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仇雪恨,意思是說報冤仇,除怨恨。成語出自《淮南子·汜論訓(xùn)》,“種輔翼越王勾踐,而為之報怨雪恥,擒夫差之身,開地數(shù)千里,然而身伏屬鏤而死。”
春秋時期,在晉楚爭霸的大背景下,晉國扶持吳國以牽制楚國,吳王壽夢在晉國的支持下迅速崛起,給楚國帶來的巨大的威脅,以致“無歲不有吳師”。為了牽制吳國,楚國則扶持吳國南部的越國,吳越爭霸由此開始。
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鳩淺即位,是為越王勾踐。次年,得知允常去世的吳王闔閭,出兵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用死士在陣前自殺的戰(zhàn)術(shù),敗吳于檇李,闔閭亦因受傷不久后去世。闔閭臨終前,告訴兒子夫差說:“一定不要忘記向越國報仇。”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即位后日夜厲兵秣馬,決定先發(fā)制人,不顧范蠡勸阻,率先出兵伐吳,結(jié)果在夫椒遭遇大敗。在吳軍的追擊下,越軍一敗再敗,國都埤中亦被攻陷,勾踐則被吳軍圍困于會稽山頂部的平陽。
絕境下,勾踐聽從范蠡的建議,向吳王夫差求和稱臣,并通過行賄的方式,成功通過吳國太宰伯嚭說服吳王夫差,接受了越王勾踐的請和。此后,越王勾踐入?yún)侨辏瑸榉虿钗柜R牽馬,甚至問疾嘗糞,取得夫差信任,最終得以歸國。
文種是越王勾踐的重要謀臣,勾踐戰(zhàn)敗之后,出使吳國求和,以及建議賄賂伯嚭的皆是文種。
勾踐歸國之后,臥薪嘗膽,時刻提醒自己不忘會稽之恥,文種則為勾踐獻“伐吳九術(shù)”。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勾踐對外繼續(xù)討好吳王夫差,給其送去西施等美女和錢糧木材,讓夫差失去戒備沉迷享樂;對內(nèi)則通過休養(yǎng)生息、鼓勵農(nóng)桑、招攬移民等方式,不斷恢復(fù)和增強國力,為復(fù)仇積累實力。
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年),吳王夫差為爭霸中原,決定趁著齊景公去世,齊國內(nèi)部政變頻頻的機會,北上攻打齊國。不過,夫差又聽說勾踐苦心養(yǎng)士,擔(dān)心越國會趁機攻吳,便決定在伐齊之前,先進攻越國。
恰逢端木賜(字子貢)為救魯伐齊出使吳國,力勸夫差以伐齊為先。端木賜隨后又來到越國,勸說勾踐助吳發(fā)兵攻齊,勾踐于是派文種出使吳國,向夫差獻上寶劍名器,表達越國的恭順,并請求讓越王和三千越軍隨吳國一起出征齊國,不僅讓夫差堅定了伐齊的決心,還準(zhǔn)許勾踐不隨同大軍出征。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五月,夫差在艾陵大勝齊軍。文種發(fā)現(xiàn)夫差已有驕橫之色,便又建議向夫差借糧以作試探,結(jié)果夫差果然借糧給越國,這說明夫差已經(jīng)徹底對越國沒有了戒心。不久后,出使齊國的伍子胥因為將兒子托付給了齊大夫鮑牧,對其早已不滿的夫差得知此事后,賜死了伍子胥。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夫差率領(lǐng)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僅留老弱與太子留守國內(nèi),勾踐趁機率兵北上伐吳,大敗吳國守軍,俘虜并殺死太子友,攻破吳國都城,燒毀姑蘇臺。吳王夫差結(jié)束會盟后,趕回吳國,派人向越國送禮請和,勾踐自認無力滅吳,遂同意講和。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國繼續(xù)攻吳,大敗吳軍于笠澤。兩年后,越王勾踐再次伐吳,接連擊敗吳軍,并包圍了吳國都城。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在包圍吳都三年后,越軍終于攻破吳都,徹底攻滅吳國,吳王夫差自盡而死。至此,越王勾踐終于報了當(dāng)年被困會稽山之仇。
輔佐勾踐滅亡吳國后,范蠡引退,并告知文種“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文種并未聽取勸告。結(jié)果,在關(guān)于越國后續(xù)的戰(zhàn)略方針上,主張養(yǎng)民的文種與主張稱霸的勾踐發(fā)生了劇烈沖突。
后來,文種稱病不朝,有大臣趁機進讒言,越王勾踐于是賜文種屬鏤之劍,說道,“子有陰謀兵法,頃敵取國。九術(shù)之策,今用三已破強吳,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術(shù)為孤前王于地下謀吳之前人”,文種遂自殺而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