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時,解放軍昆明軍區負責指揮西線云南方向作戰,集結了各軍兵種部隊23萬余人,同時在河口、金平、麻栗坡三個方向出擊,并以河口為主攻方向,橫掃越軍第二軍區所屬部隊。
在最重要的河口方向,昆明軍區指揮第13軍擔負主攻任務,又以陸軍第37師配置在主要攻擊方向,計劃從中路首先強渡紅河,奪取灘頭陣地,之后以猛虎奪食之勢迅速攻占谷柳、保勝,殲滅該地區之敵,打開進攻通道,為軍主力繼續向柑塘發展進攻創造條件。
![]()
陸軍第37師前身來源于紅四方面軍,在歷史上戰功累累,是威名遠揚的紅軍師。因此,第37師一直是第13軍的主力師、拳頭師,長期齊裝滿員全訓,并擔任了長達19年的戰備值班部隊。該師奉命部署到邊境后,下轄步兵109團、110團、111團和炮兵團,全師共15000余人。
遵照軍區和軍命令賦予的任務,第37師長王引生、政委明申昌、參謀長魏天培等首長仔細研究了當面地形和敵情。因為全師首先要打過紅河,所以特別考察了紅河水情。其時雖然是南方旱季,但戰前紅河沿岸連降大雨,水位大漲,使河面增寬至200米,水深達3米左右,流速湍急,且河中多暗礁,不能徒涉,只能以舟渡和架橋。
![]()
經過戰前偵察,了解到當面沿河的越軍為黃連山省地方部隊和特工、民軍約一個團2000余人。其將兵力沿河撒點部署,重點守備區域為谷柳至北山一線。谷柳是省會老街市的一個區,南北毗連著沿海區、金星區和保勝縣,與老街市區隔紅河相望。谷柳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有3條公路分別通往壩灑、沙巴、柑塘;谷柳以西為佛拉寨,與谷柳間沿河岸設有單列樁鐵絲網;佛拉寨以西是監視紅河兩岸的重要支撐點230高地,其側后是扼守通向壩灑公路的果沙、龍金地區;230高地西側是瞰制北山前沿的122、123、141高地,后面還有屏護公路的191、154、232、194等高地。
第37師首長確定了作戰決心,以全師加強炮兵第4師18團(122榴彈炮,欠1營)、軍炮兵85加農炮營(欠9連)、軍區獨立坦克團(欠1營和7連)、軍舟橋連(欠4排)、軍區防化2連(欠1排),近2萬兵力,成前后兩個梯隊部署,準備在北山至瓦窯地段強渡紅河,擴張攻勢。
![]()
計劃作戰打響后,首先以1個加強步兵營渡過紅河,攻占230、141、123、122等前沿高地,控制要點,保障舟橋部隊開設渡場;待師主力渡河后,立即前出圍殲谷柳、保勝、谷珊地區之敵,然后向維金、谷薩地區發展進攻,協同軍主力殲滅柑塘地區之敵。
第37師對當面越軍形成了9比1的兵力優勢,這又是一個打殲滅戰的架勢,一場好戲就要上演,紅軍師要再立新功!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