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深入貫徹最高檢《關于開展全國檢察機關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訴評議活動的實施方案》精神,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要求,切實提升出庭公訴能力,9月17日,省檢察院第四評議組赴公安縣,對一起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案件開展聽庭評議。評議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官代表、律師代表、市縣兩級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經濟犯罪檢察條線干警共計30余人參加庭審觀摩和評議。
![]()
![]()
庭審中,被告人拒不認罪、辯護人提出無罪的辯護意見,公訴人采用多媒體示證方式,有針對性、規范專業地出示了多組證據,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指控犯罪,并及時有效回應辯護人提出的質證意見。在法庭辯論階段,公訴人緊緊圍繞爭議焦點,從主觀明知、客觀行為、法律適用、量刑情節等方面發表了完整充分的公訴意見,并與辯護人當庭提出的“主觀不明知”“涉案金額計算錯誤”等辯護觀點展開激烈辯論。
![]()
庭審結束后,聽庭人員對庭審活動進行集中評議。評議環節沒有“溫吞水”式的客套,只有“手術刀”般的精準。評議人員既“點贊”,又“點穴”,分別給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縣人大代表李唯表示,此次庭審爭議焦點突出,辯論激烈,十分精彩。檢察機關組織案件庭審評議,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是對自己高質效辦案的嚴格要求。希望檢察機關在今后辦案過程中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等關乎人民群眾利益犯罪的打擊力度。
法官代表蔡伯耀表示,公訴人在庭審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在面對辯護人的證據突襲時依然沉著冷靜應對,針對新證據迅速提出了精準的質證意見。
律師代表劉珍珠表示,公訴人在庭審過程中始終思路清晰,不論是在舉證、質證環節還是在答辯環節均表現出彩。同時建議公訴人在指控犯罪時不僅要準確使用法言法語,也可以充分結合生活經驗,這樣既能讓聽庭人員容易理解,又能更有力駁斥被告人的辯解。
“關于主觀明知方面。《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八款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負有銷售檢疫、檢驗合格產品的義務,當被告人未盡到審慎義務時,結合其他證據可推定其明知;針對未查獲實物的案件,要加強對核心證據鏈的運用,如關鍵證人、銷售記錄賬單等。”專家代表,長江大學法學院法學系主任杜厚揚則從刑法理論的角度,對公訴人給出辦理此類案件的應訴思路。
“此次評議案件的受關注度高,指控難度大,公訴人在庭審中優異表現充分體現了公訴人的實力。在舉證質證環節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公訴意見書法庭教育內容全面深刻,整個庭審對抗過程中表現穩扎穩打。”評議組成員、全國優秀公訴人李廷、全省優秀公訴人李昱、熊瑛對公訴人的表現給予了肯定,同時對訊問問題如何設置、庭審異議規則如何適用以及如何對矛盾證據進行分析和采信等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
![]()
省檢察院第四評議組成員、重大犯罪檢察部副主任、全省檢察業務專家王志云指出,檢察機關出庭支持公訴是“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國家公訴形象的重要窗口。通過“查、看、聽、評、促”的方式對案件進行評議,有利于形成辦案出庭、復盤總結、實踐提升的良性循環,全面推動檢察人員公訴能力的提升。他強調,承辦人在審查起訴時便可充分聽取辯護人意見,并在審查報告中做好全面預判,以便制作完備的庭審預案。碰到疑難復雜案件或被告人翻供,公訴人要樹立遇強則強的意識,勇于“亮劍交鋒”;同時公訴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需要不斷反思檢視,不斷提升素能。
公安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道山強調,要照單全收評議組提出的問題和寶貴意見。對照以往辦案的思路和不足,深刻反思、查漏補缺,著力提升案件辦理質效;以實戰為抓手,繼續強化崗位練兵,提升出庭公訴能力;加強總結提煉,將好的經驗做法轉化為工作規范,持續提升案件辦理專業化水平。
![]()
2399期
![]()
![]()
作者|田雪嬌
責任編輯|王云飛 黃嬌
編輯|余靜

點“推薦”給我一個小心心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