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印發《常用檢驗項目醫囑組套專家建議(2025年版)》(以下簡稱《建議》),直指醫療檢查領域長期存在的痛點—重復檢驗和套餐濫用。
![]()
這份重磅文件不僅首次在地方層面系統落實“最少夠用”原則,還創新性地推出27套標準化檢驗組合,為醫生開單提供了清晰、權威的實操指引,預計將徹底改變現有的檢驗醫囑模式。
《建議》要求各醫療機構結合本機構臨床診療工作實際,梳理本機構現行的檢驗組套,在確保診療需求的前提下, 遵循“最少夠用”原則,科學設計與優化檢驗項目組套,避免因組套設置不合理導致同時開具多個組套時出現重復檢驗項目。
此外,《專家建議》給出了涵蓋血液體液、生化、免疫和微生物的檢驗組套27項,具體如下:
![]()
![]()
![]()
![]()
![]()
相比于之前浙江醫保保留的組套,北京版的組套內容更加豐富,覆蓋范圍也更加全面,更重要的是,每個組套建議都給出了充分的臨床意義,組套設計的合理性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
國家要求梳理檢驗套餐,
多地官方發文:檢驗項目套餐應拆盡拆
今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疾控局聯合發布的《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檢查檢驗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多項關于檢驗套餐的要求:
![]()
1、全面梳理檢驗套餐:依據臨床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臨床路徑等,結合臨床診療工作實際,要求對醫院目前正在開展的檢查檢驗項目和項目組套(檢查檢驗包)進行全面梳理論證。
2、項目梳理原則:遵循 “最少夠用”原則,設計檢查檢驗套餐,嚴禁將臨床意義不足、缺少循證支持的項目用于臨床診療。項目梳理需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
3.重點關注項目:重點關注血尿便三大常規,血液生化、凝血、免疫、腫瘤標志物、人體基因檢測等檢驗項目組套中是否存在必要性不強或重復的項目。
4.項目分級管理、建立分級審核制度等。
隨后,多地響應國家要求,出臺了針對性政策。其中浙江省衛健委在國家文件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在“最少夠用、動態管理”原則下,醫保服務項目中的套餐可保留,其他套餐“應拆盡拆”。
浙江:檢驗套餐應拆盡拆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臨床檢查檢驗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在“最少夠用、動態管理”原則下,浙江要求醫保服務項目中的套餐可保留,其他套餐“應拆盡拆”。
同時,浙江省醫保局還明確了15個檢驗的組套設置內容。
河北:檢驗套餐摸底調查
河北省衛健委發布的《關于開展重點醫學檢查檢驗項目組套情況摸底調查的通知》中要求,填報醫學檢查檢驗項目組套統計表,做到應報盡報、應填盡填。
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將醫學檢查檢驗項目組套督導檢查納入重復檢查檢驗和違規收費集中整治工作內容,對轄區內醫療機構報送的醫學檢查檢驗項目組套統計表認真審核。
武漢、鄂爾多斯:發布專項整治通知
鄂爾多斯市衛健委在關于開展規范醫療機構檢查檢驗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中,要求醫療機構成立領導工作小組,于2025年6月15日前完成項目組套梳理論證工作,檢查檢驗項目審核相關信息化升級改造工作則需要于2025年9月15日前完成。
在武漢市衛健委6月4日發布的《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重復檢查檢驗和違規收費專項整治重點工作的通知》中,也有提到檢驗組套問題。不過是將檢驗套餐問題作為重復檢驗檢查類典型問題中的一類,具體描述為違反“最小夠用”的原則,將必要性不強的項目納入常規檢查檢驗套餐,視情況責令整改、通報、約談等。
檢驗套餐解綁“一刀切”,都有什么影響?
此前,在各地發布的《定點醫療機構使用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負面清單》中,因為檢驗套餐被罰的案例很多。
常見的有“糞便常規”與“糞寄生蟲鏡檢”、“糞寄生蟲卵集卵鏡檢”、“糞寄生蟲卵計數”同時收費;
開展血常規檢查時,同時收取血常規分項、嗜堿性粒細胞計數、異常白細胞計數、異常白細胞形態檢查、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有核紅細胞計數等費用;
電解質檢測與鈣測定、無機磷測定打包為檢查套餐,無指征為住院患者普遍開展檢測。
各地醫療機構近兩年都在大量解綁檢驗套餐項目,但隨之也有一些問題產生。
首先是臨床醫生的負擔提高,開檢查的繁瑣程度提升,得按個點選,不熟悉的項目還需要聯系醫技科室確認,增加溝通成本。有醫生吐槽:“有時候拆的太細了,醫生下醫囑都不會了,甚至找不到項目,萬一開少了讓病人重新做,又要被投訴,就是增加醫生工作量和醫患矛盾。”
![]()
![]()
![]()
其次是可能造成的試劑浪費,成本提高。
![]()
![]()
而且套餐解綁后項目組合多樣,信息系統需升級以支持復雜計費和項目管理,增加系統維護成本。同時,檢驗流程管理更復雜,需投入更多人力進行協調和管理,人力成本上升。
最后是誤診漏診風險,套餐解綁后許多相關的檢查項目需要一個一個去確認選擇,而這種情況下難免有遺漏,檢查不到位也意味著誤診漏診的概率將增大。
因此,作為全國首個官方的檢驗組套設置建議,此次北京版《建議》的發布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也期待著未來各地都能基于當地臨床診療實際組織制定各自的檢驗組套設置建議。在充分確保臨床診療需求,充分依據臨床診療指南或循證證據的前提下合理組合,既保障診療需要,又避免資源浪費,而不是盲目地“一刀切”“應拆盡拆”。
醫客說
規范是起點,精準是目標
北京《建議》的出臺,不僅是對“最少夠用”原則的落地,更是醫療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的縮影。它既為醫生提供了“精準開單”的工具,也為患者筑牢了“避免過度檢查”的防線。
未來,隨著組套的動態調整、醫生能力的提升與患者認知的升級,檢驗檢查將真正回歸“服務診療”的本質——用最少的檢查、最準的結果,守護患者的健康。這,或許就是政策背后最溫暖的初心。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醫學檢驗沙龍、檢驗醫學、嶺北山人、浙江省醫保局、華醫網等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