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能量,是一點一點被抽干的。
起初只是偶爾的疲憊,后來,疲憊滲入骨髓。每一天清晨醒來,她都需要花費極大的力氣,才能將沉重的身體從床上剝離。想做一件事情,但提不起任何的熱情…她覺得自己似乎無力把自己拔出來,就在原有的困境中被裹挾著,時間一點一點流淌下去,卻沒有任何精力和動力。
婚姻這片沼澤,她已跋涉了太久。每一次試圖抬腳,爛泥都裹挾著更大的吸力,將她往下拖拽。她曾以為的頂梁柱,如今成了最耗損她的存在。那些無休止的、循環(huán)往復(fù)的爭吵,圍繞著“我媽要不要來”、“孩子該怎么教”之類永無答案的問題。每一次爭執(zhí),都像在她本就所剩無幾的心理賬戶上強行劃走一筆巨款,留下的是空洞的回響和更深的無力。
他似乎并非惡意,只是真的“不在乎”——不在乎晚餐內(nèi)容,不在乎孩子的壞習(xí)慣像誰,不在乎她沉默背后是一座如何即將噴發(fā)又被迫熄滅的火山。他的“好相處”,本質(zhì)上是一種消極的撤回,將所有的重擔(dān)都留給了她。她被迫成為那個唯一的規(guī)劃者、唯一的擔(dān)憂者,也是唯一的耗竭者。
她的生活早已被“接孩子、忙忙叨叨、睡一覺、明天上班”填滿,周末只想“在床上多歇會兒”。她的能量值,長期在3分、4分徘徊,連維持呼吸都已勉強,何談去創(chuàng)造快樂?
她清楚地感知到自己在枯萎。不到四十的年紀(jì),卻已“有一種老態(tài)龍鐘的感覺”,活得跟退休一樣。她的人生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卻又在重復(fù)播放同一段灰暗的膠片。“孩子下學(xué)了我去接孩子,然后呢睡一覺忙忙叨叨的把這些事情做完,明天就要上班了”,周而復(fù)始,沒有新意,也沒有盡頭。她眼睜睜看著那個曾經(jīng)有憧憬、有活力的自己,像退潮后的沙堡,一點點坍塌,融回一片混沌的沙地。
最大的無奈,是無聲的。
是掙扎了五年卻始終無法離開的困局,是明知能量在被持續(xù)抽干卻找不到閥門在哪的茫然。
她知道,有些旅程,一個人是無法跋涉的。當(dāng)婚姻只剩下汲取,而再無滋養(yǎng),前路便不再是路,只是一片漫無邊際的、吸食她所有光亮的泥潭。
如果你也處在同樣的困境中,私信我@潘幸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