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
前段時間,和幾個同為80后的父母聊了聊。
聊完以后,我們共同的感受是,在這個時代做父母,大家都很不容易。
尤其是80后父母,我們仿佛一直在摸著石頭過一條從未趟過的河。
![]()
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80后的成長本身就是一部時代變遷史。
我們目睹過父輩“鐵飯碗”的安穩,也親歷了市場經濟“不拼就出局”的殘酷;童年是跳皮筋、滾鐵環的煙火氣,轉瞬卻被拋入智能手機與人工智能的洪流。
![]()
這種劇烈的時代變幻,讓我們在為人父母后深陷雙重拉扯:骨子里刻著傳統教育的烙印,心中卻渴望為孩子劈開一片新式教育的天空。
比起上一代,我們面臨的課題前所未有,也常常陷入一種育兒困境:
比如一直努力向前奔跑的我們,尚未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愛,現在卻要教孩子去尋找自己的興趣錨點;
我們因為工作、社交的關系,很難將手機剝離生活,卻要讓孩子
“放下手機”;
我們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經常處于緊繃狀態,卻要做到
“松弛育兒”。
這代父母,仿佛站在傳統與現代的斷層帶上,左手是過去,右手是未來,而腳下是搖晃的現在。
![]()
80后父母
養育下一代的三大困境
1、自身“熱愛”缺失,如何幫孩子找到“熱愛”?
80后的我們,大多走的是一條“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的“標準答案之路”。
小學拼三好學生,中學拼重點高中,高中拼
985/211,大學拼考研和出國……我們的成長軌跡就像是一條被精準規劃的流水線,永遠在趕人生的進度條。
![]()
我們的童年,沒有現在這么多的興趣班,也沒有機會去深入探索自己的興趣。對某件事物的純粹熱愛,對我們來說,更像是一種奢侈品。
很多人成年以后,才慢慢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人30歲突然愛上攝影,有的人40歲開始學做咖啡。更多的人,直到中年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
然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我們連熱愛的樣本都沒給孩子看過,現在卻要教會孩子找到自己的熱愛。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悖論,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如何給予別人?
正如主持人陳銘說過的那句話:
“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教過大家該如何跟自己對話,如何審視自己最真實的需求,然后到了大學,突然間就說你要找到你的所愛,這太難了。”
![]()
這種教育斷層,在我們當父母時被無限放大。很多家長焦慮地刷著教育視頻,生怕自己耽誤了孩子的未來。
我聽說有些媽媽,為了幫孩子找到那份“命中注定”的熱愛,報了鋼琴、畫畫、運動、書法等等興趣班,周末兩天從早到晚連軸轉,孩子累得在車里就能睡著。
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抗拒不想去上課,家長自己也苦不堪言。
![]()
2、我們放不下手機,
怎么教孩子遠離屏幕?
前幾天,看過一組數據:
43%的人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看手機,20%的人在吃飯、上廁所時持續使用。
![]()
這說明,數字化時代,手機早已不僅僅是娛樂工具,而是大家的生存必需品。
甚至80后的生活,早已和手機深度綁定:
工作群消息24小時待命,孩子作業要在APP上打卡,老人看病要在手機上掛號,買菜付款要用微信支付寶……
這就是80后的無奈,我們不是沉迷手機,而是工作、生活已經和手機很難分開了。
放下手機的代價,可能是錯過客戶發來的重要消息,錯過老師發來的作業需求,更嚴重的是搞砸工作、耽誤孩子。
![]()
但孩子不懂這些無奈。他們只看到爸爸媽媽吃飯時看手機,陪玩時刷消息,睡前還要刷會兒短視頻。
80后父母,或許永遠做不到完全放下手機。那在這種耳濡目染下,我們又該如何去跟孩子講手機的弊端,教TA們放下手機呢?
3、我們活在緊繃里,
怎么教孩子學會松弛?
“35歲被裁員,房貸還沒還完,孩子剛上小學”。這不是電視劇劇情,而是多少80后正在經歷的現實。
![]()
圖源網絡
我們這代人,從小到大一直在努力奔跑,生活似乎從未給過我們可以停下來的切口。
成為父母后,更是不敢松懈。
經濟上,要擔心房貸、車貸、老人的醫藥費;
教育上,
要考慮
學區房、興趣班、留學規劃;
職場上,還要面對
35歲危機、年輕同事競爭、晉升瓶頸……
時代給80后的考卷,全是超綱題。
![]()
可最擰巴的是,我們一邊繃著無法松懈的弦,一邊卻要對孩子說“別緊張,慢慢來”。
一邊自己身心緊繃,一邊希望孩子能活得“松弛”——這種擰巴,可能是80后父母的集體隱痛。
![]()
或許我們不必執著于一份完美答卷
更重要的是做孩子的擺渡人
生活在這樣一個變化如此迅速的時代,很多問題都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
也許,我們要做的,也不是交一份完美的答卷,而是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中,努力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與這代孩子的育兒之路。
![]()
每一代父母的使命,本就是站在時代的斷層帶上,把孩子送到新世界的彼岸。
我們不必為自身的局限而自責
——那些在傳統與現代間徘徊的猶豫、在物質與精神間權衡的取舍、在“自我實現”與“為母則剛”間撕裂的掙扎,恰恰構成了80后父母最真實的生命圖譜。
或許,
真正的教育,從不是將人生經驗
“復刻”給孩子,而是
幫助孩子推開他自己世界的那扇門,
我們不必用
“媽媽當年就是這么過來的”綁架孩子的選擇,也不必因無法給予更多而焦慮。
每個孩子都是自帶密碼的生命體,父母的使命不是破譯密碼,而是守護他們解鎖自我的勇氣
正因為感受到自我的局限,所以當媽這些年,我不會用自己的人生框架去框定孩子,也不會熱衷于向他們兜售自己的人生經驗。
我不會對他們說“這事我知道,聽我的準沒錯”,而是更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去探索,“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但你可以試試你喜歡的”。
![]()
80后這代父母,或許有很多力所不能及,但我們正在努力讓孩子有機會活成他們自己。在這個意義上,80后已經足夠了不起。
跟大家共勉。
先別走,文章最后還有一條重要消息
吉米媽說:
姐妹們,馬上就要喜提“國慶+中秋8天小長假”啦!不管是打算在家躺平還是出門旅行,一定是少不了好吃好喝的,我們是吃嗨了,腸胃可受不了這波“暴擊”。
所以,過節前,我特別給大家安排了我一直在吃的Wonderlab益生菌。
![]()
一個是我自己也要囤貨,避免大吃大喝腸胃受不了,而且還會長肉,另一個是滿足團隊小伙伴和公號姐妹們的提前囤貨需求。
這次開團,除了給大家安排了一直都在推薦的針對成人的全能益生菌、針對小孩子的兒童益生菌、大吃大喝時幫助管理身材的早B晚S組合益生菌。
還安排了針對50歲+人群的銀發益生菌,很適合買來給家里老人,改善便秘和睡眠問題,而且后面還有各種節日,買來送禮也很合適,畢竟送什么都不如送健康!
還有針對敏敏人群的舒敏益生菌,換季常備,以及守護“小花園”健康的女性益生菌。
這次開團我也向品牌申請到了豐富的禮品,所有益生菌都是多買多送,推薦大家買組合或者多盒裝,畢竟是家中常備的,有囤貨更安心,可以一直吃到下一次開團!
有需要的姐妹,一定蹲好我9月21日(周日)晚上的文章,價格超驚喜!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