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
每個人都是數據的提供者和使用者
在便利生活的同時
也暗含個人信息泄漏風險
你知道自己在使用App、小程序時
點擊“同意授權”后
提供了多少個人信息嗎?
多年來
你又隨手“授權”了多少第三方機構?
在有意無意間開通的免密支付
又“偷”走了你多少錢?
近日,“支付寶賬號解除授權”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引起熱議。一位博主建議大家打開支付寶,查看“個人信息授權管理”,稱有望不到頭的“驚喜”,同時呼吁順便查下“免密支付/自動扣款”。
![]()
有人發現
與上一次檢查時相比
自己多了15個
“免密支付/自動扣款”服務的項目
包括付款碼免密支付
乘車碼支付、自動還款
打車軟件、定期扣款投資理財
外賣軟件、視頻會員等
還在不久前被某視頻會員自動續費
扣了200多元會員年費
![]()
還有網友表示
自己被莫名其妙扣款5199元后才發現
開通了某軟件高級會員
“大家一定不要在充軟件會員的時候
選擇自動續費
如果選了一定要去設置里取消訂閱!”
![]()
如何避免被自動續費“背刺”?
消費者可定期檢查和管理
“免密支付/自動扣款”
查看具體步驟為
支付寶
「我的」—「右上角齒輪圖標?」
「支付設置」—「自動續費/免密支付」
「我」—「服務」—「錢包」
「支付設置」—「自動續費」
![]()
此外
針對“自動扣費”的情況
江蘇消保委發布過消費提示
提醒廣大消費者
要謹慎開通自動扣款功能
除生活場景中高頻率出現的小額公共服務外,對各種會員、出行、游戲等的自動扣款(免密支付),消費者在開通時要多權衡利弊,特別要留意首月(次)優惠后自動續費的約定。
同時,應定期清理支付軟件的免密授權、自動續費功能。
此外,要養成定期核查賬單的良好習慣,把銀行、微信、支付寶、電信、水電氣等賬單逐一查對,看看是否有異常扣費,如果有異常扣費,要分析原因,及時進行處置,以免侵權行為長時間發生,自己還不知情。
來源:央視新聞、支付寶、新浪微博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