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的起因是,前幾天看陳慧公眾號時有篇圖片消息提到陳年喜的書,于是我去搜了下這位作家,他寫的書,題材很對我胃口,團子決定先讀《微塵》這本。
書名團子還挺喜歡,每個普通人都是社會中的一粒微小塵埃,于整個社會而言,看似無足輕重,但這偌大的社會正是由一粒粒塵埃構成。
“這本書寫了什么呢?一群平凡而樸素的勞動者。
他們是爆破工、運石工、鄉村木匠、農夫、小作坊老板……在地下五千米開山炸石,在煙塵和轟鳴中養家糊口。”
![]()
書名:《微塵》
作者:陳年喜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陳年喜干了16年的礦山爆破工,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轉行從事其他工作。
其實團子在讀這本書時一直有種感受,爆破工不是個輕松活,陳年喜還因此得了嚴重的塵肺病。
現在是2025年,仍然有許多個“陳年喜”因為生存不得不去干那些損害身體健康的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心里清楚地知道有些工作是在拿命換錢,但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先干著。
這是一種無奈,人只有保證先活下來才能談其他。
我的朋友周大明
陳年喜和周大明相識于2005年。
陳年喜很窮,周大明算得上是一位老板,“好在作為朋友,一些身外的東西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純粹的友誼不多見了吧。
現在是2005年,人們比20年前更加看重利益,能不能成為朋友,更多時候取決于你能給對方帶來什么。
“周大明的村子叫月亮溝,月亮溝家家戶戶都搞黃金礦石提煉加工。”
看了書里寫的礦石加工過程我才知道,金子原來是這樣被提煉出來的。
那時候手藝活真絕,藥品配兌,多了少了都不行,周大明兩口子就是有這一手絕活,不用計量工具,全憑手感。
2006年,陳年喜到了另一個礦區,礦石資源豐富,運輸確是個難題。
用騾子運,效率低,成本高;架索道,受制于地勢陡峭,成本也非常高。
最終,老板決定上碾選設備,兜兜轉轉,又和周大明扯上了關系,老板請周大明做了選金負責人。
“燒堿味、生石灰味、機油味、鹽酸硝酸配制的“王水”的味道鋪天蓋地無所不在。”
對于采礦這個行當團子不懂,但是長期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對人的身體健康應該是有很大危害的吧。
2008年,陳年喜再見到周大明時,周大明快不行了。
因為長期浸化冶煉提金導致中毒,周大明差不多已經是在死亡邊緣,家里積蓄花光,孩子輟學。
團子也不知道怎么說,現在很多行業都很卷,大小休、單休、加班盛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用健康換錢。
不過比起煉金來說,對身體的損傷要小得多,但長年累月下來,大部分人的身體其實都處于亞健康狀態。
年輕時還能扛,等年紀漸長,各種毛病就都來了。
又挨了將近兩個月,10月份周大明去世。
2010年,陳年喜去了內蒙古,在一個浸堆旁遇見周大明的妻子。
周大明因為煉金中毒去世,他死后,妻子走了他的老路。
這篇讀完,只覺得心里很沉重,周大明妻子看著丈夫因病去世,卻還是選擇了這份工作。
丈夫走了,兩個孩子還小,家庭的重擔都在她一個人身上扛著。
明知道這份工作對身體危害很大,但還是干了下去,為了養活兩個孩子。
這篇讀完,只余一聲嘆息。
普通勞動者太苦太苦了,為了活著,為了養家,有時候顧不得身體健康。
就像現在很多人知道有的工作待遇不高,事情多,工作時間長,但在沒有太多選擇情況下,只能先干著。
吃飯、房租、房貸、養孩子,什么都需要錢,有時候實在想不了太長遠的事情,只能先顧好現在。
這本書讀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作者陳年喜其實只是在敘述一些人和事,其中幾乎沒有摻雜個人情緒,但讀者讀完就是覺得很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