕紡城自1988年在柯橋落地、1992年更名“中國輕紡城”成為全國首家“國字號”專業市場以來,傳統市場區已形成約2.8萬間門市的規模。
近年來,面對市場競爭,部分門市率先突破傳統物理空間局限: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市場分公司積極引導商戶打造個性化展示與洽談區,通過“講好產品故事”增強吸引力,更引入意大利、法國設計師為面料商定制樣衣,讓原本“掛著賣”的面料以更直觀靈動的形態呈現,直接帶動商戶營業額增長。正如東市場分公司總經理孟偉東所言:“新形勢下,產品展陳的競爭力直接影響經營效益。”
產業聯動加速度
在門店升級的浪潮下,“需求”與“服務”的錯配逐漸顯現,帶動了裝修服務的創新發展。
![]()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以往傳統市場區的一些商鋪存在空間設計同質化、品牌辨識度低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區的不少裝修公司在面料展示空間規劃、工裝工藝落地等方面經驗不足,使得商戶在門店升級改造中不得不依賴外地裝修設計公司,“門店升級需求”與“本地裝修服務”間存在一定缺口。今年7月,“裝修管家”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納入新職業后,為兩個行業實現共贏提供了機遇。
位于齊賢街道的頑石造室工作室早早嗅到這一商機,成為該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在不斷涌現的店面升級的浪潮中,“頑石造室”負責人成錦敏銳地捕捉到發展機遇。農歷新年期間,“頑石造室”團隊連軸轉,高效完成10多家輕紡城商戶的店面改造,從面料肌理、色彩的展示優化,到品牌調性與店主個人風格的空間融合,均精準落地,不僅為商戶引流及增收提供了服務保障,也為自身業務拓展積累了經驗和口碑。
“作為本地公司,我們能更快速到達現場、勘察場地,深度傾聽每一位商戶的真實需求,最終打造出一個能幫面料‘講故事’的空間。”成錦說。
輕紡城的千億級產業與本地服務猶如一對孿生兄弟——產業實力越強,對專業服務的需求越迫切,服務水平越優,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越有力。通過長期的良性循環,會讓兩者深度綁定,形成共生共榮的新生態。
柯橋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去,我們會精準摸清輕紡城迭代發展中的真實需求,再以‘裝修管家’這類職業為切入點跟進對接——比如裝修管家幫商戶打造凸顯品牌特色的門店,帶動營收增長,商戶對裝修品質、服務專業性提出更高要求,倒逼本地服務從‘基礎配套’向‘優質定制’升級。”
直播訂單待破題
隨著門店升級與數字化場景搭建,如何將“線上展廳”轉化為“訂單增量”,成為輕紡產業升級的新課題。當前,部分商戶的直播營銷仍面臨“精準度不足”“運營能力欠缺”的困境,而政府、學校與行業的多方聯動正為破題提供新思路。
![]()
記者從浙江開放大學柯橋學院了解到,學院開設的中國輕紡城經營戶素質提升工程包含直播、運營、帶貨等課程,每年培訓300余人次,不少優秀學員已經通過這些課程掌握了“流量密碼”。
但也有經營戶仍在尋找“門道”。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商戶依賴第三方平臺通用流量池,但受眾多為普通消費者,難以觸達服裝品牌廠商、跨境采購商等目標客群;同時,部分商戶缺乏講解面料透氣性、色牢度等專業屬性的能力,也不懂流量運營、客戶留存與訂單促成技巧,導致“流量”難以轉化為實際收益。
對此,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財會金融學院副教授屠萍萍認為:“做直播,一要精準對齊目標客戶群體,二要精準觸達客戶核心需求,這樣直播‘流量’才能轉化為訂單‘增量’。”同時,她還建議政府或行業協會協力,聯合第三方平臺深化打造“輕紡專區”,定向導入服裝品牌廠商、跨境采購商等客群。
下一步,柯橋區人社部門也將進一步發力:一方面把新職業“裝修管家”列入專項培訓計劃,提升從業者專業能力以匹配產業升級需求;另一方面,聯合高校、行業協會、紡織專家與直播運營團隊,在更大范圍開設“面料講解+運營實操”短訓課,讓數字化營銷更好成為輕紡產業的“增長引擎”。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張影 文/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