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陜西榆林米脂縣,黃土高原還籠罩在一片薄霧里,馮亞波已早早站在小米加工車間。他隨手捧起一把金黃飽滿的谷粒,在掌心輕輕揉搓,迎著光仔細打量小米的色澤與質地。
車間里機器轟鳴,新米飄香。流水線上,一粒粒小米經過多道工序,被分裝進印有“三哥哥”品牌的包裝袋中。這一切,對這位剛獲評全國勞動模范的80后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一首流傳甚廣的陜北民謠,唱出了小米在這片黃土地上的特殊地位。過去靠天吃飯的黃土高原,如今正借著這一粒粒小金米,走向產業化、品牌化的新路。
![]()
(金秋時節,小米漸熟,整片高原仿佛掀起層層金浪)
能揭三層米油,小米“滋養”出大產業
米脂,素有“中國綠色生態小米之鄉”的美譽。地名的由來——“米汁淅之如脂”,道出了這里小米的出眾品質:米油濃厚,熬煮出的米湯能揭起三層油皮。在歷史上,米脂小米還曾位列“四大貢米”之一。
馮亞波是土生土長的米脂人,出身農家,父輩世代種植小米。2002年剛入行時,他只懂傳統種植,對加工和銷售一無所知。“算是誤打誤撞,一種就是二十年。”他笑著說。
為摸透小米的“脾氣”,2007年他加入當地合作社,從去殼、篩選到包裝,每道工序都親手做過。之后,他成立三哥哥農產品有限公司,邁出品牌化第一步;2015年又創立陜西銀波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專注小包裝小米,推動傳統農產品走向標準化、商品化。
如今,公司旗下運營“舌尖上的貂蟬”“貂蟬牌米脂小米”“三哥哥”三大品牌。其中,“舌尖上的貂蟬”以貂蟬故鄉作為賣點,市場認可度高,復購率持續提高。
好小米,源于匠心與標準。馮亞波親手熬過上百鍋小米,反復調試水米比例和火候,最終總結出適宜的熬煮方法:用自來水、大火轉中火,小米免淘洗直接下鍋。如今,這套方法就印在產品包裝上,成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紐帶。
![]()
(馮亞波在小米加工廠原糧儲備庫檢查小米品相)
加工環節中,嚴格的品控始終貫穿全程。“農作物生長周期長,口感好、色澤好靠的是一代代人的選育與積淀。”馮亞波說,“只有不斷提高各環節標準,才能真正做出品牌。”
搭上電商快車,米香飄進千家萬戶
很長一段時間,受限于加工水平和傳統銷售渠道,米脂小米很難真正走出陜北。2016年,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馮亞波敏銳察覺到電商可能是打破困局的關鍵。
這一判斷在2019年正式落地——“三哥哥”入駐拼多多,從店鋪注冊到詳情頁設計,馮亞波帶領團隊向外地電商取經,以“能揭三層米油”這樣直觀生動的描述打動消費者。
2024年,通過推出1斤真空裝、5斤袋裝等多種規格,壓縮成本讓利消費者,店鋪銷量實現爆發增長,旺季時日訂單量突破3萬單。
在拼多多平臺上,“三哥哥”牌小米已收獲數萬條好評,“米油厚”“香氣足”“會回購”成為用戶反饋的高頻詞。品牌還延伸開發出小米咖啡、小米鍋巴、小米油等深加工產品,反響不俗。
![]()
(“三哥哥”公司生產的小米,這是“舌尖上的貂蟬”包裝)
今年4月,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計劃,宣布未來三年投入超1000億元資金與流量資源,助力商家高質量發展。在農業領域,依托“千億扶持”,拼多多啟動“多多好特產”專項,持續加碼品質農貨和商家的扶持。
“三哥哥”公司成為受益者之一,其官方旗艦店連續半年入選“百億補貼”專區。今年豐收節期間,在平臺加碼曝光下,米脂小米加速走向全國市場,拼多多“三哥哥官方旗艦店”近三個月新增好評10萬余條。
“平臺減輕了我們的銷售壓力,讓我們能把更多利潤反哺農戶,” “三哥哥”電商團隊負責人張躍龍表示。
更讓團隊驚喜的是,拼多多去年推出的“偏遠地區中轉計劃”,也幫“三哥哥”打開了西北偏遠地區的市場。“以前發往偏遠地區的郵費比米還貴,根本不敢想,”張躍龍說,“如今借助中轉倉與補貼,小米能以更低成本送達。”西北偏遠地區訂單占比從幾乎為零逐漸增長,青海、內蒙古消費者頻頻回購:“終于吃到正宗的陜北小米。”
![]()
(馮亞波與農戶在田間了解小米種植情況)
00后大學生返鄉,讓小米產業更有奔頭
00后大學生高央是這片土地上變化的親歷者。
原本在西安某中學擔任體育教師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回到米脂,走進小米加工廠,投身電商供應鏈管理工作。
轉變的契機來自家人的一通電話。得知家里種的小米價格低、銷路難,高央萌生了通過網絡幫家里賣小米的想法。
剛開始,他在網上銷售自家小米,月收入約四五千元,加上線下銷售已能滿足基本生活。真正的轉折發生在他參加的一次電商培訓會上——在那里他結識了“三哥哥”品牌公司人員常浪浪,并通過他接觸到“三哥哥”創始人馮亞波。因理念相投,高央最終選擇加入團隊,擔任訂單專員,主要負責供應鏈管理。
如今的高央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倉庫庫存,安排生產補貨,處理售后。“相比以前當老師時的規律作息,電商行業幾乎沒日沒夜,非常繁忙,但學到的東西也多得多。”他表示。
更讓他開心的是,大學同學也返鄉加入團隊負責財務,兩位年輕人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新生力量。
回顧這段經歷,高央坦言最初也有“學歷包袱”,覺得大學畢業回鄉賣小米不體面。如今他的想法徹底改變:“我向同學老師推薦小米,從不夸大,就讓他們看我和家人天天吃的是什么。好產品自己會說話。”
![]()
(加工廠里,一袋袋小米按克重打包完成,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為400余人提供就業,小米變身“致富米”
“只有讓農戶賺到錢,企業才能走遠。”這是馮亞波常說的話。多年來,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場價2到3毛錢的價格收購農戶原糧,并約定品種與種植方式,確保純度與品質。
現在小米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戶的“致富米”。馮亞波公司合作種植面積達3500余畝,直接、間接為4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
今年4月,馮亞波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但他卻說,最好的榮譽不是獎章,而是“消費者說你這小米熬出來真香”,是“農戶說今年又能多掙幾千塊”。
夕陽西下,黃土高原上千溝萬壑被染成金黃。加工廠內機器嗡鳴,來自拼多多的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這碗從陜北小城“熬制”的小米正香飄萬里,也讓當地農戶過上了更有奔頭的好日子。
來源 | 華商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