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阿蘭(TRR)
編譯|武一帆
圖片|TRR、軻影像
本文由TRR授權刊登
TRAIL RUNNING Review(TRR)是一家總部位于巴塞羅那的獨立媒體,專注于越野跑裝備與賽事。其團隊以專業、客觀的實測為特色,在多種復雜地形中對跑鞋、服裝、背包等進行多輪測試。平臺還提供新品預覽、賽事報道和視頻演示,幫助跑者直觀了解裝備表現。憑借獨立性與對越野跑的熱情,TRR在西語越野社群中擁有廣泛影響力,并設有互動社群。
我們分析了2025年UTMB(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賽)的10款冠軍跑鞋,包括男子組和女子組前五名所穿的鞋款。這是一場穿越各種地形的超長距離比賽,賽道總體上以適合奔跑的路段為主。
回顧頂尖選手們的足下裝備,我們可以發現高厚度中底的跑鞋占據了主導地位。我們看到,追求極致緩震與動態和回彈性能并不沖突,因為這些跑鞋普遍擁有非常明顯的弧形滾動設計(rocker)設計,并在內部加入了碳板或某種類型的剛性元件。
以下是2025年UTMB的冠軍跑鞋:
![]()
![]()
![]()
![]()
男子組 >
第一名
湯姆·埃文斯(Tom Evans)
第二名
本 · 迪曼 ( Ben Dhiman )
![]()
>Asics Metafuji Trail 2
● 優點:
回彈性: 這是一款競賽級跑鞋,響應極快,高速奔跑時表現卓越。
舒適性: 盡管是一款有些極致的跑鞋,但它依然舒適且結構良好。
緩震性: 既不過于軟糯,也不過于硬朗,恰到好處的柔軟。
抓地力: Asics Grip 外底技術在任何 條件下都表現出色。
鞋帶與系帶系統: 特殊形狀的鞋帶可以實現精準的鎖定,最重要的是,數公里的奔跑后仍能保持張力。鎖定感非常好。
● 缺點:
鞋帶收納環位置不佳: 收納多余鞋帶的彈性環距鞋結位置稍遠,依據不同系法可能出現鞋帶尾端無法觸及彈性環的情況
有誘發足內旋的傾向: 這雙鞋可能會讓我們足部內旋。如果本身就有內旋問題,需要謹慎考慮。
在技術地形中不穩定: 碳板的剛性使其在多石或不平坦的地形上并非最佳選擇,尤其是在試圖快速通過這些路段時。
● 總結:
“從穿上的第一刻起,你就感覺它與眾不同。”
毫無疑問,Asics Metafuji Trail 是一雙從你穿上的第一刻起就感覺與眾不同的跑鞋。極致的緩震感與中底碳板的剛性相結合。
如果不是因為其出色且功能強大的外底耳齒,這雙鞋完全可以成為一雙公路馬拉松跑鞋。260克的重量讓它感覺輕盈且回彈迅速,非常迅速。從邁出的第一步到長距離訓練的最后幾公里,始終如此。
FF Turbo 緩震材料柔軟舒適,同時能夠保持其結構穩定,不會感覺過于軟糯。再加上中底的碳板和下層的 FF BLAST PLUS 泡棉,共同構建了舒適性、緩沖性和反應性完美融合的三重奏。
這雙鞋的高厚度鞋底和碳板的剛性意味著它不適合所有人。它非常適合那些在技術性不強的路面上以較快配速奔跑且擁有良好跑步技術的跑者。它不適合初學者,不適合在非常技術性或不平坦的地形上奔跑,也不適合追求極致落地穩定性的跑者使用。
盡管是一款極致的競賽級跑鞋,Asics Metafuji Trail 的鞋面結構卻相當不錯。雖然鞋面相當薄且極簡,但在后跟區域我們能找到一個堅固且帶有襯墊的結構,提供了更多的支撐、保護和舒適性。
在舒適性方面,我們對這雙 Asics Metafuji Trail 沒有任何可指摘之處。或許審美見仁見智,但絕不會感到不適。既能滿足高速競速需求,也能從容應對艱險地形的徒步穿越。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它適合的地形類型有些模糊。它肯定不是一雙用于巖石和陡峭地形的高山鞋,而是能根據跑者能力適應多種地形的產品。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將是一雙適合路跑的鞋,用于非技術性、尤其是路面平整的小徑。鞋子的剛性使其難以適應不平整的步態,但其極其高效的外底又使其可以在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地形上奔跑。
我們可以穿著它跑多遠很難定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這雙鞋的適應程度。不僅僅是這雙鞋,而是對所有碳板跑鞋的適應程度。肌肉力量充沛者完全可將其用于百英里級超長越野;而碳板對肌肉的額外負荷可能使肌力較弱者更適合馬拉松或百公里以內賽事。
![]()
第三名
喬什·韋德(Josh Wade)
![]()
>THE NORTH FACE SUMMIT VECTIV PRO 3
作為 The North Face 越野跑產品線中最知名和最高端的鞋款,The North Face Summit VECTIV Pro 3 在2025年迎來了顯著的改變和重要的升級。這是一款為長距離比賽(提供大量緩震)而設計的競賽級鞋款(兼具回彈和動態性能)。
重要的變化在于中底,其結構和 VECTIV 技術的構成都發生了改變。
首先,鞋底厚度增加了4毫米。現在的后跟高度為37毫米,前掌為31毫米,保持了6毫米的高差。這增加了鞋子的整體緩震性能。
VECTIV 3.0 技術移除了從中底側翼突出的碳板設計,改為將其嵌入到兩層復合泡沫之間(此前直接位于鞋墊正下方)。原先中底側面的碳板剛性可能引發不適,新版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現在可見的黑色外露板件為TPU材質,在提供穩定性的同時避免了碳板的侵入感。
碳板仍然存在,鞋體保持高強度剛性。弧形滾動設計(rocker)也非常明顯,前掌大幅上翹以增強動態滾動——這種激進設計可能導致行走體驗不佳。外部的 Peba 復合材料與前代類似,而在碳板上方,有10毫米的氮氣注入TPU層(中底內部黃色部分),旨在提供更高的舒適度。
The North Face Summit VECTIV Pro 3 的鞋面由相當開放的網眼材料制成,以保證良好的透氣性。正如你可以想象的,它完全不堅硬,所以沒有太多的支撐或保護,僅在后跟區域設有基礎框架支撐。
在外底方面,延續當前市售款的Surface CTRL橡膠配方。紋路設計與耳齒深度(3.5毫米)保持不變。雖更適合硬質路面,但耳齒間距設計仍保有一定全地形適應性。
The North Face Summit VECTIV Pro 3專為追求動態響應、志在長距離賽事突破的跑者而生。
![]()
第四名
多吉 (JI DUO)
![]()
>HOKA TECTON X 2
今年 Hoka 首次推出了帶碳板的越野跑鞋——Hoka Tecton X。現在,就在年底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了將在2023年初發布的第二代版本。(注:該跑鞋評測發布于2022年12月6日)。Hoka Tecton X 2基本延續初代設計理念,主要升級集中在鞋面區域。
這款 Hoka Tecton X 2 的鞋面采用了 Matryx 技術。這是該品牌已在其 Speedgoat 和 Mafate 的 EVO 版本中使用過的一種材料,旨在使鞋子更輕并具有良好的耐用性。Matryx 是一種非常耐磨的材料,為鞋子提供了基礎支撐。在 Hoka Tecton X 2 上,在Tecton X 2上體現為貫穿中前掌的白色纖維網狀結構。
中底的高差為5毫米,采用源自公路跑鞋的雙密度ProFly-X復合科技:下層提供堅實動態響應,上層則呈現柔軟觸感。與初代一脈相承的核心奧秘在于貫穿腳跟到腳趾的雙碳板結構——借鑒地殼板塊構造原理(Tecton即由此得名)的平行雙板設計,為中小長距離快速越野競賽注入強勁推進力。
Hoka Tecton X 2 的外底設計簡潔。4毫米低凸耳齒專為非技術性硬化路面高速奔跑優化,并采用了 Vibram Megagrip外底和 Vibram Megagrip Litebase 技術。毫無疑問,外底的設計極大地幫助這雙鞋保持了驚人的重量(男款252克,女款211克)。
Hoka 通過微小的改進更新了其2022年的重磅產品,以鞏固其最具回彈性的長距離跑鞋的地位。碳板科技已成為越野跑領域的常態,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推出自己風格的碳板鞋款。
![]()
第五名
蒂博·加里維爾(Thibaut Garrivier)
![]()
>HOKA ROCKET X TRAIL 樣鞋
Hoka Rocket X Trail 是Hoka品牌在2025年的重磅產品之一。直接受到其同名公路跑鞋的啟發,這款鞋將競賽基因帶入了越野領域,但仍然專注于緊實、快速且技術難度不高的地形。沿著 Tecton X 或 Mafate X 等型號開創的道路,Hoka 在這里引入了一款帶碳板的跑鞋,但這次的設計有所不同:一個 H 形碳板。這種形式在剛性、推進力和適應性之間提供了很好的平衡,比 Tecton X 的剛性平行碳板更具柔韌性。這使其成為大眾跑者或在輕快配速下訓練的更友好的選擇。
至于外底,依舊是Hoka 自家的復合材料,配有3毫米的耳齒,比其他越野型號要低調得多。這證實了 Rocket X Trail 是為緊實和干燥的地形設計的,并且可以是一個出色的“從家門口到山野”(door to trail)或混合公路與林道的選擇。當然,它不適合泥濘或高山環境。
整體幾何結構保持了Hoka的厚底哲學:高底盤、中底雙層泡棉以及寬大的鞋底。這確保了為那些希望在不給腿部帶來過多負擔的情況下累積里程的跑者提供出色的緩震。同樣令人驚訝的是鞋領和鞋舌區域的厚實襯墊,這在碳板鞋款中并不常見。
相比之下,前部鞋面則非常簡約,幾乎沒有加固,以保持透氣性和輕量化。憑借其268克的重量和舒適而快速的特性,Rocket X Trail 非常適合高強度訓練、非技術性地形的比賽或快節奏的長距離奔跑,特別是對于來自公路跑的跑者或尋求更流暢滾動感的跑者。這是一款輕便、快速且多功能的跑鞋,將碳板技術擴展到不那么極端的領域,并提供了一個比 Tecton X 更易于駕馭的選擇,無論是在腳感還是適應性方面。
![]()
![]()
女子組 >
第一名
露絲·克羅夫特(Ruth Croft)
![]()
>ADIDAS TERREX AGRAVIC SPEED ULTRA
我們從2022年2月起就一直在等待這一刻,當時我們第一次看到 Pablo Villa 在 Transgrancanaria 賽事中穿著著名的阿迪達斯樣鞋。此后這款鞋陸續出現在多位精英跑者腳上,亦亮相于UTMB等頂級賽事。如今它終于正式命名,并預計將于2024年春季上市:這就是阿迪達斯Terrex Agravic Speed Ultra——一款超緩沖越野跑鞋,以公路跑鞋基因為內核,內置碳板科技。
該鞋款將與其姊妹款阿迪達斯 Terrex Agravic Speed同步推出,后者是一款相似但鞋底更薄且內部沒有碳板的型號。
中底是這款鞋的重中之重,因為它的鞋面和外底都非常簡約,卻在中底實現極致緩沖。它的后跟高度為42毫米,前掌為34毫米,高差為8毫米。這是一個真正的“床墊”,而且像優質床墊一樣,觸感極佳。為此,他們使用了最高端的復合材料,也就是競賽級公路跑鞋所使用的 Lightstrike Pro。因此,Adidas Terrex Agravic Speed Ultra 在緩震方面非常舒適,同時又輕便且回彈迅速。
為了增強回彈性,它們內部還加入了一塊板。選擇的材料是 Pebax,該板件采用蜘蛛網狀前后延伸設計以提升穩定性,這種材質與形態的選擇完美平衡回彈與穩定,專為越野跑場景優化。
此外,我們可以觀察到 Rocker(鞋頭相對于地面的高度)非常明顯,以促進動態性能。
鞋面延續公路跑鞋極簡理念:它極其簡約。薄鞋舌,無襯墊,無剛性結構。雖采用耐磨材質,但支撐性極其有限,僅適合特定精英跑者。
在 Adidas Terrex Agravic Speed Ultra 的外底上,我們看到了德國品牌慣用的馬牌(Continental)復合材料。據說這種復合材料經過改良,以增加對地面的附著力。耳齒再度貫徹極簡公路風格:僅2-3毫米凸起高度與寬幅造型,在硬化路面實現最大接觸面積,但復雜地形咬合力有限。
Adidas Terrex Agravic Speed Ultra 是一款為超長距離比賽設計的競賽跑鞋,非常適合技術難度低、適合奔跑、可以保持高速的路段。這款競速利器展示了頂尖超馬跑者中的一個明顯趨勢:將公路跑鞋的技術應用于山地越野。
![]()
第二名
卡米耶·布魯亞斯(Camille Bruyas)
![]()
>SALOMON S-LAB ULTRA GLIDE 樣鞋
● 優點:
極佳的舒適性 ,得益于襯墊、彈性鞋面和 Relieve Sphere 技術。
緩震充足但回彈迅速。
設計非常吸引人。 純粹的薩洛蒙風格。
穩定性實現得非常好。
所有部分的耐用性都很好。
● 缺點:
在要求高的地形上,外底的抓地力可以更好。
● 總結:
“良好的穩定性是這款 S-Lab Ultra Glide 的意外之喜。”
薩洛蒙幾年前就開始了其越野跑鞋系列的演變。這個過程使這個來自安納西的品牌開發出更緩震、對大眾更友好的跑鞋。Ultra Glide 系列很好地體現了薩洛蒙的這一意圖。本季,Ultra Glide 3 和競賽級 S-Lab 系列的一個版本——Salomon S-Lab Ultra Glide——問世了。這里我們將討論后者,它的特點是更高端的做工,無論是在鞋面面料還是中底復合材料上。
Salomon Ultra Glide 3和S-Lab Ultra Glide 都帶來了一個重大的創新,即這種新的波浪形外底和中底幾何結構,帶有一種薩洛蒙稱之為 Relieve Sphere 的球形凹坑。這是薩洛蒙研究和開發的一項新技術,有助于最小化足底的壓力點,減少該區域的疲勞和問題。除了在跑步中的效果外,這項新技術還帶來了非常吸引人的設計,賦予鞋子一種未來感。結合薩洛蒙的紅白配色,這是一款優雅而現代的跑鞋。
Salomon S-Lab Ultra Glide 的其他特點包括290克的重量,以及前掌35毫米、后跟41毫米的“超厚鞋底”,為我們提供了均衡的6毫米高差。緩震明顯充足,但這還不是全部。位于足下的 Energy Foam+ 復合材料被 Energy Foam 包裹,提供了驚人的回彈性,使我們能夠以輕快的節奏奔跑,并有強烈的回彈感。
另一方面,鞋面面料具有彈性,提供了出色的足部貼合度和舒適性。得益于這些特點,Salomon S-Lab Ultra Glide 是一款適合長距離訓練或參加長距離比賽的有趣鞋款。鞋子的結構,帶有大型的中底側向穩定器,將使各種體重的跑者都能使用這款鞋,并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距離。
這款表現如此出色的跑鞋的不足之處在于外底。外底的 Sphere Relieve 系統減少了可用于放置耳齒的空間。外底在緊實地面或濕土上的牽引力很好,但在泥濘、光滑巖石或濕滑石面地形時,抓地力會面臨挑戰。
最終耐久性測試結果相當令人驚喜——應該說是意料之中,畢竟S-Lab徽標本身就是卓越工藝的代名詞。
![]()
第三名
卡塔琳娜·哈特穆特(Katherina Hartmuth)
![]()
>HOKA MAFATE 5
2025年Hoka推出兩款全新Mafate系列跑鞋:此前已發布的Hoka Mafate X(配備碳板、增強緩沖、適用于簡單地形),以及本次重點介紹的Hoka Mafate 5——作為Mafate Speed 4的自然演進版本,順便說一句,它名字中的“Speed”被去掉了。
Hoka Mafate 5 以其緩震性能脫穎而出。如果說之前的 Mafate 型號已經是該領域的標桿之一,那么隨著近幾季超厚底跑鞋的興起,Mafate已經變得相當標準了。第五代產品將后跟高度提升至44毫米,前掌增至36毫米,跟差從4毫米調整為8毫米。采用雙密度中底材料,在舒適性與穩定性間取得精妙平衡。
鞋身結構針對重量級跑者提供強力支撐。需知在Hoka超長距離越野跑鞋矩陣中,Mafate系列始終是技術性地形的首選解決方案。
外底采用了 Hoka 的常規設計,并非完全覆蓋,而是由不同部分組成,以增加輕量化和地形適應性。使用的復合材料仍然是 Vibram Megagrip,并采用了 Traction Lug 技術來增強牽引力。其5毫米深的耳齒將為鞋子在不同地形類型上提供相當大的多功能性。Hoka Mafate 5 帶來了有趣的改變,與 Speedgoat 區分開來,為體重稍重的跑者提供了具有 Hoka 理念的跑鞋。
![]()
第四名
安娜·卡爾森(Anna Carlsson)
![]()
>ASICS TRABUCO MAX 4
日本知名品牌繼續在其越野跑系列中延續Trabuco Max傳奇,推出全新第四代產品。正如其名,這款MAX級緩沖跑鞋旨在為跑者提供極致緩沖平臺。
Trabuco Max 4專為長距離跑者設計,滿足他們對高強度緩沖與性能表現的雙重需求,通過特殊幾何結構增強動態運動表現。
該鞋款主要適配中等及輕量體重跑者,其支撐性主要來源于包裹足部的中底結構,沒有太多的鎖定或支撐。
為了幫助山地跑者長時間奔跑,Asics Trabuco Max 4 配備了 Guidesole 技術,旨在以最少能耗覆蓋最長的距離。FF Blast+ ECO版本緩沖材料(推測含有再生材料成分),高輪廓設計配合更柔軟、更靈敏的新型復合物——相較傳統FlyteFoam材質,這種已應用于品牌多款越野跑鞋(原用于公路款)的材料顯著提升回彈反饋。
一雙長距離、鞋底如此厚的跑鞋通常動態表現受限。為解決這一問題,ASICS為Trabuco Max 4設計了顯著的弧形滾動設計(rocker)。
該鞋款延續了品牌風格,配備ASICSGRIP復合外底——這種自初代Trabuco便令人驚艷的材料現已普及至全系列。非全覆蓋外底設計布滿排水孔,既減輕重量又有效防泥附著。中等凸耳經重新設計,使Trabuco Max 4具備多地形適應性(高難度技術地形除外)。
ASICS Trabuco Max 4已正式上市。適合追求卓越地面隔離感、主要在簡單地形奔跑的跑者選擇。
![]()
第五名
馬埃勒·德魯阿茲(Ma?lle Deruaz)
![]()
>HOKA TECTON X 3
● 優點:
極佳的舒適性。
良好的回彈性和動態性能: 碳板和 PEBA 中底。
防沙套可防止污垢或物體進入足部區域。
多功能的 Vibram Megagrip 外底。
● 缺點:
穩定性非常有限,嚴重影響其在技術地形中的使用。
● 總結:
“由兩位UTMB冠軍設計的新版 Hoka Tecton X。”
Hoka推出全新升級版競速碳板越野跑鞋——Hoka Tecton X 3,專為長距離越野賽事設計。這款鞋在舊版基礎上進行多項革新,其原型鞋已由UTMB冠軍得主吉姆·沃姆斯利(Jim Walmsley)與文森特·布魯亞爾(Vincent Brouillard)上腳測試。
重大更新在于新增踝部防沙套設計:一方面能有效阻擋碎石泥沙侵入,但另一方面穿脫便利性有所犧牲,且踝部支撐性略顯不足。防沙套設計優劣見仁見智。鞋面延續使用Matryx科技材質,保持耐用性、輕量化與透氣性的平衡。
中底結構迎來重要變革:采用雙層PEBA泡沫科技,在確保輕量回彈的同時提供偏硬質的緩沖體驗(5毫米跟差)。中間繼續搭載分體式碳板增強穩定性,新增雙側翼設計進一步優化整體穩定表現。
外底同樣迎來良性升級:配備Vibram Megagrip大底與更具通用性的4毫米耳齒紋路。非全覆蓋式外底設計使中底部分區域直接外露。
總體而言,這些特性造就了一款極具特色的跑鞋:超薄鞋面結合防沙套帶來極致舒適性,但穩定性相對薄弱;中底+碳板+搖桿幾何則提供卓越回彈性能。整鞋重量僅223克,作為長距離跑鞋極具輕量優勢。
除了提到的穩定性不足的感覺外,緩震感覺垂直于腳下,且鞋底厚度相當高,也加劇了這一問題。分體碳板與側翼設計或許難以應對高難度技術地形。因此Tecton X 3更適用于簡單小道,不過外底在任何地形都能提供可靠抓地力。
最后,整雙鞋的耐用性很好。中底非常耐用,似乎不會變形,耳齒也幾乎沒有磨損。鞋面是我們有些疑慮的地方。盡管 Matryx 質量很好,但彎折點似乎有些脆弱。■
![]()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
trailrunner@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