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柯橋區,被譽為“托在布上的城市”,自古就有“日出萬丈綢”的美譽。這里的人們以絲為業,深諳“經緯之道”,一縱一橫之間,既有經濟民生,更兼善治底蘊,織就了柯橋城鄉治理的新“楓”景。
織牢“經線”:區鎮村三級高效聯動
近年來,柯橋區堅持黨建引領,以“大治理觀”統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發展,以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中心(室)為抓手,以“基層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集成改革為驅動,持續完善“四治融合”城鄉基層治理體系。
“一張報紙、一本冊子、一個日子”,齊賢街道齊賢村堅持了15年的“三個一”工作法,已在街道各村社推廣實施,成為當地打造聽民聲、訪民情、匯民智、解民憂、聯民心等“五民工程”的有效載體。每村社設置專門“村民說事民情接待室”,從而更好地與村(居)民群眾交流溝通,著力辦實事、解難題。今年以來,齊賢街道民情接待室累計接訪180余批次,收集問題150余個,目前已解決132個。
蘭亭街道里木柵村扎實開展“圓桌連心”活動,把黨員作為網格化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全村現有黨員54名,農戶504戶,安排每位黨員就近聯系6至10戶村民家庭,以圓桌圍坐、夜訪夜談的方式,畫出了黨群關系的最大同心圓。目前,已組織發放門牌信息卡、家訓家風征集等“圓桌連心”活動2次,收集問題建議20余條。
在區級層面,柯橋區社會治理中心吸納了法院訴訟服務、人社欠薪糾紛調解、司法公共法律服務等22個部門、15家行業專業調委會入駐,并因地制宜設置指揮調度、綜合受理、信訪接待、調解服務、社會工作服務等功能板塊,集成為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和群眾辦事窗口。
柯橋區社會治理中心負責人說:“柯橋積極探索建立‘631’導向源頭治理機制,村級做實‘第一道防線’化解60%的矛盾糾紛,鎮級作為‘主戰場’化解30%的矛盾糾紛,區級打造‘終點站’集中化解10%的疑難案件和民生積案。目前,全區形成了上下聯動、全面貫通的糾紛化解機制,將基層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化解在萌芽狀態。”
織密“緯線”:多元力量參與協同共治
鼓勵和發揚基層首創精神是柯橋豐富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柯橋在實踐中創新實施了14種社會治理工作法。實施社區民警“駐村守望”工作,將一線警力下沉到村社,深入到網格,以融警務理念、融治理方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農村社區警務共治工作,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以柯橋大渡社區為例,這個社區有28個少數民族,來自19個國家的近300名外國人,常住人口達2.5萬人,“新柯橋人”占比超七成。“我們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副書記,聚合強化社區警務團隊和紡城義警團隊建設,‘大渡老娘舅’‘法律幫幫幫’等品牌義警隊成為社區治理的好幫手。”大渡社區警務室負責人介紹。2024年,大渡社區總警情同比下降18%,矛盾糾紛30天化解率達100%,五類案件零發生。
隨著駐點不斷前移,警力持續下沉,“融”的效果逐步顯現。據統計,近3年,柯橋區民警平均在社區時間提升至86.3%,警民雙向熟悉率達到84.7%。
加快“夏履民主程序”標準化建設,也是柯橋社會治理工作法之一。近年來,夏履鎮堅持守正創新,迭代形成了《“夏履民主程序”基層協商治理工作規范》,以村社黨組織為主心骨,動態組建多元力量參與的民主議事團,通過尋題、篩題、確題、驗題、議題、亮題、反饋等“七步走”機制,有效減少因事前協商不到位引發的矛盾糾紛。目前,累計組建議事團隊200余個,開展議事活動680場次,參與議事人員達5300余人。
柯橋注重吸納一批熱心公益、有威望、有擔當、善調解的人員參與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培育特色調解工作室38個。紹興市人大代表張尚明,因為總有村民找他調解鄰里糾紛,在2018年成立了一家以調解鄰里矛盾為主的工作室,凝聚了一支由鄉賢、人大代表、專職調解員和律師組成的多元調解隊伍,將原先“各自為陣”的點狀調解力量匯聚起來,打出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組合拳。工作室成立以來調解群眾矛盾、糾紛400多起,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80余件,其中重難點案件20余件。張尚明也因此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叫作“老娘舅”。
“經緯”融合:數字技術賦能治理生態
2024年,柯橋區啟動實施了“柯e治”基層智治系統建設,基本架構起“一網一域一中心”的基層智治大腦,物聯感知網進一步擴面,算法、數據、模型等要素進一步集成,履職與決策中心做到實戰化運作,較好地支撐了區域社會治理,現已歸集治理數據6000多萬條。今年以來,全區共受理各類基層治理事件12萬件,處置閉環率98.7%。
楊汛橋、錢清等鎮街采用“無人機+算法”技術,應用于違章建筑管控、大氣污染防治等多個基層治理領域,實現了治理模式的智能化轉型,解決了一系列網格員到不了、看不見、趕不上的治理難題,治理效率與精準性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全區內已分布無人機機場20個,無人機23架,累計執飛近9000架次,形成有效治理事件1400余件,閉環處置率99%,與之前人工巡查模式相比效率提升60%以上,檢查頻率縮減40%以上,平均結案時間縮短50%以上。
柯橋區基于“柯e治”基層智治系統,開發AI減負模塊,構建“雙輪驅動+AI賦能+閉環管理”機制,為基層干部減負提供監督工具和渠道。一方面,通過嚴格“事項準入”審核,從源頭規范任務下派,設置有效期與退出機制,杜絕無序攤派;另一方面,為基層干部和網格員提供“AI減負碼”掃碼入口,便捷監督反饋“非準入事項、濫掛牌、證明事項、低效應用”四大類問題。此外,“柯小e”AI機器人即時預審線索,有效信息智能分派流轉至事權單位處置,并配套申訴評價機制,形成“反映—預審—處置—評價—考評”全流程閉環。
對此,湖塘街道興華村“90后”黨組織書記沈建強深有感觸:“得益于‘AI減負’,由上而下的網格任務明顯減少,一些超出網格員職責的事項不見了,束縛黨員干部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被杜絕了,村干部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村莊建設的主職主業上,實實在在地干事創業,村干部的精氣神更足了,仿佛有使不完的勁。”(記者 盧剛)
(新華每日電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