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是 “中國概念股” 的簡稱;指的是主要業務和營業收入來自中國大陸,但在中國大陸以外的證券交易所(如美國、香港等)上市交易的公司股票;簡單理解,就是這些公司的“根”在中國,但“上市融資”和“交易”的地點主要在海外。
![]()
需要區分的概念:紅籌股:指在境外注冊、在香港上市,其主要業務和盈利資產也在中國內地的公司。它與中概股有重疊,但通常特指在香港上市的那部分(如中國移動、中信股份)。可以看作是“中概股”的一個子集。
H股:指在中國大陸注冊,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如工商銀行、騰訊控股)。它們也屬于中概股的范疇。
中概股數量眾多,涵蓋了互聯網科技、教育、新能源、消費等多個領域。以下列舉一些在各個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
在美國上市的代表性中概股(部分也在香港二次上市),科技/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BABA):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京東(JD):自營式電商巨頭,以高效的物流體系著稱。百度(BIDU):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也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力投入。拼多多(PDD):以社交拼團模式快速崛起的電商平臺。網易(NTES):知名的游戲開發和互聯網技術公司。
新能源與汽車:蔚來(NIO)、小鵬汽車(XPEV)、理想汽車(LI):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專注于智能電動汽車。
![]()
其他知名企業:攜程(TCOM):中國領先的在線旅行服務公司。嗶哩嗶哩(BILI):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視頻分享和社區平臺。
由于美國監管環境的變化,大量原本只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紛紛選擇回到香港進行 “二次上市” 或 “雙重主要上市” ,以規避風險并吸引更多亞洲投資者。因此,很多知名中概股現在可以在香港市場交易。
中美兩國在審計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分歧曾一度導致大量中概股被列入“預摘牌名單”。雖然簽署了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但長期的風險依然存在。上述風險疊加全球經濟形勢,導致中概股經歷了大幅度的波動和估值回調,市場信心受到一定影響。
![]()
中概股的“黃金時代”或許已經過去,但并不意味著它們失去了投資價值。其發展前景正在從過去由資本和模式驅動的高增長高估值模式,轉向由政策、技術和新需求驅動的穩健增長模式。
特別提示:文章內容僅為分析研究股市,非個股推薦,不構成買賣操作之依據,據此買賣風險自擔!
尊敬的朋友,非常榮幸您看完本文,請點贊,謝謝!請用您的發財手關注文曲塘,也歡迎到我的首頁看看,“專欄”有很多實用的財經研究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