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傳導耳機通常以開放式的佩戴方式著稱,適合運動或長時間使用,但音質往往被詬病“單薄”。而BQRYZ WINTER2它采用了混合式設計:結合了11.6mm中高頻骨傳導單元和12mm定制雙腔體動圈單元,專門彌補傳統骨傳導在低頻上的不足。官方說這樣既能保持舒適性,又能提升整體聽感,我當時心里還挺期待的——畢竟市面上同時做好這兩點的耳機并不多。因此我覺得入手試試看。
![]()
開箱:精致與實用并存
BQRYZ WINTER2的包裝很簡潔,紙盒印有耳機的線條圖,打開后是黑色內襯,耳機本體、配件整齊擺放。內容包括:耳機本體、三合一可換插頭(Type-C、USB-A和3.5mm音頻接口)、一條單晶銅手工編織線材、一個收納袋、9對耳帽。第一印象是“精致”——耳機殼體是鋁合金材質,手感冰涼且扎實,表面做了磨砂處理,不容易留指紋。顏色是淺綠色,低調又不失高級感。設計上,它融入了蛇年元素,曲線流暢,像蛇身一樣柔滑,握在手里很舒服。比我之前的耳機好太多,畢竟鋁合金不僅美觀,還能提升骨傳導的效能。
![]()
線材是高純度銅線,摸起來柔軟細膩,不容易打結。可換插頭設計很實用,我常用Type-C接口連手機和筆記本,插拔穩定,螺紋式連接避免松動。開箱過程整體很順暢,沒有冗長的說明書或多余配件,一切從簡,符合我這種“怕麻煩”的人。
![]()
試戴:舒適得幾乎忘記存在
佩戴體驗也讓我眼前一亮。BQRYZ WINTER2是耳掛式設計,骨傳導單元不進入耳道,而是貼在顴骨上方。我第一次戴上時,有點不習慣——它輕巧得幾乎沒重量,鋁合金殼體散熱好,不會悶熱。調整了幾下后,它穩穩掛在耳朵上,即使搖頭或彎腰也不會掉。辦公室坐了半小時后,我居然忘了自己戴著耳機!這種“無感佩戴”讓我驚喜,尤其適合長時間使用。
![]()
這種得益于它的設計升級:比前代縮減了22%的厚度,更貼合頭部曲線。晚上回家后,我繼續戴著它聽音樂,兩小時下來耳朵沒有任何不適。這點對我這種通勤族和辦公族來說,是最大的加分項。
![]()
音質:三頻順滑,身臨其境
音質部分,我算不上發燒友,但平時愛聽流行音樂和播客。BQRYZ WINTER2的表現超出了我的預期。尤其是中高頻的表現——用它聽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前奏中的小提琴線條清晰,有種潤澤的亮度,不刺耳,也不會被伴奏壓住,人聲口型和氣息細節都還原得挺自然。
![]()
低頻是由那枚12mm雙腔體動圈負責的,比我預想中扎實很多。比如播放Billie Eilish的《bad guy》,開頭的鼓點低沉有彈性,量感足夠但不會轟頭,氛圍烘托到位,又不會糊成一片。整體三頻銜接得很順滑,沒有出現骨傳導常見的中低頻脫節問題。
![]()
我平時也喜歡睡前聽一些ASMR或環境音類的播客,這款耳機對細微聲音的還原能力讓我挺滿意的。雨滴聲、紙張翻動、甚至遠處腳步聲都呈現得絲絲分明,有那種“耳邊低語”的沉浸感,安靜不躁。
![]()
官方提到它用了日本進口銀鈀線圈和釹鐵硼磁鐵之類的配置——這些術語我其實不太懂,但實際聽起來,聲音的響應確實靈敏,尤其是瞬態表現,比如吉他撥弦或者鼓點起落都很干脆,幾乎沒有拖沓感。
![]()
跟我之前用的那副入門級入耳式耳機相比,WINTER2最明顯的優勢就是聲音更寬松、更真實,人聲和樂器之間的距離感處理得更好,聽不同風格的音樂適應力更強。當然,我也注意到它的極高頻延伸相對保守,一些極高頻細節可能不如專業HiFi耳機那么銳利,但對我這種日常通勤和休閑聆聽來說,完全夠用,耐聽反而更重要。
![]()
總結:推薦給追求舒適與音質平衡的人
用了BQRYZ WINTER2差不多一個星期,我已經完全習慣并且喜歡上它了。說實話,之前我對骨傳導耳機一直有些保留,總覺得它們在音質上難免妥協。但這副耳機不太一樣——尤其是跟我以前用過的普通骨傳導耳機相比,它的混合單元設計確實做到了舒適和音質之間的平衡。價格方面,2299就能入手,我覺得在同類產品里性價比挺不錯的——尤其是考慮到它用了鋁合金殼體、可換線設計,9對耳帽,還有那條挺扎實的單晶銅鍍銀線。不管你是在地鐵上想安靜一會、在辦公室需要專注、還是運動時想保持節奏感,這副耳機都應該能滿足需要。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