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市江南地區的華微電子是國內一家知名上市企業,其前身為康莊街上的吉林市半導體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半導體廠的名氣遠不及今。這座工廠留存下來的影像資料也很少見,目前本人僅見今天展示的這張合影照片,記錄下工廠前樓的樣子。雖然只是一座二層樓房,卻因當年廠區一帶的街路錯綜盤桓,四下盡是民居平房,而一度成為這一帶的“制高點”。
事實上,半導體廠廠區內共有兩座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二層樓房,《吉林省司法志》記載:“吉林省少年管教所……1956年……5月由長春市遷至吉林市,所址在吉林市昌邑區原建筑公司宿舍,有兩層樓房兩座……1957年10月15日由吉林市遷回長春市”。根據這個記載,兩座樓房應建于1956年之前。不過在《昌邑區志》中卻記載:“昌邑區建筑公司……創建于1958年11月”,因此《吉林省司法志》中提到的“昌邑區”并非表示建筑公司的隸屬關系,而只是單純的地址而已。
根據《吉林市建筑志》記載,吉林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原名吉林省工程公司,成立于1950年6月1日,隸屬于吉林省工業廳,最初的辦公地址在當時的重慶路187號。歷經多次名稱和隸屬關系的變更,1954年后,公司改名吉林市建筑公司,后來又遷址江南大街。在1956年之前,這家公司應該是昌邑區境內的公司,且經查對《吉林市建筑志》中記載的一眾建筑公司沿革,初步判定《吉林省司法志》提到的建筑公司,應是當年的吉林市建筑公司,即后來的“一建”。
1957年吉林省少年管教所遷出后,原所址成為一所大學的校舍。根據《吉林省冶金志》記載:“1958年,吉林鋼鐵學院成立(地址昌邑區,隸屬吉林市冶金局,分大專和技工兩部),設有煉鐵、煉鋼、軋鋼、化驗、電工5個專業,有學生近千人(其中多數為技工班學生)。1959年省教育廳、省冶金局決定停辦不具備辦學條件的吉林冶金學院和吉林鋼鐵學院兩校,將全日制脫產專業班并入長春冶金專科學校有關專業學習”。
就在鋼鐵學院被撤銷之際,一所名為吉林市藝術學校的中專由重慶路遷至康莊街。在《吉林市文化藝術志資料匯編第二輯》中,收錄了高玉璞的一篇文章《憶吉林市藝術學校》,文中記載:1958年9月成立吉林市藝術學校,校址位于重慶路。學校設有三年制的戲劇科、音樂科、舞蹈科,五年制的評劇科,以及七年制的京劇科。1959年秋,校址遷移到康莊街。
文中記述藝術學校“與市工業學校同一座樓”,綜合文獻記載和口述回憶,此工業學校可能是鋼鐵學院撤銷后殘留的部分班級。1962年,根據國家精簡機構、壓縮城鎮人口的指示,吉林市藝術學校被撤校,學生被分散到其他藝術學校插班,教師也被分流到學校和文藝團體。
1962年,地方國營吉林市鐘表制造廠遷至康莊街空出來的校舍,直至1965年12月遷出。而就在1965年9月,一家名為吉林市半導體器件廠的小型集體企業,借用鐘表廠70平方米的浴池進行了試生產,12月份,第一批產品問世。在鐘表廠遷出后,半導體器件廠成為兩座樓房的新主人。1969年,工廠更名為吉林市半導體廠,曾經的校舍承載著新主人,開啟了一段嶄新的征程。
直到新世紀之初,兩座樓房才被被最終拆除,建起了如今的華匯花園小區。
![]()
![]()
![]()
特別鳴謝邴赫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